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两副对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的一幅,对出下联。(4分)
①齐心构建和谐社会
②沉着镇静,满怀信心赴考场
答: 。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①他争取这主体的地位,他简直要把我没看成一幅画、一幅静物,任他的眼光去分析、去解剖,而且估价。
②当我们走到蒙娜丽莎之前,情形有些不同了。
③他简直动摇了我们作为“欣赏者”存在的权利和自信。
④相反,他也在“看”,在凝眸谛视,在探测。
⑤画中的主体并不是安安稳稳地在哪里“被看”、“被欣赏”、“被品鉴”。
⑥侧了头,从眼角上射来的目光,比我们的更专注,更锋锐、更持久、更具密度、更蕴深意。
答: 。
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正文,语言上由不得体之处,请按要求修改。(3分)
从报纸上拜读了贵公司招聘人才的广告,惠顾了贵公司的网站,得知了招聘工程人员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我是天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学习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惠赠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请尽快与我洽谈。
用词不当的一组是:
⑴将 改为 ;
⑵将 改为 ;
⑶将 改为 ;
应删去的一句是: 。
阅读下面的文字
竹 影
苏诗布
①我家的屋门口有一片竹林,显得小巧精致。
②阳光透过那片竹林时,日子丰富了许多。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从家门口探进来的竹子的影子,就可以读懂时间,读懂日子走过的声音。这种声音母亲最懂,比闹钟让他更清醒。竹子的影子总能告诉母亲煮饭的时间,或是翻晒衣物的时辰。
④三年前,母亲生了一场大病,手术过后又回到老家那片竹林。刚开始母亲总是不习惯,老是把时间弄错,老是把那片竹子的影子看成回家的孩子们。大概是母亲无法及时采撷那些新长出的小竹笋,那片竹林浓了许多,他的影子几乎就要吞没了老屋的院子。今年谷雨过后,我早早地回老家了。母亲一看见我,就一跳一跳地从屋门口跑出来,跨过走廊,越过庭院那片浓浓的竹林影子。母亲那简单的动作已经告诉我们,母亲的身体有了很大的好转。
⑤母亲依旧忘不了那片竹林。他似乎也知道我的心思,我还没有进家门口他就带我进那片竹子林了。母亲边走边说,你回来得早了,竹笋还没有成片长出。
⑥浓浓的竹荫里只有依稀的几颗小竹笋,它们光着身子,如果不细心还看不见它们破土而出的身段儿。只在竹子林外边,有几棵长高了的竹笋,它们好像早熟了的孩子,显得有些夸张。母亲说,那是引路竹笋,采不得的。母亲跟在我的身后,依旧是一坎一坎地越过那团竹荫。走出竹荫,阳光在一个瞬间亮丽了许多。母亲好像不忍心让我空手而回,又折回身子隐入竹林里,透过斑驳的光影,母亲还是那样一跳一跳地,越过竹林的沟坎。不一会儿,母亲从竹林里钻了出来,抱了长短不一的竹笋,母亲的脸上、头发,沾了许多竹子叶片。我想帮母亲扫落那些碎屑,但面对母亲忙着整理那些竹笋,面对她额上渗出的汗水,我的手停住了。我只在心里祈祷,愿母亲每天都能越过那竹阴,去领受竹林这一边阳光的收获。
⑦母亲捆好那片竹笋,似乎还不满意,又砍下了一根高高的竹子。母亲说,这竹子挺好的,你回去可以架在阳台上挂衣服。
⑧面对竹竿,我突然想到了几千年前那个远嫁的女子。《诗经》的《卫风·竹竿》里记录了那个远嫁女子的思念情怀:“篧篧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泉水、淇水,逐渐远去;父母兄弟,逐渐远离。远嫁的女儿,回忆起童年的淇水的钓鱼等快乐的情形,思念之情能不涌动吗?
⑨一根竹竿无法挑动一片竹林。就像我每一次回老家,一场重逢并不能带走亲情的全部。而在母亲的心里,孩子们每一次回家都像竹笋成长一样,爱慢慢地长成竹子,慢慢地长成竹荫。
1.简析第一自然段的作用。(3分)
2.“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这几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3.解释“爱慢慢地长长竹子,慢慢地长成竹荫”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4.文章第八段引述《诗经》典故,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5分)
⑴①谢公宿处今尚在, 。②庄生晓梦迷蝴蝶, 。
③寒蝉凄切, , 。④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⑤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 ?
⑵①西当太白有鸟道, 。② ,铁马秋风大散关。
③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④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⑴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答:
⑵有人说三、四两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