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3月15日,新华社记者在矿难现场采访新密市安监局原局长王瑞林,向他提出了14个关于矿难的问题,其中10个问题他直接说“不知道”或答非所问。 |
B.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商务部何宁司长19日表示,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就人民币汇率在内的所有经贸问题进行磋商,避免将经贸关系政治化。 |
C.这种望子成龙,视读书、升学、应试为唯一出路的观念在中国家长的心中根深蒂固。不过,孩子的体质却并不像秦女士想象的那样:今天缺少的运动,日后还可以补回来。 |
D.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认为,沿海地区招工难重要原因是农民工的就业技能缺乏和农民工的工资偏低造成的。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分析人士指出,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陆续出台,再加上各地召开地方“两会”,炙手可热的房地产业首当其冲成为调控的主要对象。 |
B.安徽电视台“60年?新地标”大型系列报道,旨在纵横捭阖地结合安徽的本土元素,以全省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地点为纽带,挖掘地方标志,展现安徽形象。 |
C.沈浩以坚守和执着,以奉献和拼搏,以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生命赞歌,书写了一部载入史册的壮丽诗篇。 |
D.在推行实名制的背景下,购票、检票、候车以及成本等一系列问题呼之欲出。火车票实名制不是“万能药”,有媒体认为,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运力。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拮据/攻讦毗邻/濒临穷形尽相/相机行事 |
B.殉职/殒灭晦朔/媒妁光风霁月/江山社稷 |
C.梦魇/赝品悱恻/菲礼狼吞虎咽/咽喉要道 |
D.泯灭/沧溟解数/解读量体裁衣/车载斗量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雪域夜色
邹济时
十月的雪域,杨树叶子已褪去绿色,换成了一身鹅黄的衣裳。
从日喀则出发时已是黄昏时分,太阳逐渐消散了所有的炙热,像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抚着行人的皮肤。远处荒凉的山脊统统被镀上了层金黄色的暖意,迭荡在岁月的漩涡深处,直逼人的视线。此刻,浩瀚的广漠与窗外的朔风纠缠在一起,卷动地上堆积的树叶,穿透那牛皮线装书的史帙,令凝滞的美与动态的美在无垠的空间纠缠。车沿着雅鲁藏布江继续在窄窄的柏油路上奔驰,太阳悄然翻过山坳,地面于是便呈显山岭投下的巨大阴影,在光与影的分割线中,“冷竣”从深潜的地府渗了出来,给人的心灵以哆嗦。
当太阳被时光拽入玄宇,把所有橘红的辉茫收敛入匣子时,夜的幕帷才轻缓地拉开,令高原顿时失去了白日的生机。
飞翔的野鸽早早地收起自己的羽翅,栖身于悬崖或是桥洞里打着盹,聒噪的麻雀也躲到了不知名的地方哑了声,田垅里的虫子在失去青稞的庇护也不再歌唱,周边的一切都显得如此安静与宁谧,惟有的仅是车轮辗过路面发出的“唰唰”声。
透过车窗望去,蒙胧地可以看到身后迅速消逝的灌木,灌木后面只是一团深邃的黑,因为黑夜遮断视眼。
黑,是短暂的。稍时,月牙儿就从前方的山巅羞涩地闪了出来,像海礁上的灯塔散发着淡淡的清辉,却指引着夜行人前行的路。不知何时,月的银色已像泉水涌入车内,塞得满满的,侧身看到同行的人面部都呈现出肃穆安详,皆是眯着眼睛假寐。的确,享受这月下难得的惬意是种幸福。
窗外的月铺满了河山,可以借着这清幽令人欣赏到外界另一种非凡的美。河面荡漾着一层银波,碎鳞般地倒映着月牙儿粗糙的轮廓,隔河的山峦像一幅巨大的屏风以淡蓝色的天幕为背景,逶迤伫立,虽然只是黝墨的影像,正前方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月牙儿的周边是一圈银晕,浸润着无际的穹窿,几枚稀疏的星盏遥遥地闲搁在月亮的周际,较往日少了几分颜色。
车继续行走,过了曲水县,公路两侧的树林愈加浓密起来,密密匝匝的像一列列古阵中站立的士兵,令路面显得逼仄起来。当车绕过聂当大佛,闯入了开阔的河谷,右侧的拉萨河默无声息的像条墨绿的色带流淌,月出现在河对岸的山巅,清幽而寂寥的在天空中徜徉。突然公路侧几只水鸟,许是被汽笛声所惊扰,鸣叫着窜出栖身的树木,划过天空消逝于茫茫的月色之下。
月明、水幽,看着窗外的美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句不由从心隅飘然而出,“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虽月是残月,但毫无疑问,面对此景我无法找到适当的词语加以描述和修饰。雪域夜色之美,大概也就是这种自然之美、纯粹之美,天地和谐之美吧。
是夜,枕着那月色清风酣然一梦。
(摘自《散文百家》2009年第9期)
1.文章第2段写的雪域黄昏时分景色,似乎跟“雪域夜色”没有联系,可否删去?请说明理由。(5分)
2.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太阳悄然翻过山坳,地面于是便呈显山岭投下的巨大阴影,在光与影的分割线中,“冷竣”从深潜的地府渗了出来,给人的心灵以哆嗦。
(2)公路两侧的树林愈加浓密起来,密密匝匝的像一列列古阵中站立的士兵,令路面显得逼仄起来。
3.作者写雪域夜色做到了“写难状之景,如在眼前”,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和主要描写手法。(6分)
4.本文意蕴丰富,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雪域奇异的夜色引发了作者多种情愫,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探究。(4分)
(2)谈谈作者在文章中多次写到雪域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用意?(4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题)(5分)
①见贤思齐焉, 。 (《论语?里仁》)
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③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④ ,娇儿恶卧踏里裂。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 ,常在于险远。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⑥持节云中, ?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⑦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⑧落日楼头, ,江南游子。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8分)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①
辛弃疾
野塘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②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③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④。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注释】①作者年轻时与安徽池州东流的一位女子两情相洽。淳熙五年途经旧地,重访不遇。 ②刬(chàn)地:宋时方言,相当于“无端地”。 ③绮陌:多彩的街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苍。 ④纤纤月:形容美人足纤细。
8.古人吟诗填词讲究炼字。请就上阕中“又”、“欺”二字选择其一,谈谈它的妙用。(4分)
答:
9.本词的结束句“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历来受到诗评家的推崇。请你说说它妙在何处。(4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