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吾师道也, ! (韩...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吾师道也,             !                       (韩  愈《师说》)

(2)             ,泣孤舟之嫠妇。                   (苏  轼《赤壁赋》)

(3)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陋室铭》)

(4)                    ,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孟  子《鱼我所欲也》)   

(5)水何澹澹,           。                         (曹  操《观沧海》)

(6)                     ,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  白《蜀道难》)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舞幽壑之潜蛟 (3)无案牍之劳形                   (4)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5)山岛竦峙                       (6)飞湍瀑流争喧豗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浣 溪 沙

            吴文英(宋)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惜  春

                  韩偓(唐)

  愿言未偶非高卧,多病无憀选胜游。

一夜雨声三月尽,万般人事五更头。

年逾弱冠即为老,节过清明却似秋。

应是西园花已落,满溪红片向东流。

注:①韩偓经历了安史之乱,晚年寄身异乡,亲朋息迹。    ②憀:寄托,依赖。

1.有人说《浣溪沙》中的“东风临夜冷于秋”与《惜春》中的“节过清明却似秋”看似无理却又在情理之中,对此,请结合两位作者在诗词中表现的不同情感,谈谈你的理解。(5分)

2.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结合“落絮无声春堕泪”一句谈谈作者是如何“寄言”的。(6分)

 

查看答案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孟尝君曰:“善。”乃弗逐。

孟尝君出行国,至楚,献象床。郢之登徒,直使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直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公孙曰:“诺。”  

入见孟尝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孟尝君曰:“然。”公孙戍曰:“臣愿君勿受。”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小国英桀之士,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孟尝君曰:“诺。”  

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戍曰:“臣有大喜三,重之宝剑一。”孟尝君曰:“何谓也?”公孙戍曰:“门下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臣一喜;谏而得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臣三喜。输象床,郢之登徒不欲行,许戍以先人之宝剑。”孟尝君曰:“善。受之乎?”公孙戍曰:“未敢。”曰:“急受之。”因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三》

臣光曰:孟尝君可谓能用谏矣。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诗》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孟尝君有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卷周纪周显王四十八年

注释:①孟尝君,名田文(?——前279年),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

②葑[fēng]:蔓青、芥菜、菘菜,菘菜即为白菜之类。菲:萝卜之类。葑和菲,两种食用的植物,因其根部有时味苦,常被人丢弃。后用“葑菲”表示尚有一德可取的意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当:担当。

    B.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           直:当值。

    C.输象床,郢之登徒不欲行             输:交纳。

    D.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疾:强烈。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孟尝君“能用谏”的一组是(3分)

①孟尝君曰:“善。”乃弗逐      ②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

③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          ④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

⑤谏而得听,臣二喜        ⑥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尝君因为瞧不起他门客中的某人,因而就想把他赶走,鲁连劝孟尝君留人,侧重用人者应不放弃各种人才,因他们各有所长。

B.孟尝君出巡到了楚国时,楚王送给他一张象牙床。楚都的登徒官与孟尝君的门人公孙戍商量,把传家的宝剑送给公孙戍从而逃脱象牙床损坏而招致的无法赔偿结局。

C.文中第三段公孙戍向孟尝君进谏时的那些话,可以显示出公孙戍进谏时避免了正面冲突,集中火力迂回于孟尝君思维的薄弱环节,从而取得了进谏的成功。

D.孟尝君因公孙戍进谏成功而个人也能获利受到启发,张贴布告以示愿纳谏,司马光对孟尝君这种做法勉励有加,认为孟尝君有可取之处,他的着眼点是孟尝君“能用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

译文:                                                                         

(2)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寓教于乐”

贺拉斯是罗马帝国初期奥古斯都时代的杰出诗人,也是一个有重要影响的文艺批评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寓教于乐”,即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寓教于乐”思想对l8世纪启蒙运动以及古典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衡量艺术作品优劣的标准之一。

贺拉斯认为通常来讲,文艺既具有教育功能,又具有娱乐功能,并对二者采取并重的态度。“教化”在思想史上包含着原型与摹本的双重含义。柏拉图认为,现象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摹本,只有原型是永恒不变的真实世界。亚里斯多德虽然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但是他的质料与形式说仍然是原型与摹本关系的变形。教化观念的产生受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哲学的影响。“教”,从广义的范围来说,应该包括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意识和个体意识的综合。如果从文学创作的实际过程来看,“教”应该是诗人(创作者)表达自己的目的意识或情感,而这也是欣赏者(接受者)的对象。当这种意识外化为诗(艺术作品),它就在文学交流中、在审美意识交流中起到中介作用。从诗人创作的审美意识出现到成诗(艺术品)的过程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它由一个个具有诗歌个性特点的意象融合成意境,从而达到朱光潜先生的“诗境”。这种物化结构形成固定的“诗境”结构,这个结构在诗(艺术品)的意境的结晶物的笼罩下,并且最终在欣赏者的头脑中外现为诗境。

