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22分。 许秀才传 (清)魏禧 许王家字君聘,一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22分。
许秀才传
(清)魏禧
许王家字君聘,一字乂民,苏州长洲县人也。少好学,以名节自励。甲申国变,王家闻之,悲号不食久之,奉父母,挈家隐居澄河东之姚澄。乙酉北兵南下,八月下剃发令,王家慨然太息曰:“父母冠我时,祝我为何如人?此发岂复可毁伤耶?”或劝王家曰:“君一秀才耳,未食天禄,奈何遽以身殉乎?”王家曰:“吾已名列学宫,亦朝廷士也!”以父母属妻顾氏曰:“尔善事堂上,吾不能终养为孝子矣。”父母素知王家为人,亦忍涕谓王家曰:“汝行汝志,勿以我二人为念。”王家乃整衣冠赴河水而死,时年三十有九。妻顾氏亦挈两女赴河,水浅,人救之,不得死。亲戚乃群绕顾氏相与语之曰:“夫殉义,妻保孤可也。且汝夫以堂上二人托汝,今背其言,陷夫于不孝,虽死,汝夫犹将恨汝。”诸亲戚收王家尸殓之。色如生,衣冠肃然不乱,观者百数十人皆惊叹。
魏禧曰:“王会者,笃实君子也,与禧善,长为禧道许秀才事。甲申国变,吴门诸生许玉重饿死于学宫,二许不知同宗族否?何许氏之多奇男子也!禧亦故诸生,方偷活浮沉于时,视二许能不愧死入地哉!”或谓以诸生死国难及争毛发丧其元为已甚。禧曰:“此不可以责望天下士。士苟奋然出此,虽圣人不以为过。主上殉社稷,公卿崩角稽颡恐后期,及夫毁章甫,裂缝掖,昔之鸣玉垂绅者,莫不攘臂争先,效仿之惟恐其万一之不肖。于此有贫贱士,不食朝廷升斗之禄,无一级之爵,顾毅然舍其躯命,以争名义于毫末,震天地而泣鬼神,虽夷、齐何以加焉!惜夫穷乡下里,匹夫老生之以死殉义者多有其人,禧不及闻,闻之或不详,而不能为之传也!”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 ①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于景山自尽。是年为干支纪年甲申年,时称“甲申国变”。②毁章甫,裂缝掖:章甫、缝掖均为古代儒者的服饰,此处以“毁章甫,裂缝掖”指清兵入关之后,勒令汉人剃发易服,改变华夏正统。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以父母妻顾氏属:托付

B.夫殉义,妻孤可也保:养育

C.许氏之多奇男子也何:为什么

D.不能为之也传:作传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刻画了许秀才“殉义者”形象的一组是(  ) (3分)
①闻之,悲号不食久之    ②挈家隐居澄河东之姚澄   ③此发岂复可毁伤耶     
④以父母属妻顾氏   ⑤色如生,衣冠肃然不乱  ⑥攘臂争先,效仿之惟恐其万一之不肖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面对清军的剃发令,许秀才决心抗命殉国。得到父母的支持,许秀才投河而死。入殓时面色如常,衣冠整齐。

B.在丈夫许秀才以死殉义后,顾氏也带着女儿跳河自尽,被救起后,亲友劝她不要违背丈夫的遗言,让丈夫背上不孝之名。

C.魏禧觉得自己在国破家亡之后苟且偷生,不能与两位许姓读书人的凛然大义相比,十分羞愧。

D.魏禧认为,那些以死殉义的平民百姓比那些追随崇祯皇帝而死的达官贵人更值得后人敬仰与铭记。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善事堂上,吾不能终养为孝子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谓以诸生死国难及争毛发丧其元为已甚。(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待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3分)
夫 明 六 经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书 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厉 风 俗 犹 为 一 艺 得 以 自 资 父 兄 不 可 常 依 乡 国 不 可 常 保 一 旦 流 离 无 人 庇 荫 当 自 求 诸 身 耳 。 

 

