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话语的姿态 (徐坤) ①那时候,他还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话语的姿态   (徐坤)

①那时候,他还只是用眼睛说话。由于家境穷困,不得已,他辍学了,天天到坡上去放羊。乡人邻里常能看到,一个黑黑瘦瘦、大眼睛、光脚板的蓬头少年,腋下夹着一本书,手里挥动着牧羊鞭,率领一群翻毛羊出没在山冈和河边草地上。人来搭讪,他只用他那一对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抬眼一瞟,算是打了招呼,过了礼节,而那阴郁的眼神背后及那紧抿的嘴角下边,隐藏的分明是深深的倔强、不甘,不屑于与之为伍,一心要挣脱命运摆布的无限奋勇和焦灼。

②接着他开始用嘴说话,绷紧的厚唇如遭挤撬的蚌壳一样艰难地张开了。他投的一篇小稿被乡广播站播发,命运从此出现转机。他被录用为乡播音员,国情民意大事小事都从他乡音浓重的厚唇里吐露出来。他的双唇开阖翕动得勤奋,很快乐,很艰辛,嘴角常常挂满小泡,唇上的死皮也一层层脱落,但那眼神却逐渐清澈而幸福,完全被茁茁向上的欢欣布满了。

③然后他开始用形体说话。被调到县文化馆的他,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喉舌部位,户口编制及其身份等等都变得正规了。这时他说话的部位是脊柱,并且是颈椎以下腰椎以上的那一段短暂的部位。这一部分的整体经常是弯曲着的,并且还要时时高低起伏唯唯诺诺地在别人的语音下振动,卑躬屈膝的幅度要依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而定。口和眼等诸器官这时都已暂时闭塞,从不直言直视地参与肢体动作。他的睫毛永远低垂,嘴角永远上翘且缄默而含笑。而大脑,这时却架在颈椎上面急遽地内部动作着,一刻也未停止过审视、揣度和暗算。

④再后来,当上了县领导的贴身秘书以后,他的话语才能就达到了峰巅。这时他浑身各器官开始一同动作共同加入话语的姿态里来,身、形、步、手、眼配合默契,说、唱、坐、念、打技巧俱全,待人接物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腿到身到,真是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什么难事能在他的话下。他的肢体各个部位运筹帷幄,意趣横生,无论是眉飞色舞抑或是愁苦满面都可能是他故意做出来的面相。各门语言这时都已被他修炼得炉火纯青真正到家。

⑤后来再见到他时,他已用肚子说话了。啤酒肚,蓦地从裤腰以上胸乳以下山包似的凸起,无论何时肚子总是要先塞入对方视觉,如七月怀胎的妇人在向人诉说某种秘而不宣的骄傲。整个身体的重心这时集体后移隐藏开去,只剩两手交叠着,习惯性抚在肚皮上方,有时是左手压着右手,有时又是右手压着左手,胖胖嘟嘟,长出满手酒窝。从前黑白分明的大眼,现在则变得酒汪汪的,夹一些红丝在里面,神情之中有一些心满志得俯视众生的漠然。看不大清楚他的嘴,只有一些朦胧含混的单词语意从皮带勒紧的肚脐眼中嗡嗡地传了出来:啊,啊,好,好……从前那只无比玲珑伶俐的大脑,此刻也似乎躲在漠然的眼神后面休眠。

⑥据说,此时他已是撤县建市后市领导班子中的一名要员。

(选自《名作欣赏》2006年第5期)

1.在文中,作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人物不同的话语姿态,其实每种姿态就是一种性格一种人生。请选出下列分析“话语姿态”错误的两项。(5分)

A.用眼睛说话:突出了一个不甘命运摆布的少年无限的奋勇和焦灼。

B.用嘴说话:突出了一个茁茁向上的青年艰苦快乐的奋斗。

C.用颈椎说话:突出了一个初入官场者的小心谨慎和理直气壮。

D.用浑身的器官说话:突出了一个深入官场者的圆滑世故与真真假假。

E.用肚子说话:突出了一个官场得意者的理性和清醒。

2.本文以“那时候,他还只是用眼睛说话”开篇,第五段又描写了“从前黑

白分明的大眼”“漠然的眼神”,作者多次写眼睛有何用意?(6分)

