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今的网络媒体不再让读者只是成为新闻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可以以“跟帖”的方式主动参...

现今的网络媒体不再让读者只是成为新闻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可以以“跟帖”的方式主动参与评论。请你针对下面的事件,也发一帖,表明你的想法。(不超过40字)(4分)
中国青年报12月2日讯 尽管有体检合格的手续、购车发票和残疾证,但是在北京居住10年的河南籍残障人士李冲(化名)今天到北京市交管局石景山区交通支队车辆管理站申请给自己的残摩上牌照,却被告知外地户籍残疾人的残摩无法在北京上牌照,只能回户籍所在地上牌照。李冲咨询了北京市残联,得到的答复与车管所的相同:根据“内部文件”规定,外地户籍残疾人不能在北京给残摩上牌照。
跟贴:                                                             
                                                                   

 

北京市有关部门根据“内部文件”增设限制,以外地户口为由拒发残摩牌照,是对残疾人平等享有的无障碍通行权的限制,没有履行尊重和保障残疾人权利的义务。(帖子角度不限。主张明确内容有意义2分,语言简明评论到位2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表达交流”中《讨论》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下列《史记》人物“项羽、刘邦、荆轲”中任选一位,写一段评论。要求抓住人物特点,能从正反两方面对人物加以评说。(不超过80字) (4分)
示例:孔子
礼崩乐坏,动摇不了你“克己复礼”的决心;周游列国,显示了你“仁者爱人”的毅力;纵使栖栖遑遑,你也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编订《春秋》《诗三百》,你将文明教化的火种传承;广收门徒,有教无类,你的思想照亮了万古长夜。但是,历史的车轮毕竟不是你一人可以阻挡,不能顺应时代潮流使得你只能生活在遥远的“周公时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的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                  ,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振长策而御宇内,                 。 (贾谊《过秦论》)
4.                  _,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5.地崩山摧壮士死,                  。 (李白《蜀道难》)
6.                    ,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离骚》)
7.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春 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现“春生”? 尾联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21分)
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母未时上山采薪(打柴),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俄大雪,母薄暮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母惊怖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邻里相助,亦无济。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以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凌晨,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此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祯的年号)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                            
(选自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犬救幼女》)
渭州蒿店有巡检廨宇,率命班行领卒数百戍焉,庆历中,羌人入冠,巡检张殿直者应援于外,其家悉为番贼所俘虏。既入贼境,骨肉皆为赏口,其妻分隶一番酋,俾主汲炀之役,每荷汲器至水次,必南望,大恸而后归其家。一犬亦攘掠而得者,常随妻出入,屡衔其衣,呦呦而吠,摇尾前行十数步,回顾又鸣,如此者半岁。妻因泣谓犬曰:“汝能导我归汉耶”犬即跃鸣,妻乃计曰:“住此而生不若逃而死,万一或得达汉。”计遂决。俟夜,随犬南驰,天将晓,犬必择草木岑蔚之处,令妻跧伏,犬即登高阜顾望,意若探候者,时捕雉兔衔致妻前,得以充饥,凡旬日达汉境。巡逻者以闻,访其夫尚在,乃好合如故。自此朝暮所食必分三器,一以饲犬。斯事番人具知之。
评曰犬六畜也惟豢养之恋既陷夷狄之域尚由思汉又能导俘虏之妇问关而归可谓兽貌而人心也有被衣冠而叛父母之国者斯犬之罪人也。   (选自张师正《括异志·蒿店巡检》)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母惊怖万状,奔走号呼,不见女竟:终于

B.率命班行卒数百戍焉领:统率、率领

C.犬,六畜也,豢养之恋惟:只,只有

D.主汲炀之役俾:使,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住此而生不若逃死吾尝终日思矣

B.巡检张殿直者应援其身也,则耻师焉

C.意探候者更若役,复赋,则何如

D.巡逻者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两则材料写的都是“义犬”,第一则材料通过铺叙、抑扬等手法,写了义犬依偎在小女孩身边,最终让小女孩战胜寒夜存活的令人惊叹的故事;第二则材料中的义犬则和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联系在一起。

B.小女孩在狗的忠心保护下大难不死固然让同乡人称奇,但邻里间互帮互组也让人羡慕不已。

C.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两则材料的现实价值:人畜是平等的, 既然狗可以救人,人也当然可以敬狗,劝解人以一种敬畏生命的精神去爱护和保护大自然。