这个诗境首先在诗人的头脑中呈现,然后由语言、文字、节奏等因素“物化”成诗。诗,就是审美价值发生、展开与实现的中介,是诗人的思想与感情熔铸的“一度审美”的“教与乐”,此时,也在欣赏者的“二度审美”中重现为“教与乐”,在读者的头脑中得到价值的传承。此时诗人的情趣和意象都会在诗中体现。诗人就乐在其中。这样,作品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就实现了,传统意义上的“教”与“乐”也就整体地实现了。

  贺拉斯认识到文艺的功用,始终主张道德教化功用与审美娱乐功用的统一,指出“教”与“乐”不可只重一方面,他正是认识到在优秀的作品中二者是一个完美的整体。要为当时文艺创作确立道德原则。好的诗歌就是如此。首先,他认为正是因为好的诗歌对人类文明有开化功用,古代诗人“阻止人类不使屠杀,放弃野蛮的生活,”教导人们“划分公私,划分敬渎,禁止淫乱,制定夫妇礼法,建立帮国,铭法于木。”其次,他认为这样的诗歌还具有传达神的意旨,指示生活道路,激励将士奔赴战场,给劳累的人们带来欢乐等功用。最后,他主张诗的道德教化功用和审美娱乐功用的统一,他说:“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又说:“如果是一出毫无益处的戏剧,长老的‘百人连’就会把它赶下舞台:如果这出戏毫无趣味,高傲的青年骑士便会掉头不顾。”

寓教于乐简洁而精到地概括了“教”与“乐”的关系,是人们对此问题的一次认识上的飞跃。后来为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时代的文艺理论家们反复地援引过、讨论过,成为影响后人至深的权威观点。

1.下列关于“寓教于乐”相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A.“寓教于乐”是罗马杰出诗人、文艺批评家贺拉斯提出的,贺拉斯认为文艺既具有教育功能,又具有娱乐功能,如诗歌既能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能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

B.贺拉斯认为“教”与“乐”应双方并重,甚至在优秀的作品中二者能达到完美的统一,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文艺的功用。

C.寓教于乐中的“教”不应理解的过于狭窄,从广义上来讲,应该综合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意识和个体意识。“乐”则可以体现在作者和读者的审美中。

D.作为一次认识上的飞跃,寓教于乐简洁而精到地概括了“教”与“乐”的关系,后来经过反复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探讨,成为权威观点。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寓教于乐”思想不但对l8世纪启蒙运动以及古典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是现今衡量艺术作品优劣一个标准。

B.从诗人创作的审美意识出现到成诗的过程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它由一个个具有诗歌个性特点的意象融合成意境,从而达到朱光潜先生所说的“诗境”。

C.诗作为审美价值发生、展开与实现的中介,既是诗人的思想与感情熔铸的“一度审美”的“教与乐”的产物,也是欣赏者的“二度审美”在头脑中得到价值的传承的体现。

D.贺拉斯认为古代诗人能够通过诗歌阻止人类彼此屠杀,放弃野蛮的生活,甚至教导人们明确公私,礼法行事,所以好的诗歌对人类文明有开化功用。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教化观念的产生受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哲学的影响,亚里斯多德在继承柏拉图的观点的同时,又提出自己的主张,即原型是永恒不变的真实世界。

B. “诗境”结构在诗的意境的结晶物的笼罩下,最终在欣赏者的头脑中外现为诗境,这个诗境首先在诗人的头脑中呈现。

C. 贺拉斯认识到文艺的功用,比如一首好的诗歌甚至具有传达神的意旨,指示生活道路,激励将士奔赴战场,给劳累的人们带来欢乐等功用。

D. 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其实其他艺术作品也是如此,如果是一出有益且有趣的戏剧,会得到更多观众的支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下面是某班同学关于自主招生的一段对话:
同学甲:我认为,自主招生因为试题难度大并且与高考不一致,加重了高三学生的负担,最后加上分的同学数量有限,劳民伤财。
同学乙:我认为自主招生总体上来说是一种比较适合于我国现有国情的一种高校招生制度,自主招生的面试阶段可以让考官更全面地了解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了考生在高考中偶然发挥失常而带来的一落千丈的后果。
同学丙:我认为,自主招生考试不应该是高考考高分同学保底的手段,实践证明,因为加上分之后觉得进了保险箱,从而高考失利的同学也大有人在;应该给有特长的同学一个上名校的机会……
谈谈你对自主招生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标题自拟、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对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情况调查表, 分析表格得出两条结论,并向应届高考学生及家长提出建议。要求:语言简明、准确。(6分)

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表(数字为调查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不在乎专业对口,关键要有发展机会

先找份工作,待有机会再转向本专业

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不选择

不喜欢现在的专业,想转行

其他

45%

24%

20%

7%

4%

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已就业情况调查表(数字为调查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完全对口

完全不对口

专业与工作有联系

18.68%

44.06%

37.26%

结论:
(1)                                                     (2分)(40字以内)
(2)                                                      (2分)(40字以内)
建议:                                                                (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