                                                                   

3.第四小节划线句子的语言表达有何特色?请作简要赏析。(6分)

                                                                   

4.“据说,此时他已是撤县建市后市领导班子中的一名要员。”有人说结尾这

句话画蛇添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8分)

                                                                   

 

1.(1)CE     用颈椎说话:突出了一个初入官场者的小心谨慎与唯唯诺诺。(2分)     用肚子说话:突出了一个官场得意者心满意足与漠然麻木。  (3分) 2.(2)①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的变化;      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多次描绘“眼睛”“眼神”,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③完成了对人物由“一个不甘命运摆布的少年无限的奋勇和焦灼”到“一个官场得意者心满意足与漠然麻木”的完整塑造。(每点2分) 3.(3)①句式整齐(对偶),②巧用成语,③长短句结合使用,摇曳多姿。把人物的圆滑世故表现得淋漓尽致。(每点3分,结合文本适当分析,答出两点即可) 4.(4)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这个结尾并非多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①使得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更具有典型意义,②使故事更加完整,③使文章主题得到拓展,④使文章的讽刺意味更加深刻辛辣,⑤同时也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 【解析】 1.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怀旧空吟闻笛赋,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霜重鼓寒声不起。          ,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

(3)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来演变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韩愈在《师说》中与此语意思相类似的话是“是故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落 第 东 归   

(唐·罗邺)

年年春色独怀羞,强向东归懒举头。

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

落  第   

(明·袁崇焕)

遇主人多易,逢时我独难。八千怜客路,三十尚儒冠。

出谷莺偏媚,还枝鸟亦安。故园泉石好,归去把渔竿。

8.诗中“出谷莺偏媚,还枝鸟亦安”一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在全诗中有何作用?(5分)

 

9.两首诗都写于科考落第之后,两位诗人的心境不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之。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知长洲县。同年生罗处约时宰吴县,日相与赋咏,人多传诵。端拱二年,太宗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即拜左司谏、知制诰。未几,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有诏勿治。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四年,召拜左正言,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

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知审官院。诏命有不便者,多所论奏。(太祖)孝章皇后崩,迁梓宫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

初,禹偁尝草《李继迁制》,继迁送马五十匹为润笔,禹偁却之。及出滁,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移知扬州。真宗即位,迁秩刑部,会诏求直言,禹偁上疏言五事,疏奏,召还,复知制诰。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

后知黄州。咸平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群鸡夜鸣,经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遣内侍乘驲劳问,醮禳之,询日官,云:“守土者当其咎。”上惜禹偁才,是日命徙蕲州。禹偁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之语。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

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

                                                    (节选自《宋史·王禹偁传》)

【注】①反坐:对诬告者处以刑罚。  ②梓宫:皇帝或皇后的棺材。

③驲(rì):古代驿站用的马车。 ④醮禳(jiào rá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毕士安见而器之                   器:器重

B.召禹偁,赋诗立就                 就:完成

C.尝作《三黜赋》以见志             见:表现,表明

D.禹偁上表谢                       谢:推辞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禹偁“直躬行道”性格的一组是 (3分)     

①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             ②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

③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 ④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

⑤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     ⑥守土者当其咎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禹偁在文学上很有才华。他与罗处约互相赋诗唱和,诗文被很多人传诵;皇帝召禹偁赋

诗,也对他的诗大加赞美,认为不出一个月此诗即可传遍天下。

B.王禹偁性格刚直。庐州妖尼道安诬告徐铉,道安应当反坐治罪,但有诏令不对其治罪。王

禹偁上疏直言,为徐铉洗刷冤屈,请求判道安的罪,因此被贬。

C.王禹偁遇事敢于发言。宋太祖的孝章皇后去世后,棺材被移放在燕国长公主的府第里,大

臣们也衣衫不整,穿着随便。王禹偁对客人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D.王禹偁勇于承担责任。在出任黄州知州时,境内有灾异之事,王禹偁亲笔写奏章,引用《洪

