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与认识,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略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②闻道者,必真知而笃信之,吾辈自己不能自信,心中已无把握,焉能闻道?(《曾文正公全集》)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所体现的精神,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字数200字左右。(1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小题
每人一份
(法)皮埃尔·勒韦尔迪
驱走了月亮,夜留下来。星星一颗颗,落进流水的网里。
山杨树后面,一位怪异的垂钓者用一只瞪大的眼睛不耐烦地盯着水面。那只独眼藏在他宽宽的帽檐下,钓线微微颤动。 什么也没被钩住。但他用金子装满他的皮挎包,爆出的金光熄灭在合上的包里。
而另一位垂钓者等在稍远处的岸旁。他更朴实,在雨水留下的泥水洼里垂钓。在这来自天上的水里,满是星星。
联系生活,任选一位垂钓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200字左右。(12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                 
(周邦彦《苏幕遮》)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亦崎岖而经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8分)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柳宗元21岁入仕,一生26年的仕宦生涯竟有16年遭贬谪流放。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
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早梅形象?(3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照玄上人诗集序
(明)刘基
予初来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之。及访于杭人,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心窃怪之。及余徙居白塔之下,而上人乃住持万松岭之寿宁寺,于是始得遍观其所为诗 。盖浩如奔涛,森如武库,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凛乎其不可攀也,而忧世感时之情,则每见于言外。呜呼。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夫诗何为而作哉。情发于中而形于言。《国风》、二《雅》列于《六经》,美刺风戒,莫不有裨于世教。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察治忽,以达穷而在下者之情,词章云乎哉。后世太师职废,于是夸毗戚施之徒,悉以诗将其谀,故溢美多而风刺少。流而至于宋,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今天下不闻有禁言之律,而目见耳闻之习未变,故为诗者,莫不以哦风月、弄花鸟为能事,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定轻重于众 人,而不辨其为玉为石。惽惽怓怓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
呜呼。有伯乐而后识马,有匠石而后识梧槚。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匠石几人耶?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予既重上人之诗,而又悲夫人之不知郑先生之为伯乐、匠石也,故为序其端焉。
(选自《诚意伯文集》)
【注】①太师:古代乐官之长。②夸毗(pí)戚施:比喻谄谀献媚的小人③惛(mǐn)惛怓怓(náo):惛,糊涂;怓:吵闹。③梧槚(jiǎ):梧桐与山楸,比喻人才。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峭如苍松之栖崖县:通“悬”,陡峭

B.是故先王以之风俗验:考察

C.而至于宋流:流传

D.故为序其焉端:原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见于言外三人行,必有我师

B.悉诗将其谀愿十五城请易璧

C.定轻重众人州司临门,急星火

D.有伯乐后识马死有知,其几何离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A.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B.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C.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D.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4.简要概括照玄上人的诗不为世人所知的原因。(3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4分)
译文:                                                                        
(2)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3分)
译文:                                                                        
(3)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3分)
译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