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2003年4月1日,我在开车从北京回上海的途中。在那之...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2003年4月1日,我在开车从北京回上海的途中。在那之前,我并不是你的歌迷,我只知道你唱过《倩女幽魂》,我甚至觉得,你好久没做宣传,没出作品,已经过气了。

对你的了解从京沪高速的山东段开始。那里的山上都是顽石,少见绿色。以往开车路过河北,山东和江苏,打开电台,要不是卖春药的,就是治性病的,还不停的有托打电话和主持人互动,说疗效好,去哪才能再买到。我常想,这么明显的忽悠,怎么可能有人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充斥着荒诞。但那一次开车的旅程,我能调到所有的频率里都只有你的生平介绍,当然还有你唱过的歌。我甚至发现,有时候,我偶然会哼唱两句的不知名旋律,原来都是你的。路过临沂,电台主持人甚至自己开唱《奔向未来日子》。

对你来说,已经没有未来的日子了。你奔向了永远不会来的日子。那些岁月里,我是一个轻狂气傲的无知少年,对所谓港台巨星嗤之以鼻,这也让我错过了你。那几年我在北京,迷茫的就像在能见度只有一米起了大雾的国道上开车,好在我一直没开进逆行车道。等我懂你,再没机会来看你的演唱会。回想起来,你若在,无论我有钱没钱,一定会买一张离你最近的票。

没有什么夸你的。我甚至想,如果你还活着,机缘巧合,兴许能和你吃上一顿饭,说上几句话。那次从北京回上海是一次奇妙的旅程,开过长江大桥,我就找了一个休息站停靠了下来,吃了一碗泡面,清楚记得江水声就在耳边。我买了两张你的盗版唱片。这不能怪我,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里没有正版的。我启程上路,把唱片塞进了碟机。

不幸的是,我没能听见你的声音,因为我买了VCD。家乡离我越来越近。1200公里路程,我并未为你落泪。毕竟我们刚认识,你得理解。到了上海,身边的朋友常常谈起你,有黯然神伤的,有伤心哭泣的,更多的是,哦,是嘛,他这么有钱,干嘛要自杀,可惜了。还有恶意揣测的——至今我的身边依然有人相信你是得了绝症或做了什么事情,不得已才跳楼,我每次都要和他们争辩。但两个星期以后,也便这样了,大家开始很少谈起你。一个月后,劳动节,大家依然不爱劳动,两个月后,儿童节,小孩依然欢声笑语,三个月后,四个月后,周年祭,到现在,九年了,这世界没有什么变化。这九年里,你陪伴我度过很多困难的时光,可惜那些激励我的歌并没能激励你自己。

我想我懂你了,Leslie。这眼前的世界并不是你我想象的那样。你改变不了。我改变不了。我今年三十岁,没有你那么多的作品,你死去了,你的歌也许能被别人再唱五十年,一百年,我若死去了,我的文字也许只能被别人记得五年,十年。又也许更短。我也许比你长寿很多,又也许不能。说不定我会成为一个老顽童,说不定我忍受不了自己衰老。谁知道呢。

Leslie,多年以后,我们终会相见。我获得的成就比你少很多,但争议倒也不少,算能作为谈资。和你一样,很多争议要到死后才能平息,或许不能,甚至更多。他日我们相见,你若不嫌弃,让我为你写一段歌词。不会差的,只是辛苦你要用普通话唱。你说你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我想我可以试着告诉你为何。因为,你一生没做坏事,所以,就是这样。

(选自韩寒《写给张国荣》)

1.下列对原文要点概括评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前两段从山东高速的一段旅程开始,介绍了因为张国荣的死讯而知道张国荣。

B.第三段强调自己曾经对港台巨星的不屑一顾,等有了一些经历懂了张荣国的时候,张已经离去,表示错愕惋惜痛心疾首,追悔莫及。

C.第四段,用高速公路买盗版盘的小故事;这是本文的一颗重磅炸弹,要的效果就是炸出张歌迷的眼泪,勾起每一个哥哥迷第一次遇见哥哥时的甜蜜回忆。

D.第五段,用买的是VCD自己车上是CD没能听成歌曲来继续控制故事情节的发展。

E.第六段说“我若死去了”“我也许比你长寿很多,又也许不能”,这是向张国荣的粉丝诉苦,向自己的粉丝诉苦,对公众发出死亡威胁。

2.下列符合原文主旨的有 (3分)

A.用张国荣的悲剧提醒公众,不要让这的悲剧在我“韩寒”身上重演。

B.再次启用有强大号召力韩寒品牌,来化解现实的巨大压力。

C.为了得到公众的同情,得到张荣国粉丝的支持。

D.借纪念张国荣先生,抒发自己难言的苦衷,表达对无端猜忌的不满。

3.第二段为什么写以往开车在电台听到总是买药广告的事?(4分)

4.最后“你说你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和“因为,你一生没有做坏事,所以,就是这样”两句,其中“没做坏事”与“这样”代指什么?后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6分)

 

1.CE 2.D 3.为写“这一次”的不同,几乎所有的电台都是张国荣的生平介绍或歌曲;说明张国荣真情歌唱之所以产生深广影响的原因,就是因为现实太多忽悠与荒诞(每个要点记2分,共计4分) 4.“没做坏事”,即指没有欺骗别人,唱真情,说真话;“这样”指不被理解,反而被歪曲甚至诋毁。后一句的言外之意:这是一个充满忽悠与荒诞的现实,真性情的人必然被歪曲甚至诋毁。 【解析】 1.C项说第四段写买碟的小故事,为了要刺激读者流泪;这个评说武断了。E项说“对公众发出死亡威胁”,即作者暗示说,自己也将像张国荣那样自杀;这是也是臆断。 2.A等于说作者在“对公众发出死亡威胁”,这是强加的。B没有根据。C项说的作者想获得同情与支持,不无道理,但这可能是阐述的客观效果,不是“主旨”——作者写作的主要目的。 3.“写以往开车在电台听到总是买药广告的事”是为了表明“现实太多忽悠与荒诞”的观点。 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没做坏事” 指没有欺骗别人,唱真情,说真话,这样”指不被理解,反而被歪曲甚至诋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我“开放日”活动,引起各方关注,那天参加活动的就有三个名校的领导。