D.张殿直的妻子被番人俘虏后,受了与她一起被抢来的狗总爱南望的影响,一心南归,在狗的帮助下最终成功。

4.用斜线(/)给上面文段中的画线部分断句。(5分)
评 曰 犬 六 畜 也 惟 豢 养 之 恋 既 陷 夷 狄 之 域 尚 由 思 汉 又 能 导 俘 虏 之妇 问 关 而 归 可 谓 兽 貌 而 人 心 也 有 被 衣 冠 而 叛 父 母 之 国 者 斯 犬 之 罪 人 也。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俄大雪,母薄暮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3分)
译文:                    ▲                              
(2)庆历中,羌人入冠,巡检张殿直者应援于外,其家悉为番贼所俘虏。(4分)
译文:                     ▲                               
                     ▲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嘘——轻点
刘茂胜
每天清晨,邻家的几只鸽子,总是落在我的窗台上咕咕轻语,有的静静地梳理羽毛,有的在晨光中抖动着翅膀,仿佛轻轻地跳着华尔兹舞。每当这时,我总是对家人说:“嘘,轻点,别惊飞了它们。”而我的窗下,街边经常是停着几辆出租车,没人打车时,几位的哥总在一起轻声交谈着什么,仿佛就像是鸽子的咕咕轻语,而当乘客打车,出租车就像是一只只鸽子飞走。一次,天刚刚蒙蒙亮,我听见有位的哥说:“嘘,轻点!人们还在睡觉。”
这是我喜欢的晨间况味,有一种诗意在里面。而这种诗意,来自挪威诗人耶可布森的一首小诗,题目叫《嘘——轻点》,诗中写道:“嘘——轻点,大海说。嘘——轻点,岸边的浪花说。嘘——不要这么凶猛,不要这么高傲,不要这么突出。嘘——轻点,它对人们说,这是咱们的大地,咱们的永恒。”通常,诗是感性的产物,而不是诉诸理性,但有时候,一首诗歌里的轻声告诫,也是耐人寻味的。
晚年的季羡林先生躺在医院病床上,就像一位康复的病人,无须再用那些缠绕周身的各种管子一样,把头上的大师帽子摘了下来,一身轻松。这个举动颇受人争议,但也是耐人寻味,不管怎么说,多数名人很少会这样,戴多少顶大师的帽子也不嫌多,看见别人戴上什么大师的帽子,常常会被若有所失感刺痛,而一旦其中的某顶帽子被大风刮跑,多半会去拼命追赶自己的帽子。然而,季羡林老先生觉得这一顶顶帽子很沉,不如摘掉一身轻松。我似乎能够听见他轻轻地说:“嘘,轻点,我不是什么大师,别再吹捧我了。”或许,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尽你所能把自己镌刻在某个地方,然后,再大方地把自己的名字涂掉。
前些天,我在一家电视台直播的情感类节目里,看到一位优雅的女士。在这个节目里,她轻声叙说着自己的婚姻经历,没有感情失控地揭她前夫的老底,没把自己看成是一位受害天使,把前夫看成一位十恶不赦的恶魔。她没有把前夫的电话告诉主持人,让主持人全然不顾人家的隐私权,用各种问题把人家逼到墙角。我甚至还听到她对前夫说:“祝你好运。”就这位女士来说,我可以大胆地推测,她知道婚姻生活中的夫妻双方,可能都存在着某种人性的弱点,她来这个节目组里,不是重重地摔一下门,然后愤然而去。我之所以用了优雅一词,是因为她懂得“嘘——轻点”,婚姻之门,有些再也进不去了,就轻轻地退出来,轻轻地带上那扇门。
然而,从某种角度上说,今天我们所面对的这个时代,许多人似乎更推崇的是艾伦·金斯堡的那首长诗《嚎叫》,而不是耶可布森这首小诗《嘘——轻点》。许多人沉醉于嚎叫之中,把大喊大叫歇斯底里当成了一种时髦,而不是“嘘——轻点”,有话好好说或有话轻声说。今天的人们似乎更愿意朝着拥堵的交通,朝着医院和银行大喊大叫,朝着球场上的裁判员,朝着我们的亲朋好友或是邻居大喊大叫。德国汉学家顾彬说中国的作家们,成大器的少,互相瞧不起,没有什么学术性批评,就会打架或者是死掐。尽管有人对此耿耿于怀,但我认为他说的确有某些道理。时至今日,诗人耶可布森的这个“嘘——轻点”,或许,真的具有某种启迪作用,而诗人耶可布森诗中的最后一句,说得太好了:“嘘,轻点,这是咱们的大地,咱们的永恒。”
注:《嚎叫》是美国诗人金斯堡最著名的诗作,也是他对社会影响最大的长诗,被人们称为“50年代的荒原”。全诗共分三章,通篇是怨气冲天的牢骚。愤慨不平的责问,狂怒的批评和无可奈的衷诉,带着强烈的冲动,表现出美国青年在资本主义非人化的世界中的敏感、急躁心情和忧郁徬徨的态度。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作者从邻家的鸽子写起,引出“嘘,轻点”的话题,然后由浅入深展开。

B.文中的“管子”和“帽子”都有深刻寓意,前者指事务缠身,后者指学术头衔。

C.文中划线句子中“重重地摔一下门”的意思是对自己的婚姻猛烈抨击,大发牢骚。

D.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在现今社会,《嘘,轻点》比《嚎叫》更有价值。

E.本文围绕“嘘,轻点”,从身边小事说起,然后联系到个人、家庭、社会生活,对现代人有启迪的作用。
2.联系全文,作者所说的“嘘,轻点”都有哪些具体体现?请分条概括。(6分)
3.文章最后用耶可布森诗中的最后一句“嘘,轻点,这是咱们的大地,咱们的永恒”收尾,有什么寓意? (4分)
4.作者提倡“嘘,轻点”,但并没有明确表明反对那些做法。请结合文本,就作者反对什么做法进行探究。(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