范传》来自警,并检举自己的过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5分)

                                                                                

(2)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

刘洪波

    “百家讲坛”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坛。十年以前,丁肇中在那里讲过物理学,把物理学讲到我都能听得津津有味,很不容易。但现在这个讲坛上,讲红楼、讲清史、讲论语,大概今后还要讲与“国学”有关的一切。至于还讲不讲自然科学、现代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我不知道。在我印象中,“百家讲坛”之“百家”就是赏玩传统的百家,当然中国这方面的人才很多,号为“百家讲坛”,数量是可以保证的。

    国学,据说已经“返本开新”,只差大家都来践行。不过,践行什么呢?是修习个人的心性,还是以国学来格致万物?若是前者,没有什么不好。若是后者,事情就比较难办。阎崇年先生讲清史,如数家珍,史料熟,秘闻多,吸引力强,但主要是对清宫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这个祖宗英明,那场屠杀合理。易中天先生讲三国,权谋机变,说得津津有味,就是搞不清对权谋之术到底是赞赏还是批判。相比之下,反倒是于丹讲《论语》,固然毛病多多,总归是修身养性,更加合乎人性,但只强调指向内省而对人之外在处境无所置辞的讲法,大概不过是训育顺民。

    这次钱文忠先生为商纣王翻案,称其“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以期主导舆论。前人多有怀疑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从真实认识而言,哪怕是希特勒,你也不难找出几个“功勋”来,商纣王当然也应该有一些好的地方。但到底有多好,难说,尤其在学术上“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就更困难。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怎样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对他的恶评有新朝代的虚报,有后时代的累加,但要翻案,还是且缓吧,重建一个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对商纣王的评价,与其说是“历史评价”或者“历史学结论”,不如说是一种“舆论评价”或者“社会学结论”。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不可置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怎样被一个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何其困难。

    “百家讲坛”其实是娱乐业的一个景象,但貌似在布道。在这种虚妄的布道与实在的娱乐之间,人们听到一些离奇古怪的想法,并且把自己酱在莫名其妙的逻辑里。这些逻辑归总而言,就是“大丈夫只求建功立业,不必论其余;小百姓但求修好忍术,以接受治理”。寓教于乐,就这样实现了。(选自《杂文选刊》,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是“‘百家讲坛’ 是个奇怪的坛”的理由的一项是(3分)    

A.“百家讲坛”之“百家”并不是真正的“百家”,“讲坛”成了“国学”的讲坛。

B.“百家讲坛”号称“百家”,从数量上可以保证。

C.“百家讲坛”的讲者观点偏颇,导向不正确。

D.“百家讲坛”貌似在布道,实则在娱乐。

2.作者对钱文忠为商纣王翻案持批评态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难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重建一个对商纣王的

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B.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所以不难找出几个“功勋”来证明其“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但作为学术而言过于简单,缺乏学术性。

C.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这种“社会学结论”没有必

要颠覆,也很难颠覆。

D.不可置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怎

样被一个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的确困难。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举丁肇中讲物理学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百家”应是包括自然科学、哲学、经济学等

学科的真正“百家”。

B.在第二段中,作者对阎崇年和易中天持批评态度,对于丹持肯定态度,因为于丹的解读指

向修身养性,更加呵护人性。

C.现在的“百家讲坛”都在做翻案文章,比如阎崇年说祖宗英明,易中天津津乐道权谋,钱

文忠称商纣王“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D.对“百家讲坛”,作者虽然多有批评,但在结尾还是肯定了它具有寓教于乐的作用,观点

辩证,评价比较公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欧文·姆斯是第一个活着走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人。当人们追问其秘密时,他笑着回答:“心存阳光,你就是自己的神。”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