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鸿门宴(节选)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礼不辞小让 让:谦让
B.度我至军中 度:估计
C.沛公则置车骑 置:置办,准备
D.会其怒,不敢献 会:遇上
2.下列句子与“大王来何操?”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
A.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C.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王曰 D.沛公安在?
3.下列对人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在山东时一向待人傲慢,但在项羽面前谦词卑礼,惟恐有所不至,出来未辞而觉得于礼不合,表现了他能伸能屈的性格。
B.樊哙是一员有胆有识的武将,其劝说沛公及时脱身的一席话,足见其雄才韬略。
C.沛公最后虽然得了天下,但与西楚霸王相比,全然无勇无谋,因此,在发怒的项羽面前,带来的礼物也不敢拿出,只能在逃席后托张良转送。
D.项羽虽是西楚霸王,曾取得了赫赫战绩,但是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最后终不免于失败。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Ⅰ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 B.且贰于楚也
C.子犯请击之 D.焉用亡郑以陪邻
2.下列句子中“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愿得而腊之以为饵
3.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正确的一组是( )
A.(1)相同,(2)不同 B.(1)不同,(2)不同
C.(1)不同,(2)相同 D.(1)相同,(2)相同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足信赖,秦不应与之共事。
D.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秦国,郑国才有出路。
对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或诗余。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
B.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现代诗人、翻译家。《雨巷》是他的成名作。1928年,该诗在《小说月报》上一经刊出,立即引起人们注意,他由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战国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照孟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记载历史。
D.《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它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
A.何厌之有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句是( )
A. 既已,无可奈何 B.行李之往来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今日往而不反者 B.大行不顾细谨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令将军与臣有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