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仔细观看下面一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并解释漫画的寓意。(5分)

请仔细观看下面一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并解释漫画的寓意。(5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新“拾金不昧”、向“钱”看(2分,言之成理即可) 寓意:现今社会中,拾金不昧的意识已经日趋淡漠,取而代之的是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作者借这幅漫画对社会上的这种道德淡漠的现象给予了讽刺和批判。(3分) 【解析】主要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先要看动漫话的含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面几个较短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

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被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②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李鸿章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③李鸿章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④李鸿章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半卷红旗临易水,         。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村  晚                                  茅塘马上

雷震                                      贺铸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壮图忽忽负当年,回羡农儿过我贤。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

1.两首诗均有“落日”意象,你认为这一意象在哪首诗中呈现得更有意境?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赏析。(5分)

2.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概括说明。(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

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客止颓然,有过人者。父肩吾,梁武帝时,为粱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寻征为司宗中大夫。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托焉。唯王褒颇与信埒,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大象初,以疾去职。隋开皇元年,卒。有文集二十卷。文帝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

(节选自《北史·文苑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时后进,竞相模    范:效法。

B.梁元帝制,除御史中丞    承:沿袭。

C.明帝、武帝并好文学    雅:高雅。

D.自余文人,莫有者    逮:赶上。

2.下列选项中直接体现了庾信文才出众的一项(    )(3分)

①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②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

③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

④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⑤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

⑥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梁武帝时,庾肩吾为太子中庶子,庾信任抄撰学士。庾氏父子与徐摛父子出入太子宫中,受到极高的恩宠和礼遇。

B.“侯景之乱”爆发,简文帝派庾信率领宫中文官武将上千人守朱雀航,侯景兵到,庾信率领众人先行撤退。

C.梁元帝派庾信出使西魏,还未完成使命回到梁朝,就赶上西魏率兵南下。江陵被平定后,庾信留在北方,再也没能重返江南故乡。

D.庾信出使长安,本出于皇帝之命,出仕北朝也实属无奈之举,但作者对此还是流露了不满和讥讽。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5分)

(2)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金克木:小学毕业的大学教授?

张建安

1939年,湖南大学文学院急需法文教师,到处寻找,但没有合适的人选。英文老师陈世骧推荐:“我有个朋友,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法文水平很高,可以当法文老师。”

陈世骧推荐的是金克木。论学历,金克木只是小学毕业,但陈世骧说金克木在中学里教过英文,从初一到高一四个班的课都由他教,教学效果非常好;他不仅英文好,而且法文水平也好,足以胜任大学教师一职。

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陈世骧拿出北大外籍教授、法国人邵可侣所著的《大学初级法文》,翻开里面的法文序言,序言中赫然写着金克木对此书的贡献。

邵奇侣是法语教学中的权威人士,而《大学初级法文》则是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教科书。既然邵可侣都认可金克木,金克木又亲自参与了教科书的编订,而且湖南大学里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选,所以院里最终决定聘任金克木。

1930年,18岁的金克木到北平求学时还不懂英语,靠着好奇心和钻劲,凭借几本英语工具书,又找了一位要学费不高的私人老师,他便在很短的时间内看懂了英文原版书《少年维特之烦恼》《阿狄生文报捃华》,英语水平突飞猛进。也是同样的方式,金克木又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世界语。1933年,金克木去北京大学旁听邵可侣的法文课,得到邵可侣的赏识,学习效果非常好。之后,金克木整理并校订邵可侣的讲义,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就是《大学初级法文》。邵可侣在法文序中特地提到了金克木的贡献。金克木没想到,这便是他当大学老师的敲门砖。

当陈世骧得知教学课本并不是邵可侣编的那本,而且学校还要求用英文讲法文时,陈世骧生怕自己推荐的人无法胜任,所以,在金克木上第一堂课时,他在外面听了半天。金克木一点也不知道,他只是顺顺利利地教好一堂又一堂课,其教学质量得到学校的认可和学生们的欢迎。这应该很富传奇色彩吧。就像金克木所说:“恐怕暗中听我上课的不止他一个。谁能相信一个没出过国的年轻人竟能对大学生用英语教法语,并做中国话解释呢?”

