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共18分)
迈向充满希望的2012
——元旦献词
①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告别了充满挑战、奋发有为的2011,迎来了充满希望、奋发进取的2012。
②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回顾过去的一年,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国际形势空前动荡变幻,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写下了 的新篇章。
③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高于9%,粮食生产连续8年增产,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收入增速创1985年来最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有望达到1200万人,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保障房全年基本建成400万套以上、新开工1000万套,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兴起热潮……我们以各项建设新成绩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深刻、中东北非政局持续动荡的艰难时局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发展态势,不仅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信心,更为处于变动和挑战中的世界带来机遇与希望。
④判断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最重要的是辨明历史方位,把握发展大势。我们必须头脑清醒,看到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新的一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严峻复杂,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我们更应提振信心,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人民昂首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向伟大复兴。
⑤从2011迈向2012,我们有“中国信心”的实力。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奠定了良好的物质积累、科技基础、体制条件,实现更大发展的实力底蕴深厚;我们战胜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和内外考验、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不断释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方兴未艾,中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期待更加强烈,改革发展依然是党心所归、民心所向;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大国实力此消彼长,对我国机遇大于挑战。这一切,为我们充满希望地迈向2012年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和有利的环境。
⑥从2011迈向2012,我们有“中国信心”的底气。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为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这四个“牢牢把握”集中体现了对中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战略思考,表明党和政府对国际国内形势有清醒判断,对复杂矛盾问题有重点把握,对科学发展规律有深刻认识。新的一年,只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总体要求和决策部署上来,中国发展的步伐就会更加稳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新进展,深化改革开放就有新突破,民生改善就有新成效,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就会迈上新台阶,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会迎来新变化。
⑦时间将曾经的辉煌留给历史,也将无限的希望带给未来。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13亿人民的共同奋斗,中国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中国美好的前途充满希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人民日报》2012年 1月1日社论)
1.根据上下文,对第②段中空缺的成语,选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五彩缤纷 |
B.浓墨重彩 |
C.光彩照人 |
D.精彩纷呈 |
2.第③段列举2011年各项建设成绩的一组事实和数字,其用意是 。(2分)
3.社论说2012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请简述这样说的两条理由。(4分)
4.根据文本信息,下面对2012年所做判断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2012年对于我国发展,仍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
B.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 |
C.党中央对2012年工作的总基调仍将与2011年一样:“稳中求进”。 |
D.2012年中国的阶段性发展战略仍将是四个“牢牢把握”。 |
5.“献词”在生活中经常运用,如节日献词、毕业献词等。请概括“献词”的基本特点。(4分)
(1)语言色彩: 。
(2)内容一般包括: 、 、 等。
6.××中学《今朝》校报的新年刊首语《展望2012年》,打算引用这篇“元旦社论”的基本内容。请你为他们写一段百字篇幅的内容摘要。(4分)
《增广贤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4分)
夫人不能生而知,必待学而后知,人不能皆好学,必待教而后学,故作之君,作之师,所以教养之也。自古教养之道,莫备于中华;惜日久废弛,庠序亦仅存其名而已。泰西诸邦崛起于近世,深得三代之遗风,庠序学校遍布国中,人无贵贱皆奋于学。凡天地万物之理,人生日用之事,皆列于学之中,使通国之人,童而习之,各就性质之所近而肆力焉。又各设有专师,津津启导,虽理至幽微,事至奥妙,皆能有法以晓喻之,有器以窥测之。其所学由浅而深,自简及繁,故人之灵明日廓,智慧日积也。质有愚智,非学无以别其才,才有全偏,非学无以成其用,有学校以陶冶之,则智者进焉,愚者止焉,偏才者专焉,全才者普焉。盖贤才之生,或千百里而见一,或千万人而有一,若非随地随人而施教之,则贤才亦以无学而自废,以至于湮没而不彰。泰西人才之众多者,有此教养之道也。
且人之□□不一,其上焉者,有不徒苟生于世之心,则虽处布衣而以天下为己任,此其人必能发奋为雄,卓异自立,无待乎勉勖也,所谓“豪杰之士不待文王而后兴也”。至中焉者,端赖乎鼓励以方,故泰西之士,虽一才一艺之微,而国家必宠以科名,是故人能为奋,士不虚生。逮至学成名立之余,出而用世,则又有学会以资其博,学报以进其益,萃全国学者之能,日稽考于古人之所已知,推求乎今人之所不逮,翻陈出新,开世人无限之灵机,阐天地无穷之奥理,则士处其间,岂复有孤陋寡闻者哉?又学者倘能穷一新理,创一新器,必邀国家之上赏,则其国之士,岂有不专心致志者哉?此泰西各种学问所以日新月异而岁不同,几于夺造化而疑鬼神者,有此鼓励之方也。
——孙文《上李鸿章书》(节选)
1.节选的文字所要表达的观点是 (2分)
2.对文章第一段划线句的理解,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让国人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那些知识),每个人都努力培养自己的天赋气质。 |
B.让国人从小就开始学习(那些知识),各人根据自己的天赋气质发挥力量。 |
C.让国人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那些知识),各人都努力靠近自己的天赋气质。 |
D.让国人从小就开始学习(那些知识),各人向着最接近于自己天赋气质的方向去努力。 |
3.文章第一段将 和 进行对比,作者的用意是
。(4分)
4.文章第二段的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才志”还是“才智”?请简述理由。(3分)
5.用自己的话概括西方的“鼓励之方”。(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游媚笔泉记
姚 鼐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①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然。十余里, 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②。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泮”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 ①崭横:山势高峻绵长。 ②巂(xī):杜鹃鸟。
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4分)
(1)连山殆数百里( )(2)时有鸣巂( )(3)山风卒起( )(4)游者悚焉( )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及县治而迤平 /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
B.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泮”也 / 云霞明灭或可睹 |
C.是日,姜坞先生与往 /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 |
D.使鼐为之记 /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5分)
(1)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
(2)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
4.本文重点描写沿途的风光而非“媚笔泉”。请对这样的写作思路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7分)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①红英间绿苔。
[注]颠倒:心神恍惚。
1.这首词的上阕化用了唐朝诗人□□的诗句。( )(1分)
A.王维 |
B.韩愈 |
C.杜牧 |
D.李贺 |
2.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下列各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的上阕描写的是早春景象,而下阕中的“红英间绿苔”描写的是暮春情景。 |
B.用“如酥”来形容小雨,主要表现出春雨给大地万物带来的滋润和生机。 |
C.下阕中“花不看开”的意思是盛放的鲜花已失去了含蓄内敛之美,不值得欣赏。 |
D.这首词化用前人的诗句,因其情景相合,故显得浑然一体,毫无生搬硬套之感。 |
3.从情与景的关系入手,对这首词作简要的赏析。(4分)
默写(6分)【任选6句,超过6句,按前6句评分】
1. ,恶乎成名?(《孟子》)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孟子》)
3.) ,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5.渐霜风凄紧, , 。(柳永《八声甘州》)
6. ,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远浦帆归》)
7.与天地兮齐寿, 。(屈原《涉江》)
8.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