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行香子·树绕村庄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行香子·树绕村庄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注】陂塘:池塘。      徜徉:安闲自得的步行。
(1)词人在词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3分)
(2)请对这首词写景的手法及其语言特点进行赏析(4分)

 

(1)层层绿树,环绕村庄,盈盈碧波,涨满池塘。这里鲜花盛开,色彩缤纷,让人沉醉。逶迤缭绕的围墙内,茅堂隐隐,小桥流水近旁,酒旗飘扬。这里莺鸣蝶舞,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农村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2)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静中有动;下片侧重描摹静态景物,静景动景又相互映衬,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这首词格调轻快,语言清新、浅近。质朴自然的村野风光随着词人轻松的脚步、欢快的情绪次第展开,达到词的节奏与词人的感情之间的和谐统一。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如 梦 令
严 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说说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事物?(3分)
(2)请就这首宋词所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如 梦 令
严 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说说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事物?(3分)
(2)请就这首宋词所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8分)
(1)夙兴夜寐,_____。《诗经·氓》
(2)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李商隐《锦瑟》
(4)__     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人生如梦,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8)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共9分)
柯邑之盟
昔者齐桓公与鲁庄公为柯之盟。鲁大夫曹刿谓庄公曰:“齐之侵鲁,至于城下,城坏压境,君不图与?”庄公曰:“嘻!寡人之生不若死!”曹刿曰:“然而,君请当其君,臣请当其臣。”及会,两君就坛,两相相揖。曹刿手剑援刃而进,迫桓公于坛上,曰:“城坏压境,君还图与?”管仲曰:“然则,君何求?”曹刿曰:“愿请汶阳田。”管仲谓桓公曰:“君其许之。”桓公许之。曹刿请盟,桓公遂与之盟。已盟,弃剑而去。左右曰:“要盟可倍,曹刿可仇,请倍盟而讨曹刿。”管仲曰:“要盟可负,而君不负;曹刿可仇,而君不仇,著信天下矣。”遂不倍。天下诸侯翕然而归之。为鄄之会,幽之盟,诸候莫不至焉;为阳谷之会,贯泽之盟,远国皆来。南伐强楚,以致菁茅之贡;北伐山戎,为燕开路。三存亡国,一继绝世,尊事周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次三王,为五伯长,本信起于柯之盟也。
(《新序?杂事四》)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要盟可倍”中“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曹刿手剑援刃而进

B.桓公遂与之盟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舍相如广成传舍

2.对“三存亡国,一继绝世”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A.三次保存了灭亡了的国家,一次继承断代的国家。

B.三次保存了灭亡了的国家,一次使断代国家得以延续。

C.三次使即将被灭亡的国家得以保存,一次继承断代的国家。

D.三次使即将被灭亡的国家得以保存,一次使断代国家得以延续。

3.下面是对管仲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被“曹刿手剑援刃而进”的气势吓破了胆,连连劝齐桓公接受对方的条件。

B.管仲力排左右“倍盟而讨曹刿”的议论,认为不负不仇可以“著信天下”,表现出过人的见识。

C.管仲将计就计,利用曹刿强迫齐桓公订立盟约一事来改变齐桓公在诸侯中的形象,表现了他的雄才大略。

D.管仲以遵守可负的盟约来博取天下信誉的主张,为齐桓公一匡天下,成为五伯之长创造了条件。

4.翻译句子(5分)
(1)要盟可负,而君不负;曹刿可仇,而君不仇,著信天下矣。(3分)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