B.为了防止考试发生舞弊,有关部门对制卷、监考、阅卷、登分、统计、成绩公布等工作都拟订了具体的操作规程。

C.李梦南尽管医务工作令他“很不高兴”,但是他制造的“刺医”血案,难道不应该我们整个社会的深入反思吗?

D.在薄熙来主政重庆时,掀起“唱红打黑”的高潮,对全国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老师一再强调要抓紧学习,可他却不以为然,心想:怕什么,"车到山前必有路"。

B.这种马车在巴黎只有在天黑了以后才出现,仿佛在白天它们自惭形秽,不出来。

C.无所事事而又怨气冲天的人的口水,在淹没着忍辱负重、埋头苦干的人的劳动。

D.丈夫走了,女人们到底有些"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的感觉,找着各种借口去见丈夫。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丛(zhǒng)亲shěng讥(qiào)接不暇(yìnɡ)

B.蛮(hènɡ)强(jìnɡ)喧 (huī)连篇累(dú)

C.悔(chàn)听(dì)良 (xiù)不世事(ān)

D.稿(zhuàn)辱(zhān)饿 (piǎo)曲折折(q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和一朵花一道经过黄昏

洪 放

七岁那年,秋天,一个黄昏。在乡下老屋的后园里,一株很大的老茶树边,我看见了一朵花。淡蓝色的,浮动着,被渐渐上来的夕光所笼罩。我就蹲在花的旁边,看着它。一直看着它。然后我和花一道被暮色淹没。所有的事物都静了。我只好回家。第二天早晨,再看。花已经谢了。淡蓝色已经谢了。而我那时候,还正在悄悄地成长……

成长中的人是容易忽略一些事物的。

比如那朵花,不久就忘了。

但今天,当我站在南塘的秋风中,这朵花突然浮现出来。它的浮现,是因为我现在正面对着另一朵花。另一朵也是淡蓝色的花。这是一种在南塘常常见到的花。朴素的,淡淡的,沉静的,美好的。南塘的土地刚刚经过一场秋雨,有一些虫子已经消失。我听不见它们在黄昏时的叫声了。南塘变得深沉,同时也逐渐走向枯寂。

一朵花或许能点亮它的生动吧!

我看着花,它天真而真实地开放着。我看到它的叶片上甚至还有尘土。雨也没能将它洗净。它的花瓣是六片的,对称着,仿佛三组正在玩耍的小孩子。我真的很想它们是小孩子的。我喜欢孩子的无邪与纯洁。但是,我知道它们不是。在秋天的大地上,花朵都是中年了。甚或是老年。

一如我,惨淡地走过如许的光阴。一回头,水流远了。南塘成了秋风,秋风成了人心,人心成了忧伤。

而花呢?它开放着。它在它应该开放的黄昏开放着。它一定不是为我。就如同我一定不是为其他。一切的生命,都只是一种经过。现在,我同这朵花一道,经过黄昏;经过远去的飞鸟,经过更远处的山峦;经过孤独的吟唱,经过秋风里一根一根无由的白发……

花也是无由的。生长,开放,在这个黄昏,与我相遇,而不是在另外的黄昏。它是淡蓝的,而不是别的颜色。它是七岁时的花。是那些掠过成长而被我们忽略了的光。

我的手想伸过去,甚至我想轻轻地抚摸它,握住它,亲吻它,热爱它。

但是,我停了。心上的尘土一定比这花叶上的尘土更重。指尖上的伤怀一定比花谢时更悠远。我只好停住。南塘暮色四合,有谁在独自寻找?谁的脚步正叩响南塘的门楣?谁正在慢慢地回去,慢慢地回到往昔的时光和往昔的美好?

南塘的花。朴素,沉静。我看着。一朵花,一个人。一处风景。

我也是沉静的了。我也是朴素的了。至少现在。和一朵花一道经过黄昏,我回到了七岁。回到了后园的大茶树,回到了它的清香与苍老。我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我摸到了秋风的痕迹,摸到了山水的痕迹,摸到了那些远去了的不可能再回来了的人和事物的痕迹。

而花沉静着。

黄昏很深了。我已经不太能看清它的叶片和它的花瓣。我只看到它的浮现。

这恰如在这个大而杂乱的人世间,我更多的时候是半明半暗的。如这黄昏中的花,它是怀着对大地的恩情,来用最后的光照亮南塘。而我,是怀着这人世的热爱,用宿命的笔,来写秋风的挽辞……

1.“我”两次看到一朵蓝色的花,感触有什么不同?

2.简要说明“一切的生命,都只是一种经过”在文中的含意。

3.作者为什么要“和一朵花一起经过黄昏”?它使作者产生哪些联想与感悟?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翻译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这时候,沛公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他感谢,并把郦食其请到上座。

B.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可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让公子马车久久地停在街市中,让过往的客人来看见公子,结果公子更加谦恭。

C.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会被采纳,政治主张无法实施,便褒贬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是非,作为天下的标准,贬刺(无道的)天子,斥责(为非的)诸侯,声讨(乱政的)大夫,来达成王道罢了。

D.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大家坐定以后,公子就跟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车子左方的座位,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先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