1.C 2.C 3.D 4.(1)你好好地侍奉两位老人,我不能做孝子供养他们终老了。 (2)有些人把读书人为国家变故而死和为了保住头发而失去头颅这些事作为过分的事。 (3) 得分点:乘  辩   恶   待 5.夫 明 六经之 指∕涉 百 家 之 书∕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敦 厉 风 俗∕犹 为 一 艺∕得 以 自 资∕父 兄 不 可 常 依∕乡 国 不 可 常 保∕一 旦 流 离∕无 人 庇 荫∕当 自 求 诸身耳  【解析】 1.何:多么。 2.②表现许秀才的孝,⑥是“昔之鸣玉垂绅者”的所为。 3.对达官贵人的死说法有误。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5.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参考译文 许王家字君聘,一字乂民,苏州长洲县人。年少好学,用高尚的名誉节操来自我勉励。甲申年发生了国难,许王家听到这个消息,悲痛地号哭绝食了很久,后来为了奉养父母,带着全家在澄河东面的姚澄隐居。乙酉年清兵南下,八月下达了剃发令,许王家愤怒地说:“父母自我行冠礼时,向天祷告希望我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头发怎么可以再损伤呢?”有人劝许王家说:“你只是一个秀才,没有得到朝廷的俸禄,为什么就要用自己的生命来殉国呢?”许王家说:“我的名字已经列于学宫的学生名单上,也算是朝廷的大臣了!” 于是把父母托付给妻子顾氏说:“你好好地侍奉两位老人,我不能做孝子供养他们终老了。”许王家的父母向来知道儿子的为人,也含泪对儿子说:“你实现你的志愿去吧,不要挂念我们两个。”许王家于是整理衣冠跳河而死,终年三十九岁。他的妻子顾氏也带着两个女儿跳河,因为河水太浅,被人救起来,没有死。亲友于是围着顾氏一起对她说:“丈夫为了大义而死,做妻子的应该活下来养育他的遗孤。况且你丈夫把父母托付给你,你现在死了就是违背了他的遗言,让你的丈夫背上不孝之名,即使你死了,你的丈夫仍然恨你。”亲友们将许王家的尸体入殓。看到许王家尸体如同活着一样,衣冠端正没有凌乱,一百多个围观者都惊叹不已。 魏禧说:“王会,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君子,和我关系很好,常向我说起许秀才的故事。甲申年发生国难,苏州的读书人许玉重在学宫里绝食饿死,这两位许姓的义士不知道是不是同宗族呢?许氏家族的奇男子多么多呀!魏禧我也曾经是生员,如今在当世苟且偷生、辗转沉浮,与两位许姓义士相比难道不羞愧万分吗!”有些人把读书人为国家变故而死和为了保住头发而失去头颅这些事作为过分的事。魏禧我却认为:“不能用这种观点来要求和期望普天下这样做的义士。如果他们是出于激愤而做这样的事情,就算是圣人也不会认为这种行为是过分的。 崇祯皇帝殉国的时候,文武百官纷纷前来磕头下跪,生怕延误时间;等到清朝定国,要变更华夏正统之时,昔日的明朝官员们又全都愤怒万分,争先恐后地效仿崇祯皇帝殉国,惟恐自己担上一丁点大逆不道的罪名。在这个时候,有许多贫穷低贱的义士,没有接受过明朝廷任何的俸禄和官爵,却毅然地舍弃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在很小的地方争取美名与大义,使天地震撼,使鬼神哭泣,即使是伯夷、叔齐这样的贤士又凭什么超过他们啊!只可惜在乡下地方,为大义而牺牲的平民百姓有很多,而我魏禧要么没听说他们的事迹,要么听说了又没有详细了解,以至于不能为他们作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19分)
一直在等待
张维超
父亲去世了,给崔晓柯留下一个不完整的“等”字。这个字,写在一张白纸上,而且最后一笔没有写上,但这并不妨碍推断,它只能是“等”字,而不会是其他的字。
