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 刘洪波 “百家讲坛”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

刘洪波

    “百家讲坛”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坛。十年以前,丁肇中在那里讲过物理学,把物理学讲到我都能听得津津有味,很不容易。但现在这个讲坛上,讲红楼、讲清史、讲论语,大概今后还要讲与“国学”有关的一切。至于还讲不讲自然科学、现代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我不知道。在我印象中,“百家讲坛”之“百家”就是赏玩传统的百家,当然中国这方面的人才很多,号为“百家讲坛”,数量是可以保证的。

    国学,据说已经“返本开新”,只差大家都来践行。不过,践行什么呢?是修习个人的心性,还是以国学来格致万物?若是前者,没有什么不好。若是后者,事情就比较难办。阎崇年先生讲清史,如数家珍,史料熟,秘闻多,吸引力强,但主要是对清宫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这个祖宗英明,那场屠杀合理。易中天先生讲三国,权谋机变,说得津津有味,就是搞不清对权谋之术到底是赞赏还是批判。相比之下,反倒是于丹讲《论语》,固然毛病多多,总归是修身养性,更加合乎人性,但只强调指向内省而对人之外在处境无所置辞的讲法,大概不过是训育顺民。

    这次钱文忠先生为商纣王翻案,称其“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以期主导舆论。前人多有怀疑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从真实认识而言,哪怕是希特勒,你也不难找出几个“功勋”来,商纣王当然也应该有一些好的地方。但到底有多好,难说,尤其在学术上“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就更困难。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怎样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对他的恶评有新朝代的虚报,有后时代的累加,但要翻案,还是且缓吧,重建一个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对商纣王的评价,与其说是“历史评价”或者“历史学结论”,不如说是一种“舆论评价”或者“社会学结论”。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不可置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怎样被一个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何其困难。

    “百家讲坛”其实是娱乐业的一个景象,但貌似在布道。在这种虚妄的布道与实在的娱乐之间,人们听到一些离奇古怪的想法,并且把自己酱在莫名其妙的逻辑里。这些逻辑归总而言,就是“大丈夫只求建功立业,不必论其余;小百姓但求修好忍术,以接受治理”。寓教于乐,就这样实现了。(选自《杂文选刊》,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是“‘百家讲坛’ 是个奇怪的坛”的理由的一项是(3分)    

A.“百家讲坛”之“百家”并不是真正的“百家”,“讲坛”成了“国学”的讲坛。

B.“百家讲坛”号称“百家”,从数量上可以保证。

C.“百家讲坛”的讲者观点偏颇,导向不正确。

D.“百家讲坛”貌似在布道,实则在娱乐。

2.作者对钱文忠为商纣王翻案持批评态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难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重建一个对商纣王的

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B.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所以不难找出几个“功勋”来证明其“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但作为学术而言过于简单,缺乏学术性。

C.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这种“社会学结论”没有必

要颠覆,也很难颠覆。

D.不可置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怎

样被一个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的确困难。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举丁肇中讲物理学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百家”应是包括自然科学、哲学、经济学等

学科的真正“百家”。

B.在第二段中,作者对阎崇年和易中天持批评态度,对于丹持肯定态度,因为于丹的解读指

向修身养性,更加呵护人性。

C.现在的“百家讲坛”都在做翻案文章,比如阎崇年说祖宗英明,易中天津津乐道权谋,钱

文忠称商纣王“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D.对“百家讲坛”,作者虽然多有批评,但在结尾还是肯定了它具有寓教于乐的作用,观点

辩证,评价比较公允。

 

1.B 2.B 3.A 【解析】 1.者这样说实际上是对“百家讲坛”的挖苦讽刺,并未体现“‘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 2.“过于简单”“缺乏学术性”的说法于文无据。 3.B.对于丹也持批评态度。C.不是“都在做翻案文章”。D.文中“寓教于乐”的说法是反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欧文·姆斯是第一个活着走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人。当人们追问其秘密时,他笑着回答:“心存阳光,你就是自己的神。”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

(2)无边落木萧萧下,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琵琶行》)

(4)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滕王阁序并诗》)

(5)               ,佳木葱茏而可悦;             ,木遭之而叶脱。(《秋声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5分)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1)文中“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中的“若人”指的是        。(1分)

(2)“夫子不答”的原因是什么?根据上面的文字,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并加以评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7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它们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

要说明。(3分)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其游者戴仲鶡,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扣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①。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鶡曰:“是病于材也。予观其黟然黑,邪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

    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其器有四:弦、轸、徽、越。弦以被音,轸以机弦②,徽以比度③,越以亮节④。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比度则细大弗逾,亮节则声应不伏。故弦取其韧密也,轸取其栝⑤圆也,徽取其数次⑥也,越取其中疏⑦也。今是琴弦之韧疏,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疏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以隘故声应沉伏。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始桐之生邃谷,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宜气养德,道情和志。何至黟然邪然,为腐材置物耶?

    “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缚柱以求张弛,自混而欲别物,自褊⑧而欲求多,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

    仲鶡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元明清文选》 有删节)

[注] ①文:指曲调。     ②机弦:控制琴弦。       ③比度:排比音节的高低度数。   

④亮节:加大、节制琴的音量。                ⑤栝(ɡuā):琴弦插入琴体的一端。  

⑥数次:数,琴徽的度数;次,合乎次序,位置正确。

⑦中疏:指琴体中间空敞。            ⑧褊:狭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        被:散发

B.使攻者制之中其制                  中:合乎

C.何至黟然邪然,为腐材置物耶?      置:存放

D.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            罪:怪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病于材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

B.浅以隘故声应沉伏                斧斤以时入山林

C.自混而欲别物                    序八州而朝同列

D.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制琴喻用人,以琴的四大部件各自的作用,道出用人时,“劲则能弗挠”“时则能应变”“序则能辨方”“虚则能受益”四方面的意义。

B.文中批评今之琴四部件制作不当致使琴不中用,也就是抨击当时统治者用人之不当,使文章增添了对现实的揭露意义。

C.文章结尾借仲鶡之口说“信取于弦乎?……一物而众理备焉”。这点睛之笔,绾结文章的前后内容,沟通全文的内在意理。

D.仲鶡说,“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说的是他信服何子说的道理,愿更换琴弦,重新调整琴弦的松紧,使琴重放光芒。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朴 其 中 文 其 外 见 则 用 世 不 见 则 用 身。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予观其黟然黑,邪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4分)

                                                

(2)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