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愤懑 拖尾巴 委屈求全 桃李不言,下...

下列各组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愤懑   拖尾巴   委屈求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处决   执牛耳   推波助澜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C.端详   下马威   振耳欲聋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D.灼见   仪仗队   相应成趣   盛名之下,其实难附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毗邻(Pí)  供应(gòng)  佶屈聱牙(jí)  潸然泪下(sān)

  B.熟稔(niǎn) 反刍(chú)   正当防卫(dāng) 刀耕火种(zhòng)

  C.痉挛(jìng)湮灭(yān)   浑身解数(xiè)  胜券在握(quàn)

  D.纰漏(pì)  莅临(lì)    奉为圭臬(niè)  畏葸不前(s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旅游大巴进入山区的一个拐弯处时,车上一对情侣被窗外的美景所吸引,便招呼司机停车。他们下车后,巴士继续前行。就在这对情侣驻足欣赏山景时,只听前方轰隆一声巨响,那辆巴士被山体滑坡滚落下来的巨石砸中,落入万丈深谷。事后得知,车上乘客无一生还。惊魂甫定之后,这对情侣无不感慨地说了一句话。

按常理,一般人都会说:“幸好我们不在车上!”而这对情侣却说:“假如我们不中途下车,那辆大巴就能赶在山石滑落之前驶过,车上的人也许就不会遭遇这场劫难。”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立意自定,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 广东佛山南海黄岐镇广佛五金城。 事件:两岁的悦悦被迎面驶来的面包车撞倒卷到车底。两名路人先后路过均对倒地的悦悦不理睬,接着悦悦被小型货柜车再次碾压。之后往来的十余个路人均见死不救,直到一位拾荒阿姨看到并救起悦悦。在与死神抗争9天后,21日凌晨零时32分,小悦悦因全脑功能衰竭、多个脏器衰竭,抢救无效,离开了这个世界。

从10月18日到10月19日上午,日本许多的电视台都在播“中国小悦悦事件”。日本有一教授评论此事时说:“中国现在是一位金钱富翁,但是毫无疑问,同时也是世界上精神最贫穷的国家”。

你对上述新闻有何看法?请写不少于200字的新闻短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9分)

“主敬”一词,较早见于《礼记》。《周易》说:“君子敬以直内”,意思是君子主敬以使内心正直。

“主敬”也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论语》中相关表述颇多。如《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论语·季氏》:“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论语·卫灵公》:“敬其事而后其食”等。

“主敬”被宋儒吸纳作为其学说的重要范畴。程颐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这里的“涵养须用敬”意思是以虔敬之意收敛己心。朱熹也认为“敬”是涵养心性最重要的条件,是成德之要,他指出:“学者须敬守此心,不可急迫,当栽培深厚。”

 曾国藩将毕生所得归纳为四点,要求儿子每日诵读,恪遵不易,此“传家遗嘱”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1.请根据以上文字,概括“主敬”的内涵。(4分)

2.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主敬”思想的现实意义。(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

南山雨

董 桥

三四十年前我带着家小来香港谋生,白天做两份兼差的工作,晚上给报纸杂志写稿翻译,三口生计勉强应付,偶然碰到意外支出,变卖细软的落难举措还是有的。这样熬了两三年,老二出世的时候,我去应征一份工钱优厚的职务,连过三关,十拿九稳,竟然落空。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风很大,我走到大马路一家绸缎庄的屋檐下翻出诗册,浓浓淡淡的墨色录了许多唐诗清诗,范石湖的作品不少,最后一页是毕九歌的一首七绝:“芍药花残布谷啼,鸡闲犬卧闭疏篱。老农荷锸归来晚,共说南山雨一犁。”

那天晚上天更冷,石初先生打电话言归正题,要我宽心,用了“事缓则圆”四个字劝我再碰碰机缘,说他一九五二年刚来香港也磕磕绊绊,困顿无助,天天晚上读诗抄诗解忧。我说石湖的诗我小时候读得多,倒想知道毕九歌是谁。他说那是清代王渔洋《古夫于亭杂录》里抄到的,只知道他字调虞,渔洋同邑大司空亨的后人,能诗,可惜只流传了那一首七绝:“ 可见名与利那玩意儿都是注定的!”

石初先生到死也没有成过名。他茶余饭后即兴写写的游戏文字,怎么说都不输那些名家的笔墨,绝对值得付梓流传。事实竟然不是那样。他的旧诗词,他的白话文,他的英文、法文、拉丁文,全是他七十二年人生中默默修炼的正果,知道的人却太少太少了。

我是一九六五年才从台北带着父执宋伯伯的信去看申先生。他住半山般含道,四十出头,白皙的皮肤衬着白皙的衬衫,纤秀的金丝眼镜把一张瘦长红润的脸映得更清贵。他声音低沉,讲话很慢,地道的英国风度,一点不带上海人的阔气和喧阗。那次初识之后,他记起来会打电话问我近况,约我在中环他做事的洋行附近吃个午饭聊聊。后来我在报上写专栏、做翻译,石初先生这才开始用长辈的口吻给我提了许多意见,我们渐渐成了师徒。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我亲沐教泽越久,越觉得石初先生做人跟做学问完全不同。做人,他诚实而世故;做学问,他犀利而纯真,抱定主意不求闻达。那时期,传媒的兴旺造就了一批好辩之士挥笔制造舆论,改造社会。那时期,知识界也有一小撮饱学之士唾弃说教,唾弃生命卑微的欷歔,一心安分乐道,一心经营个人精致的技艺,遁迹自娱。申先生继承的正是这一小撮人的情操:“要紧的是了解生命,不是判断生命。”他常说。

一九九○年年尾,石初先生丧偶,万念灰蒙,久久难释,人也苍老了许多。一天,我约他到莲香茶楼喝早茶,下楼道别的时候,我把二十五年前他给我的那本诗册交还给他。我握着他冰冷的手,一句话没说。

申先生看看我,看看那本破旧的小册子,微微点了点头,转身踽踽走进晨曦里的小巷。

                                                            (选自《旧时月色》,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文章中申石初先生的人物形象。(6分)

2.“可见名与利那玩意儿都是注定的!”这句话流露出申石初先生丰富的情感,请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4分)

3.请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4.请谈谈本文以“南山雨”为题的用意。(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