此后的几天里,崔晓柯不止一次地揣摩父亲的意图:显然,父亲原本是想给她留言的,只不过,突发的心肌梗塞没有给父亲这个机会,甚至连这个“等”字都没让他写完——等,等什么?等人还是其他什么事情?如果是人,那又会是谁呢?
崔晓柯首先想到的是母亲。十岁那年,母亲离开了这个家,再也没有回来。长大后,崔晓柯曾问过父亲这事,父亲却一句话也不说。难道说,这十多年来,父亲一直在等母亲回来?崔晓柯仔细地整理着父亲的遗物,希望能从中找到答案。
整理书房时,崔晓柯发现了一部还在充电的旧手机,显然是父亲去世之前充上的。手机是待机状态,说明一直在使用。可这部手机是父亲买的第一部手机,已经有十多年了,父亲曾换过好几部手机,去世前用的是一部新款摩托罗拉。崔晓柯查了一下旧手机的号码,居然是父亲十多年前使用的。父亲用这个号码的时候,崔晓柯还在外地读书,每个月都会往这个号码打电话,所以她记得特别清晰。现在看来,父亲写的那个“等”字,应该和这部手机有关,他一直不让这个老号码作废停机,很可能是在等一个人,等那个人给他打电话。
母亲说得没错。半年后,父亲的那部旧手机突然响了,打电话的是个女的,听声音也就是十七八岁的样子,她的第一句话就是:“喂,请问您是崔咏大伯吗?”
凭这一句话,崔晓柯当即断定:这正是父亲一直等待的人。于是忙解释说:“哦,我是他女儿,请问你是哪位?”
女孩显得有些慌乱,说:“我、我……这样吧,我现在在市人民医院,你要是方便的话,能不能过来一趟?”
崔晓柯要了女孩病房的房间号,迅速打车赶到了市人民医院。在病房里,崔晓柯见到了那个女孩,比她想象中要年轻一些,大概也就是十五六岁。女孩得知崔晓柯父亲的情况后,便把崔晓柯拉到了病房外,拿出了一张名片。
崔晓柯接过来看了一下,是父亲十年前的名片,当时父亲还在报社当记者,名片上有着父亲的名字、职务,还有联系电话。这个联系电话,正是父亲那个老手机号。
女孩说:“大姐,病床上躺着的是我爸爸,他需要做心脏手术,费用大概要十五万元,我们没有这么多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爸爸受尽折磨。最后没办法,爸爸这才给了我这张名片。”
崔晓柯和女孩回到病房里时,女孩的爸爸已经醒了,崔晓柯简单地说明情况。
男人听后,说:“我原本不想麻烦你爸爸的。可、可是我实在——”男人显得很无奈,还有一些愧疚,接下来,他讲了十年前发生的一件事。
十年前一个冬天的晚上,男人下夜班回家,当走到胭脂湖时,看到一辆吉普车扎进了湖里,他犹豫了片刻,还是跳进了冰冷的湖里把吉普车里的人救了出来。他救的人正是崔晓柯的父亲崔咏。当时,崔咏很感激,从兜里掏出一张湿透了的名片递给男人,说大恩不言谢,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就给他打电话。这十年间,男人遇到了很多难处,但是都硬撑过去了,因为他不想索恩,直到这次病重,他还在犹豫……
崔晓柯被男人的话震撼了,她从父亲的遗产里支取了十万元,帮男人做了心脏手术。随后的日子里,崔晓柯一次次地想起父亲,为了等那个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接到的电话,他居然一直保留着那个手机号,并且在他去世的那一刻,他最先想到的,也是让他的女儿接过这个任务——继续等下去。
崔晓柯终于忍不住给母亲打了电话,质问母亲,说父亲这样一个知恩图报的好人,为何还要离开他。
母亲沉默了片刻,说:“晓柯,不是每个报恩的故事都有圆满的结果,你知道吗?我和你父亲的婚姻也是因为报恩。当年,你父亲救过我的母亲,也就是你姥姥。你姥姥为了报恩,就让我嫁给你父亲。可是,我不爱你父亲,我试着去爱他,试了好多年,可我总也做不到……所以你姥姥去世后,我就离开了你父亲。晓柯,妈妈对不起你啊!”说完,母亲就哭了。
崔晓柯没有说话,直到这时,她好像才真正地了解了自己的父母,了解了百味的人生。
(选自2009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崔晓柯的父亲崔咏给她留下的“等”字,具有多重含意,可以理解为等女儿崔晓柯,也可以理解为让女儿等妈妈,还可以理解为等救过自己命的人。

