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
竹 影
苏诗布
①我家的屋门口有一片竹林,显得小巧精致。
②阳光透过那片竹林时,日子丰富了许多。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从家门口探进来的竹子的影子,就可以读懂时间,读懂日子走过的声音。这种声音母亲最懂,比闹钟让他更清醒。竹子的影子总能告诉母亲煮饭的时间,或是翻晒衣物的时辰。
④三年前,母亲生了一场大病,手术过后又回到老家那片竹林。刚开始母亲总是不习惯,老是把时间弄错,老是把那片竹子的影子看成回家的孩子们。大概是母亲无法及时采撷那些新长出的小竹笋,那片竹林浓了许多,他的影子几乎就要吞没了老屋的院子。今年谷雨过后,我早早地回老家了。母亲一看见我,就一跳一跳地从屋门口跑出来,跨过走廊,越过庭院那片浓浓的竹林影子。母亲那简单的动作已经告诉我们,母亲的身体有了很大的好转。
⑤母亲依旧忘不了那片竹林。他似乎也知道我的心思,我还没有进家门口他就带我进那片竹子林了。母亲边走边说,你回来得早了,竹笋还没有成片长出。
⑥浓浓的竹荫里只有依稀的几颗小竹笋,它们光着身子,如果不细心还看不见它们破土而出的身段儿。只在竹子林外边,有几棵长高了的竹笋,它们好像早熟了的孩子,显得有些夸张。母亲说,那是引路竹笋,采不得的。母亲跟在我的身后,依旧是一坎一坎地越过那团竹荫。走出竹荫,阳光在一个瞬间亮丽了许多。母亲好像不忍心让我空手而回,又折回身子隐入竹林里,透过斑驳的光影,母亲还是那样一跳一跳地,越过竹林的沟坎。不一会儿,母亲从竹林里钻了出来,抱了长短不一的竹笋,母亲的脸上、头发,沾了许多竹子叶片。我想帮母亲扫落那些碎屑,但面对母亲忙着整理那些竹笋,面对她额上渗出的汗水,我的手停住了。我只在心里祈祷,愿母亲每天都能越过那竹阴,去领受竹林这一边阳光的收获。
⑦母亲捆好那片竹笋,似乎还不满意,又砍下了一根高高的竹子。母亲说,这竹子挺好的,你回去可以架在阳台上挂衣服。
⑧面对竹竿,我突然想到了几千年前那个远嫁的女子。《诗经》的《卫风·竹竿》里记录了那个远嫁女子的思念情怀:“篧篧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泉水、淇水,逐渐远去;父母兄弟,逐渐远离。远嫁的女儿,回忆起童年的淇水的钓鱼等快乐的情形,思念之情能不涌动吗?
⑨一根竹竿无法挑动一片竹林。就像我每一次回老家,一场重逢并不能带走亲情的全部。而在母亲的心里,孩子们每一次回家都像竹笋成长一样,爱慢慢地长成竹子,慢慢地长成竹荫。
1.简析第一自然段的作用。(3分)
2.“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这几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3.解释“爱慢慢地长长竹子,慢慢地长成竹荫”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4.文章第八段引述《诗经》典故,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5分)
⑴①谢公宿处今尚在, 。②庄生晓梦迷蝴蝶, 。
③寒蝉凄切, , 。④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⑤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 ?
⑵①西当太白有鸟道, 。② ,铁马秋风大散关。
③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④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⑴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答:
⑵有人说三、四两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县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府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弹奏调、阜,并及司吏校尉。 。宪弟夏阳侯瑰欲往见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严令诸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①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① 丧服
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恢皦不污于法 皦:(保持)清白
B.上以义自割 割:断绝和国舅们的关系
C.瑰欲往见恢,恢谢不与通 谢:道歉
D.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 陈:陈述
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正直性格”的一组是( )
①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
②(恢)闭户精诵,不交人物
③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恢劾奏调、阜,并及司吏校尉
① 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恢的父亲因得罪县令而被拘谨将杀,十一岁的乐恢昼夜痛哭,县令听到后很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
B.在本郡做官时,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此事说明乐恢胆大心细,很重情义。
C.郡太守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因为乐恢和他是同郡人,所以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这表现了他耿直的一面。
D.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结果劝谏不成,自己反遭迫害。
4.
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译文:
⑵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宣德青花瓷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宣德青花瓷器,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著名于世,被称为中国青花瓷器的典范。
宣德青花造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盘、碗、瓶、罐、花盆、壶、洗、钵、盒、三足炉、八方烛台等。受当时外来文化的影响,还有许多造型模仿西亚地区的金银器和陶器,如花浇、鱼篓樽、盘座、折沿盆等。整体风格是雄伟浑厚,庄重古朴。大件器皿增多,均为分段粘接而成,胎体厚,制作非常工整,比例协调,没有变形现象。小件器物造型精致细巧,厚薄适度,具有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采。
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哪种钴料描绘哪个部位的纹饰。从宫中传世品来看,以进口料描绘为主。这种进口青料来自波斯,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与国产料不同的是,其含铁量特别高,含锰量低,所以呈深沉浓艳色调,有着自然晕散的艺术效果,料色熔融在釉中,出现银黑色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用这种青料描绘的纹饰具有中国画的水墨韵味,被视为无法模仿的特色。
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腹部均有书写。主要以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楷书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笔画精细适中,笔法遒劲有力。已故古陶瓷鉴定专家孙瀛洲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竖花四双单圈,晋唐小楷最出群。”当时写篆书款极少。双圈往往有深浅,字体清晰,六字有的大小不一,起落笔处呈尖状,“大”字多撇短捺长,“德”字“心”上无一横,此为宣德年款的鉴定要点。
1.下列各项不属于作者所认为的宣德青花得到极大发展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当时的宣德皇帝和王后对艺术品具有浓厚的兴趣。
B.外来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西亚地区文化的影响。
C.从波斯进口的青料的使用。
D.宣德青花瓷大量行销海外,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2.以下不属于作者认为宣德青花是“中国青花瓷器的典范”的一项是( )
A.宣德青花烧造的数量空前,朝廷曾一次就下达了烧造龙凤瓷器三四十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
B.宣德青花造型多种多样,富于变化,具有雄伟沉厚,庄重古朴典雅秀美的艺术风格。
C.宫中传世有青花釉色,呈深沉浓艳色调 ,有着自然晕散的艺术效果,描绘的纹饰具有中国画的水墨韵味。
D.宣德青花装饰疏朗,规矩中富于变化,取材广泛,绘画气势壮阔。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在英语中用“China”表示,可能就是因为宣德青瓷器奠定了中国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
B.元代青花的特点是布局风格层次繁密,画法粗犷,装饰上不疏朗,规矩而少变化。
C.宣德青花如果不用进口青料,就不会成为我国瓷器的名品之一。
D.海水纹在宣德青花中大量出现,是明政府扩大其在海外的政治影响,与各国贸易往来的体现。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依中国文化的古老观念,人心之间不是隔绝不通的。 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块基石,也成为中国文化千百年来的一个精神祈向。
① 孔子说“兴于诗”,就是以诗歌来开发人性、人心的根本。
② 尽心尽情的精神,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人性与人性的照面。
③ “无邪”就是诚,就是人性与人性的照面。
④ 孔子主张的仁,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
⑤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A.①③④⑤② B.⑤③①④② C.⑤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