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掌 声 高军 在教室门外,我听到,像往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掌  声

高军

在教室门外,我听到,像往日 一样,上课铃 一响,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

走进教室,就感到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日不同的气氛。但我还是平静地走上讲台,师生相互问好后,我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五十多个同学都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板。

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的讲课中,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

我一边说一边转身准备往黑板上板书。

班上的女学生王娜娜边站边喊道:“报告老师,你看黑板上——”

我一下子惊呆了,原来黑板有一行清楚的粉笔字:“高老师是个——”后边有一个不太清晰的“坏”字。

这是我教学十年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过去 每次上语文课时,黑板总是擦得干干净净。这几个字,显然是我有什么得罪学生的地方,他们是在公开向我挑战。

我仔细一看,这字体像是我昨天批评过的李晓写的。

我心里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感 到头皮都 “啪啪”炸响。但是瞬间我就控制住了自己,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

我面带笑容说到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黑板上,谢谢这位同学。”

尽管我的话里透着真诚,很多同学还是一脸的不安。

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重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

许多同学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课堂气氛已转入正常。

我立即一口气说了下去:“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接着我详细地介绍我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一些弱点和缺点。

由于是说自己,我说得非常流畅,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口才比平常显得更好。我说完了,教室里一片沉静。我感到,同学们被我的真诚感动了。果然,一阵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全班同学都在热烈地鼓掌。连李晓眼中也有点晶莹,他的手也拍得非常起劲。

——主课是从来不兴鼓掌的,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

我心中为自己即兴设计的教学方案陶醉了。

我潇洒地将“高老师”三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擦掉了“高老师”三个字,将题目改成“             是个             吗?”要求道:“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

李晓第一个举起了手,我让他站 了起来。

他说:“我的题目是——李晓是那个写‘高老师是坏’这几个字的学生吗?”

我心中一惊,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尽管自认为表现得很潇洒,但还是被学生一眼看穿了。

李晓讲得也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学生们又鼓起掌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

掌声一落,女学生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我说话的题目是‘王娜娜是个坏学生吗’。”王娜娜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到底有多大的雅量。她说她不是个坏学生,高老师也不是个坏老师。今天,她感到老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我非常惊喜,为她的大胆活泼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全班同学的掌声又一次热烈地响了起来。

此事过去又快十年了。如今,李晓已成为一个著名作家;王娜娜在法国留学,已获得博士学位,正在读博士后。这个班的学生见到我或者来信时,说最佩服的是我处理这节课的方式,这节课是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语文课。

其实,近十年来,这三次掌声也仍然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1.文中写“我”看到黑板上“高老师是个——”后面附有“坏”字时,“我心里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感到头皮‘啪啪’炸响。“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问题。

 “我心里的火”为什么“一下子蹿得老高”?“我”又为什么将“蹿得老高”的“火”在瞬间控制住了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6分)

2.面对突发事件,高老师采取了什么处理方法?带来了怎样的效果?请概括作答。从高老师对事件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形象?(6分)

3.从情节上看,这篇小说的最大特点是设置巧妙。为什么可以这样说?请作简要分析(6分)

4.小说写的是高老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的过程及产生的效果,但标题却以“掌声”为题。为什么作者要以“掌声”为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根据你的理解简要谈谈看法。(7分)

 

1.公开在黑板上写“我”的“坏”有失尊严(面子)、有失威信。⑵担心言行失控而激化矛盾,决心通过引导、沟通的方式来取得最好的效果。 2.高老师因势利导,巧妙地把黑板上的那句话变成了说话课的题目,与学生交流,这样的处理老师不仅摆脱了窘境,而且把对抗化解为对话,使一场一触即发的冲突,变成了一场坦诚真挚的沟通,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高大了。(要点抓得不准的酌情扣分) ⑵高老师是一个善于克制自己而又讲究方法的老师,不仅有理性,而且有智慧,面对突发事件能够随机应变。(不够准确完整酌情扣分) 3.本文情节起伏较大,显出波澜。最初,教师上课时发现黑板上写着一句充满挑衅意味的话,矛盾突然出现,并且非常尖锐,教师心火“蹿得老高”;就在矛盾一触即发之时,情节陡转,老师采取出人意料的办法,巧妙地化解了矛盾,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另外,开始高老师怀疑黑板上的字是昨天批评过的学生李晓写的,便使悬念产生,直到文后王娜娜主动承认是自己写的才使悬念得释。这样就避免了情节的平直。(分析不够到位的酌情扣分) 4.该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参考要点:掌声是对高老师理性地处理事件的赞扬;是对师生坦诚真挚的沟通的肯定;掌声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时时提醒“我”当好一个老师;师生间心灵的交流、理解融入在“掌声”中。(回答中能围绕相关要点去思考,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 则芥为之舟,_________,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2)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这首诗前两句在描写环境上有何特点,对表现人物的感情有何作用?(5分)

2.试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妙处,表现人物怎样的心态?(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 循吏》 )

[注]①髫龀(tiáo chèn),儿童时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被腐刑,给使殿省      被:遭受

B.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  拜:授予官职

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      化:造化

D.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卒:死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

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 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因而被授予大司农的官职,百姓也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②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

袁行霈

①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

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第十六章)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久”。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③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④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

⑤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

(节选自《新华文摘》,略有改动)

1.下列与“中华文明中统治者的包容性”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3分)

A.《尚书》中的“有容,徳乃大”,《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都是告诫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

B.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C.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比较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建立功业。

D.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

2.下列对“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许多文化遗存除了散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布在全国各地。

B.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C.中华文明的演进是多种文明因素按照“以华夏文明为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

心趋同,核心与周围相互作用”的模式进行整合的过程。

D.契丹族建立了精美的山西应县木塔,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曾在唐朝任职,这些分别证明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以及外国人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社会包容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

B.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小。

C.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

D.作者认为,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唯有包容文明才能不断壮大。由此可见,华夏文明发展史上所有鼎盛阶段都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3月份,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在央视播出后迅速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观”的大讨论。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在我国GDP不断增长,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不禁反思,在物质生活可能有了很大提高的情况下,“幸福感”是否也在不断增加。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个字。⑤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