B.崔晓柯从父亲一部还在充电的旧手机上发现“等”的线索,因为她的父亲曾换过好几部手机,但一直没有让这部手机的号码作废,且一直开机等待。

C.小说围绕“等”展开,故事情节波澜起伏,首尾照应,结尾耐人寻味。

D.小说主要采用常见的“误会法”来构思情节,崔晓柯的母亲对她的父亲有许多误会,而崔晓柯对母亲又有许多误会,同时她对父亲也存在着一些误会。

2.小说中父亲崔咏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5分)
3.小说中“母亲”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4.小说结尾说:“她好像才真正地了解了自己的父母,了解了百味的人生。”你是怎样理解这里的“百味人生”的?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丽”的范畴处于较高位置,并在其自身的历史流变中积淀了深厚的美学内涵,具体而言,可分为三个层面:文辞之丽、情思之丽和生命之丽。
文辞之丽是“丽”范畴的最基本特征,它是“丽”的表层内涵,古典文论中的“丽”多取此义。如《汉书·艺文志》云:“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此“丽”即文辞的华丽,但因西汉诸家之赋多缺乏真情实感,固其文侈丽,实为文病。情思之丽是“丽”范畴的深层内涵,它决定着文辞之丽的成败。《文心雕龙·情采》云:“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作家之文只有本乎真情,发乎性灵,其文才能美丽自然。故北宋范温的《潜溪诗眼》云:“巧丽者发之于平淡,奇伟有余者行之于简易。”文辞的巧丽正是情感自然而然流露的结果,虽看似平淡却丽美无比。然而,无论是文辞之丽还是情思之丽,都是人的生命之丽的外化。生命之丽才是文学艺术具有审美价值,并得以长久流传的内在根源。
中国古人因信奉“天人合一”,多注意从自由的生命活动的基点上考察文学,从而为自己建构起一个整体的、本体空灵的且先于逻辑的生命世界。“丽”正是这个生命世界的审美表征。《易经》云:“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虽然我们从词义的角度讲“丽”是附着、依附的意思,但如果我们从审美形象上看,日月星辰悬挂于天,百谷草木植被于地,这不正是天地万物的生命状态之所在吗?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云:“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人的体貌之丽不也正是人的生命力之充盈流溢的表现吗?当古人把“丽”引入文艺批评领域时,“丽”实质上正是主体驰骤扬厉的生命精神的艺术显现。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丽”范畴会成为魏晋六朝美学的核心范畴。“丽”正是魏晋士人在自我觉醒后高扬的个体生命力的审美表现,是人的精神的艺术化。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文化中,生命之丽的状态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自由的状态,它是古代士人阶层的理想人格的本质特征。这种自由状态可以从艺术和人生两个方面显现出来:就艺术而言,它表现为对一切艺术法则的摈弃,在情景交融、主客冥一的艺术意境中感受主体心灵的净化,体验宇宙生气之跃动,这也正是中国艺术之“丽”的中核;就人生而言,它表现为对一切名教伦理的解构,在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心灵世界中寻求个体精神的解放,领悟万物生命之自由,这也正是中国文化之“丽”的内质。综合上述对“丽”的审美内涵的分析,一言以蔽之,“丽”正是生命力之自由的感性显现。
(节选自胡碟《古典美学范畴中的“丽”》,2011年12月版)
1.下列关于“丽”的内涵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丽”的美学内涵包括文辞之丽、情思之丽和生命之丽三个层面。

B.“丽”的美学内涵早已存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其范畴也一直处于较高位置。

C.从文辞之丽到情思之丽,再到生命之丽,是从表层向深层发展的。

D.“丽”其实是人的生命力的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自由的状态的感性显现。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心中的生命之“丽”,是整体的本体空灵的且先于逻辑的生命世界。

B.中国古人信奉“天人合一”,表现为在考察文学时注意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动。

C.引用《易经》中的“日月丽乎天”等句重在说明“丽”是附着、依附的意思。

D.生命之丽的状态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自由状态,是人类理想人格的本质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最打动人的并不是它所用的艳美文辞,也并非它所写的真假人情,而是它高扬人性的觉醒。

B.因为中国古人信奉“天人合一”,所以,在建构自己的生命世界时是不讲究逻辑的,却强调物我两忘。

C.我们倡导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是与“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的观点相符合的。

D.“丽”是生命力之自由的感性显现,由此得知,可用一个词来概括中国文化之“丽”的内质,那就是“自由”。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庄子,名周,字子休。他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B.沈从文所著的《边城》,在田野牧歌式的爱情故事中,展现了当地淳朴的民风,充满了对人性美的呼唤。笔调淡雅清秀,别具诗情画意。

C.契诃夫,19 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 ,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 ,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D.《堂吉诃德》是一部世界级的经典小说,充满荒诞的戏剧和能催人“含泪的笑”的悲剧感。作者塞万提斯所塑造的主人公堂吉诃德模仿骑士行侠冒险是可笑的,但他同情弱者、嫉恶如仇、追求真理、不畏艰难的品格,却是十分崇高伟大的。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的悲剧,不仅是19世纪末沙皇统治下的众多的保守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更是他个人的悲剧。

B.小说《边城》塑造了一个撑船老人的孙女和当地船总的两个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借助这一缠绵曲折的情节来描绘湘西地区的宁静生活和民性淳朴。

C.“凤姐”“犀利哥”“贾君鹏”“杯具”等网络词语一夜蹿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D.王勃诗文俱佳,为后世留下了很多不朽名篇,不愧为四杰之首,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风上功劳尤大。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班主任告诉我们,下学期我们班的语文将由特级教师王军来上,这真是大快人心的消息。

B.今天的主题讨论,各组角度不同,因而侧重各异,如此南辕北辙,怎么能达成协议呢?

C.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D.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升堂入室,点拨他们会聚来自“五洲” 的“仁山”“智水”,设法激活他们各方面的潜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