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19分) 望 庄 ①我是在散步时留意到那个叫望庄的村庄的...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19分)

望  庄

①我是在散步时留意到那个叫望庄的村庄的——一个守候在路边的村庄,普通得像一幅褪了色的挂图。

②那天,村里好像在开一个群众大会。临时搭起的主席台坐着一排人。我听到扩音器发出的声音在风中颤抖,写着“望庄拆迁动员大会”的红色横幅,在风中呼啦啦地晃来荡去。

③第二天,一群陌生人出现在村里。村头炸油条的老汉说,那是县政府的机关干部,正在进家入户宣传拆迁政策。

④第三天,村里似乎安静下来。我走在村子的街巷中,偶尔看得见狗,却听不到狗叫的声音。那些时常蹲在墙根下晒太阳的人,也见不到了。

⑤第四天,沉默。

⑥第五天,沉默。还是沉默。

⑦第六天,还是沉默。

⑧第七天,村里的广播喇叭开始响起来,不知疲倦地喊着这样几句话:“农村的出路在于城市化,农业的出路在于工业化,农民的出路在于市民化。”广播喇叭像一朵朝着天空绽放的花朵,发出的声音却是向下坠落的,直接击中了整个村子,击中了村里的每一家每一户,击中了正在村里四处游逛的我。我不是村里的人。我只是一个局外人。路边偶尔可见的树木,高高的枯枝擎着零星的喜鹊窝,站在这样的树下,举步和驻足之间,仰望和低首之间,突然就有了一种无所依傍的,更为空旷的感觉,并且从这空旷里生出一种难言的滋味,说不清是寂寞还是落寞。小桥,流水,人家,鸟语,蛙鸣,还有成群结队的萤火虫,这些童年里随处可见的平常物事,如今越来越显得珍贵。它们都躲到哪里去了?阳光是柔软的,乏力的,我看到那些从天空洒落下来的阳光,被风吹得摇曳起来,让人眼花缭乱,渐渐地就生出了幻觉。村子里到处都是制服的影子,西装革履的影子,房屋倒塌的影子,老农步履沉重地走向远方的影子,牛眸的影子,声音的影子,风的影子……村子成了一个影子的世界。影子们交错斑驳,时而真实,时而恍惚,我能够感觉到影子的存在,却无法真实地把握和说出它们。

⑨最先被填平了的,是村头的那方池塘。那些远远近近的蛙鸣,不知藏躲到了哪里。还有牛,那些失去了农田的牛,它们就那样用一双含泪的眼睛看着你,一直看得你想要落泪。

⑩望庄被彻底拆除了。

?村里人也说不清楚,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来自何处的力,让村庄倒下去的。一只看不见的手,连同他们自己的手,将村庄拆卸得支离破碎,一座座屋舍倒塌的地方,裸露出古老大地的新鲜伤口。

?原来的望庄,很快变成了一个建筑工地。

?老槐树最终还是死掉了。在这之前,村庄前方小树林里的空地先被盖上了厂房,然后树木的死亡面积开始逐渐地扩大,终于那片小树林的树木全都死光了,然后厂房也就顺理成章地扩建,直到把那片小树林的面积全都占据下来。据说,那些树木是被厂房里排出的某种物质给毒死的。这样也好,砍伐树木本来需要经过上级的严格审批,树木既然已经“自然死亡”,在空地上建个企业也就顺理成章。接下来就轮到老槐树了。我一直觉得,老槐树是一个隐喻,很多人忽略了对它的解读。站在望庄中央的这棵槐树,据村里最老的人说,在他小的时候,这棵树就已经很老很老了。老槐树默立在村中央,风吹来,树叶哗啦啦地响,像是在对村人追述着什么。有月光的夜晚,老槐树的影子显得坚定,静穆,让人生出几分敬畏。望庄的拆迁,本来是先从老槐树下手的。政府召开拆迁动员大会之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安排有关方面去砍伐老槐树,结果谁也不敢去,这个事情就落了空。倒是有个人站出来想试一试,他是方圆十几里出了名的天不怕地不怕,因为打架斗殴被判过刑。就在他驾驶推土机冲向老槐树的时候,推土机突然偏离了方向,陷进路边的水沟里。推土机这么结实的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莫名其妙就掉进沟里呢?大家于是议论纷纷,有人说推土机是被风刮倒的,因为当时老槐树的叶子突然哗啦啦地响作一片。树叶之所以响动,是因为风。好大的风。让人疑惑的是,那些风究竟来自何处?怎么突然就有风了呢?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打老槐树的主意了。三个月后,望庄所有的房屋都被拆除,老槐树孤零零地留存下来。留下来的老槐树,周围很快拔起一栋又一栋的厂房和高楼,被钢筋混凝土围得水泄不通。到了夜晚,倘若有些月光,树影就越发显得憔悴和孤单。再后来,老槐树枯朽了。