1941年到1946年,金克木在印度工作和学习。他没去哪个大学进修,但有缘到释迦牟尼“初转法轮”的鹿野苑,住香客房间,与僧侣为伍,在寺庙中饱读佛教典籍。他再一次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对梵文和佛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最终得到已归隐的法喜老居士的真传。法喜老居士曾在印度的大学教书,又被聘为哈佛大学教授。许多人慕名向他学巴利语、学佛教,但从没有人找他学梵文。金克木是他唯一的梵文学生,他倾全力将自己的学问传给了金克木。金克木曾在《父与子》一文中提到当时的教学:“熟悉了以后,白天也让我去,两人在大炕上盘腿坐着对话。他很少戴上老花眼镜查书。先是我念、我讲、我问,他接下去,随口背诵,讲解,引证,提出疑难,最后互相讨论。”在这样的学习中,金克木精通了梵文和佛典。当他1946年回国时,他其实已成为中国某些领域中的“稀缺人才”。

吴宓当时是武汉大学外语系教授兼系主任,同时又是校务委员会委员,其学问及人品是学界普遍推崇的。吴宓很看重金克木,马上向武汉大学推荐。但吴宓也没想到,他推荐金克木到外文系教梵文,而文学院院长刘永济却把金克木安排在哲学系教印度哲学。

原因跟金克木第一次当大学老师一样——当时武汉大学也找不到教印度哲学的合适人选,而这门课程又是必修课,金克木正好填补这一空缺。

吴宓不放心了,他十分认真地对金克木说:“你教语言、文学,我有信心。到哲学系去,我不放心。”金克木回答:“到哲学系对我更合适。因为我觉得,除汤用彤先生等几个人以外,不知道还有谁能应用直接资料讲佛教以外的印度哲学,而且能联系、比较中国和欧洲的哲学。何况我刚在印度待过几年,多少了解一点本土及世界研究印度哲学的情况,又花过工夫翻阅汉译佛典,所以自以为有把握。”

吴宓仍不放心,于是也像陈世骧一样,在教室外听了金克木的第一堂课。

从此,金克木一直在大学里教书,从武汉大学到北京大学,跻身中国最优秀的教授行列。

(摘编自《情感读本》2011年9月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虽然只有小学毕业,没读过一天大学,但金克木先生完全凭自学精通了英语、世界语、法语和梵文,并且还到大学任教,跻身中国最优秀的教授行列,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B.金克木只是邵可侣法文课的旁听生,但邵可侣所著的《大学初级法文》一书却源于金克木整理并校订的讲义,这足以证明金克木在语言方面的过人天分以及他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C.金克木能够到大学教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陈世骧和吴宓的推荐,但即使如此,他们都分别偷听了金克木的第一堂课,说明他们也是只闻其名,对金克木的学术水平并不真正了解。

D.在印度寺庙中饱读佛教典籍,加上法喜老居士的倾力教授,使得金克木先生不仅精通梵文和佛典,对佛教以外的印度哲学也很在行,他甚至觉得到哲学系讲课更合适。

E.无论是被要求用英文讲法文,还是被安排去讲深奥的印度哲学,金克木都欣然接受,并且自信满满,他的讲课也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所以称他为中国某些领域中的“稀缺人才”绝非溢美之辞。

2.结合文本,谈谈“跻身中国最优秀教授行列”的金克木先生取得了哪些成就?(6分)

3.根据全文,概括金克木先生成为精通英语、世界语、法语等多种语言的大师和国内某些领域中“稀缺人才”的主要原因。(6分)

4.金克木先生的传奇经历在今天能否复制?结合文本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