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 书法

B.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因: 因为

C.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壁屋                 写: 描摹

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徒: 门徒

2.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3分)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            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            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⑤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

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

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5分)

⑵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5分)

 

1. 2. 3. 4. 【解析】参考译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他的妻子屡次写信劝他回家,郑遨总是将信件扔到火里烧掉,后来听说妻子、儿子去世了,他大哭一声就停止了。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能去掉三尸,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郑遨和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世人把他们看作三位高尚脱俗之人。郑遨种田,罗隐之靠买药来自给自足,李道殷有钓鱼之术,只用鱼钩不用鱼饵就能钓起鱼,又能够点石成金,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节度使刘遂凝多次赠给他贵重的物品,郑遨都不接受。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逢乱世而不被荣名利禄所玷辱,甚至抛妻离子而远离家乡,难道不是与世隔绝并且十分珍爱自身品行的人么?但是郑遨喜好饮酒下棋,经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诗文誊写在丝绢上,作为珍品互相馈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观赏,他的踪迹虽远离红尘但声名越来越大,与乎石门这些人真是不同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文学要切实面向底层

陈树义

近年来,现实主义的回归成为主流文学思潮,底层写作更是近年来文学批评界和学界热议的主要话题。不过,当今的底层写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认知错觉与精神悖论。 

  某些底层写作者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或生活厄境照相式地誊写﹑影印下来就是一种人道主义关怀。这种肤浅的认识导致底层写作一味地渲染贫穷﹑剥削﹑残酷﹑绝望,使读者感受到的是一种视觉的惊悚与感情的宣泄,却忽视了对底层人民除经济的窘迫与社会地位的边缘外的精神和心理世界的探求与解析。菲力普·劳顿说:“生存价值问题是当代哲学家们关心的中心”,其实这也应该成为文学的核心命题。由苦难逻辑编织的形而上学的底层写作,其实只能是“伪底层写作”。底层写作关键必须在于对底层人民“认识自己”的引导与召唤。底层写作必须对底层人民的存在命题与价值命题作出进一步的追问。 

  精神悖论也是底层文学亟待解决的文化命题。首先是作为非底层者(作家)的外视角观察与叙述和底层群体的内在体验与外在接受的悖论。底层群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失语”,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只能任作家用一种想象式的精神俯视和自认为的“现实主义”来书写。这种书写的结果必然是作家与底层人民的精神隔阂,作品只能在非底层群体交流,成为一道道“奇观”,以资谈论。而底层人民阅读描写自身境遇的底层文学却如同解读“天书”,望而却步。底层大众听不懂知识分子对于底层经验的表述,即使后者使用的是规范的现代汉语。正如批评家所指出的那样,张承志可能是20世纪末率先复活“穷人”和“富人”概念并且宣称为穷人写作的作家。从《黑骏马》到《心灵史》,底层人物始终是张承志小说的主人公。然而,张承志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估计他的大多数主人公读不懂这些小说。确实,某些作家引以为自豪的小说精致构思与叙述策略,与底层人民的阅读存在巨大裂缝,横亘在作者与期许读者之间,难以调和,使得“底层写作”曲高和寡。

  虽然底层文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通过作家的眼睛和手,去发现和呈现底层的生活、挖掘和表现人物的内心,触摸到底层的脉动,毕竟是可喜的事情。但是我们的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展现这些他者的“奇观”,以及展示“奇观”的种种套路和手段,作家的心灵必须穿越喧嚣,真实书写底层“沉默大多数”的心灵,同情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境地和心灵世界,同他们一起感受,一同思考,为他们而写作。

                          (摘自2009年12月01日人民网-《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底层写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底层写作必须对底层人民“认识自己”进行引导与召唤。

B.底层写作是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或生活厄境照相式地誊写影印下来的一种人道主义关怀。

C.底层写作要对底层人民的精神和心理世界进行探求与解析。

D.底层写作必须对底层人民的存在命题与价值命题作出进一步的追问。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生存价值问题”也是文学的核心命题。

B.底层群体的基本特征是“失语”,即大多数沉默不语

C.张承志是20世纪末率先复活“穷人”和“富人”概念并且为穷人写作的作家。

D.造成作家与底层人民精神隔阂的原因是作家用一种想象式的精神俯视和自认为

的“现实主义”来进行底层写作,而没有对底层人民的精神和心理世界进行探求

与解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要真正进行底层写作,首先必须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认识错觉问题。

B.作家只要深入底层人民的生活,同情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境地和心灵世界,同他们

一起感受,一同思考,就能进行底层写作。

C.作家要解决底层写作中存在的“曲高和寡”的问题,就必须知道底层人民期许什么。

D. 作家只有真正消除了底层写作上的“精神悖论”,即想象式的俯视和自认为的“现

实主义”,才能用自己的眼睛和手,去发现和呈现底层的生活、挖掘和表现人物

的内心,触摸到底层的脉动,写出底层人民喜欢的真正的底层文学。

 

查看答案

作文
请以《让这个世界看见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示例,为下面提供的两组镜头分别设计画外音。要求主旨明确,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示例:[镜头]一个正在跑步的中学生,突然停下来,弯腰将同学扔在校园中的废弃物丢进了垃圾桶。
[画外音]拾起的是垃圾,收获的是成长,传播的是文明。
[镜头]一辆吉普车减慢速度,停在信号灯前,耐心等待闯了红灯的孩子们过去。这个时候,一名执勤交警对司机微笑,并且敬礼。
[画外音]                                                                  
[镜头]晚自习结束后,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室,最后,教室里空无一人,日光灯一直亮到天明。
[画外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文中横线处各补充一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得体,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一路上,小和尚不时地对老和尚埋怨:“坐在禅房里念经多舒服,为什么非要千里迢迢里出来化缘呢?”
走到江边,小和尚见几条逆水而游的鱼,就开始借题发挥:“这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
“可他们正在享受快乐呢!”老和尚说。
“明明是辛苦,怎么会是快乐呢?”小和尚嘟囔着。
    ①    !”老和尚说。
“顺水而行,不是更安逸、更舒适吗?不是可以享受一种更大的快乐吗?”小和尚反驳说。
“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老和尚指着漂流在江面上的一片黄叶说,“     ②    !”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用一句话概括新闻观点。(不超过20字)(3分)
央视日前披露,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8%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近一倍。
油价高推高物流成本,可是要降低油价,油企和相关部门却不答应,说什么炼油企业亏损,如不提高油价,炼油企业就要倒闭;你有质疑,立马就弄出个“加油难”的局面。中国的收费公路是世界之最。数据显示,全世界收费公路14万公里,其中有10万公里在中国。可是要减少收费公路,有关部门又发声了:没有“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就没有公路建设的今天。至于罚款,部门利益化最明显,乱罚款、乱收费已经屡见不鲜。
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我们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发达国家10%的水平,则全国每年可节省物流成本3.1万亿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