?我亲见了一棵树的消失。我亲见了一个村庄的消失。然而,我无法完整地说出这个消失。

1.第④段“村里似乎安静下来”一句中的“似乎”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2分)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的句子(4分)

3.第⑧段“村子成了一个影子的世界”的含义是                            。(2分)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作者说“扩音器发出的声音在风中颤抖”,形象地表现出动员望庄拆迁的人自己也底气不足。

B.第⑤-⑦段,用语简练,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C.第⑧段中作者由眼前景象联想到了不少童年随处可见、如今很难见到的平常物事,颇能让人产生共鸣。

D.第?段中“一只看不见的手,连同他们自己的手”一句,意在揭示村民们的愚昧。

E.结尾作者说自己“无法完整地说出这个消失”,惋惜中透着无奈和怅惘。

F.对于望庄的消失经过,作者虽称自己只是一个局外人,初看置身事外,但细品情动于衷。

5.本文作者的详略安排颇为讲究,请说说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来写老槐树?(3分)

6.请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2分)

 

1.“似乎”不能去掉。因为作者感到望庄平静的背后是人们内心的不安(1分),看似平静实际不平静(1)。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反复的修辞(1分)。把喇叭比作“绽放的花朵”,发出的 声音却向下坠落,又连用三个“击中”,形象地表达出广播里的话听起来虽然很动听,实际 上却是对望庄致命的打击(3分)。 3.村子混乱不堪,即将消失。(2分) 4.AD(6分) 5.】因为老槐树是望庄人的精神寄托,是望庄的象征,老槐树的死亡意味着望庄的彻底消失。(3分) 6.本文通过一个普通村庄——望庄的消失,揭示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表达了深沉的忧虑和思考。(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4.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5.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6.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7分)

十二生肖:小动物,大智慧

①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自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拥有了跟随自己一生的属相。这种习俗到底从何而来?                           ?记者就此请教了几位民俗学家。

②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赵书认为,古人选择这十二种动物作生肖,是基于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其排序也颇有说道。十二种动物包括了生活中常见的“六畜”、野生动物和代表吉庆的虚构动物——龙。其中,子鼠人丁旺,丑牛粮满仓,头一对反映的是麦黍文化,老鼠繁殖能力强,符合古人人丁兴旺的最大愿望,故居首;牛劳作得丰收,居次位。寅虎林中吼,卯兔草中慌,折射渔猎文化。辰龙天上飞、巳蛇洞中藏,龙蛇代表稻作文化,龙居五,暗合“九五至尊”,蛇形长圆,合六六大顺之意。后六位跟人关系也很密切,其中,猴与人形似,居九之尊,猪有“肥猪拱门”福气到家之意,用以收尾,完成一个吉庆的循环。

③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任王作楫则另有倾向:“鼠咬天开,子时老鼠最活跃;牛善犁地,丑时牛正忙于反刍;寅时老虎出山觅食,卯时玉兔月宫捣药,辰时蟠龙行云布雨,巳时灵蛇捕猎归洞,午时马飞驰,未时羊上膘,申时猴啼跃,酉时鸡上架,戌时狗守夜,亥时猪酣睡。”他特别强调,谈论十二生肖的起源,不能忽略其与昼夜十二时辰的配属关系。

④“十二生肖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代代古人文化积淀、不断认识自身和自然界关系的过程。从《诗经》、《左传》里的雏形到东汉《论衡》基本形成,它被植入了深厚的天文学背景,也和物候变化、时序更替结下了不解之缘。”天津市政协文史委委员吴裕成介绍。

⑤在学者们看来,无论十二生肖的来源有多少种不同的传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选择这十二种充满灵性的“动物精灵”来充当人的属相,蕴含着先民们对于自然和自身的认知与感悟,饱含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吉祥福喜的寄托之情,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与动物亲善相待、和谐共处的自然观。

⑥十二生肖的体系一经形成,不但客观上起到了趣味纪年、用生肖符号强化记忆的作用,指导了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而且很快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表现,反馈和充实了中华文化本身。用吴裕成的话说,生肖本身是“中华‘文脉’上开出的花,却也五颜六色地装点了民族文化的绿草地”。

⑦比如传说故事和诗词歌赋。几乎每种生肖都被人们编进传说、纳入笔端,结合其不同特质,惟妙惟肖,寓意无穷。老鼠成亲、玉兔捣药、伯乐相马……通过这些故事和描述,人们把属相和一定的人生仪礼对应起来,解释有关的人生文化现象,起到惩恶扬善的作用。例如,西汉初期,韩婴在《韩诗外传》中称赞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还送它一个“雅禽”的美称。还有很多属相被写进了传世的文学作品,如《西游记》里的灵猴、憨猪、骏马,就成为中国读者最为亲切的文化记忆之一。很多文人还专门写下生肖诗,不但突出了每种动物的习性和特点,还往往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故事,令人称妙。

