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

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  梁惠王  上》)

(1)上面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孟子善于察言观色。他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好,因而讲话直截了当,毫不婉转曲折。梁襄王问怎样才能使天下安定,孟子认为天下统一才能安定。

B、孟子将人民盼望不嗜杀的君王,比作七八月间的旱苗盼雨。以苗之“槁”与“兴”的对比,说明雨对禾生死荣枯的关系,显示人民对明君与暴君的不同态度。

C、孟子形容天下之民归附不嗜杀人者,“犹水之就下”,无法抗拒。雨润禾苗,水向低处,生活中习见之事,易明之理,既为人熟知又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D、孟子认为没有一个君王不好杀人,概括了战国时广阔的社会现实,也揭示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当然,他没有把梁襄王列入嗜杀者之列,因此循循善诱告诫他要礼贤下士,“民归之”,才会“由水之就下”。

(2)孟子认为“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一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

 

D示例:秦以武力统一天下,事实无情地证明孟子的观点不合时宜,难怪不能为当时诸侯所接受。但孟子的思想无疑有其先进性,不施仁政的暴秦,很快就走上了灭亡之路。得民心是很重要的。(语言流畅,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100字左右)(5分)

曹操与蜀军对峙,进兵不得;欲退兵,又恐被人耻笑。犹豫不决的曹操,便以“鸡肋”为夜间口令。聪明的杨修猜出曹操有退兵之意,于是提前收拾行装,被曹操以“惑乱军心”之罪杀了。其实曹操早有杀杨修之心,试述其中三件事。(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填空题(2分)

汝南许劭素有知人之名,他曾评价曹操,语极精当。他的评价是:“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4分)

A、曹操行刺董卓未遂,与陈宫逃亡至吕伯奢家。疑心太重的曹操误杀吕家八口人后,为防吕伯奢报复,又杀了吕伯奢。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B、徐州太守陶谦贪财害命,杀了曹操父亲。曹操大怒,兴兵攻打徐州。陶谦自知无力抗拒,考虑到徐州百姓的安危,决定将徐州托付给刘备。三让之后,刘备才领了徐州牧。

C、有一次曹操领兵作战,当地麦子将熟。为赢得民心,曹操下令,践踏麦田者斩。不料自己的坐骑因饥饿啃食麦子并闯进麦田,手下谋士提醒他应当以身作则,于是曹操割发代首,以示惩戒。

D、攻打袁术期间,曹军粮食供应不上。曹操让粮官改用小斗分发军粮,后来发现此举引起众怒,士兵们都埋怨说曹操欺骗大家,于是便杀了粮官,借他的头来稳定军心。

E、关羽走麦城被擒,孙权爱其才,想要劝降。主簿左咸认为,当年曹操得到关羽,又是封侯又是赏赐,关羽依然过关斩将而去,今天如不除之,后患无穷。孙权于是斩了关羽父子。

 

查看答案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①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②,忽传诏对内东门③,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④,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⑤,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注] ①部勒:部署约束。②归沐:回家休假。③对内东门:到东门商议内务。④周怀政之诛:指周怀政阴谋杀人的事。⑤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在州县里通过祭祀山神为皇上祈求长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           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①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②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

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2分)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5.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②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