⑧当然,不可否认,关于十二生肖的传说、习俗里,也有不少蒙昧迷信的成分;今天,在品评生肖时,应该把握其主流。这一点我们应该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要珍视生肖文化中蕴含的幽默睿智、正直善良的情怀以及人民大众企盼吉祥的美好情感,让这种“吉祥文化”和“祥和传统”发散出永久的魅力。

⑨“属相作为每个人相伴一生的动物形象,既是一个人的出生符号,也是美好的吉祥物,被人们赋予了许多祝愿和祈求。这种心态能够产生正向、积极的力量,对人的生活有所助益。”赵书认为。

⑩今天,十二生肖还以其鲜明形象、富有趣味的特征而走出国门,日渐受到各国人民喜爱。例如,很多国家开始发行生肖邮票。小小方寸间,中华情意浓。

(选自2012年2月1日《光明日报》)

1.第②段中,赵书说十二生肖“完成一个吉庆的循环”,是因为  ?(2分)

2.第⑦段举了大量的例子,这是为了说明      。(3分)

3.文章题目为“十二生肖:小动物,大智慧”,根据文意,“大智慧”是指。(3分)

4.请根据文意,写出第①段中记者采访民俗学家所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4分)

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赵书认为十二生肖源于人们对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

B.王作楫认为十二生肖只和昼夜十二时辰不同动物的活动有关,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经验没有关系。

C.根据吴裕成的介绍我们可以推断,《诗经》里已经有了关于生肖的记载。

D.珍视生肖文化中蕴含的幽默睿智、正直善良的情怀以及人民大众企盼吉祥的美好情感,就是把握了生肖文化的主流。

6.原文附了一幅今人画的《十二生肖图》(如下)。请选择其中的任意一张生肖图,为其写一段说明性文字。(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自身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眼镜告诉了我们:在纠正世界之前,先纠正好自己的眼睛。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1分)

读李翱文 欧阳修

①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诚其性,当读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以谓翱特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俊,亦善论人者也。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

②凡昔翱一时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愈尝有《感二鸟赋》,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推韩愈之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若翱之心独不然,其赋曰:“众嚣嚣而杂处兮,咸叹老而嗟卑;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 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使当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

③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其余光荣而饱者,一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注】①疏:注释。②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又诧异李渊能用一支军队取得天下。神尧,指唐高祖李渊,他的谥号为“神尧皇帝”。③贱远:指职位低贱、被朝廷贬斥在远方的人。这里暗指范仲淹等。1.第①段作者“始读翱《复性书》”后不以为然;“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后的看法是                        ;“最后读《幽怀赋》”后的感受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2.阅读第②段,比较韩愈写《感二鸟赋》和李翱写《幽怀赋》“之心”有何不同。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韩愈之心”:                                             

“翱之心”:                                                   

3.对本文写作特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借题发挥

B.以小见大

C.抑扬结合

D.对比映衬

4.宋代李涂说,欧阳修许多论及时政的文章“有‘呜呼’二字,固是世变可叹”。本文与《伶官传序》都有“呜呼”二字,请概述其所感叹的内容。(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小题。(17分)

①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归,恢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行。

②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交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衰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耿,除子己为郎中。

(选自《后汉书 乐恢传》)

1.写出下列加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诸弟子皆以通关被(   )                  (2)诸公其行(  )

(3)其不测(  )                             (4)子己为郎中(  )

2.下列句中加线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事博士焦永   B恢谢不与交通   C帝始亲事   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下列各组中加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诸公多行尔无忘乃父之志

B.称疾乞骸骨今其智反不能及

C.宪兄弟放纵,忿其不附己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白章

D.窦宪是风厉州郡迫胁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2)弟子衰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5.根据文意,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分为两部分,请用“∕”断开。(2分)

时 窦 太 后 临 朝 和 帝 未 亲 万 机 恢 以 意 不 得 行 乃 称 疾 乞 骸 骨

6.本文表现了乐恢                的品质。(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小题。(8分)

南柯子   春景     (宋) 田为

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凄凉怀抱向谁开?些子清明时候被莺催。    柳外都成絮,栏边半是苔。多情帘燕独徘徊,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注释】 些子:唐宋俗语,少许,一点点的意思。

1.从词的字数上看,本词属于      。(1分)

2. 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人开篇就着“梦”、“醉”二字,开门见山,直抒愁怀。

B.栏干边的苔痕,暗示人迹罕至,与下文的“独”呼应紧密。

C.下片写春将逝去,暗扣上片“催”字,意脉过渡十分自然。

D.全词风格典雅深婉隽永,却哀而不伤,总体基调乐观旷达。

3.结合整首词,鉴赏“依旧”的妙处。(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