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任选其中一题作文。 (1)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的才...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任选其中一题作文。

(1)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的才华正逐渐融入团队的协作精神,人们必将更加青睐团队精神。在团队中,队员甘愿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团队的成就,而团队的领导者,亦常常将自己摆在普通人的位置上。团队精神的实质是实现团队内部资源的最佳调配,从而以统一、有力的姿态去迎接外在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并期望最终的胜利。团队精神的外在体现:只有100分或0分,没有60分。

读了上述材料,你是怎样看待“团队精神”的?请以“团队精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生活中处处涌动着令人感动的事情:优美的自然景观,精美的艺术品,会让我们感动;伟人崇高的精神,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会让我们感动;真挚的亲情、友情和浓浓的乡情,会让我们感动;古今诗人的名篇大作,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花开花谢,也会让我们感动……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略 【解析】(1)这是一道典型的给材料话题作文。审题的难度在于材料自身的多义性。如果没有限制,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很多中心主题。比如:谦让是一种美德,要用平和的心态面对荣誉等等。所以,我们必须注意材料中所给的限制条件。关键在于“成功不必在我,团队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这一句话。这是材料的主旨句,(要注意在很多材料中都会有这样一句概括性的句子。)它提出了两个相对的概念:团队、我。这里的“我”当然指的是个人。所以文章应该围绕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来展开,不可偏废一方。还可以从另一个途径入手:即分析材料,材料中提到的是荣誉归属的问题,实质就涉及到个人利益,而与此相对应的概念必然是“集体利益”。这样一来,我们对话题所给的“团队精神”一词的内涵也有了更具体的理解,这里所说的团队精神,当是指“小我”与“大我”,“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一种辩证关系。只要抓住了这条主线,由此辐射和延展出去的立意都是正确的。  (2)以“让我感动”为题,可结合材料中的事情:优美的自然景观,精美的艺术品,伟人崇高的精神,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真挚的亲情、友情和浓浓的乡情,古今诗人的名篇大作,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花开花谢,选取其中的一点成文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为下列公共场所拟提示语(任选两条)。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语言得体。

示例:网吧——光标闪闪抒心语;键盘声声送文明。

(1)洗水池:                                   

(2)居民区:                                      

(3)风景区:                                         

 

查看答案

现在,出境旅游的国人越来越多,部分人在境外的不文明举止也引起舆论关注。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排队加塞、乱刻乱画、衣冠不整等,这些行为已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民形象,海外一些媒体把这看作是中国游客的“通病”。为加强教育引导,提升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文明素质,请为出境口岸拟写一条横幅,要求用对偶修辞,主题鲜明,语言得体,每句不超过10个字。(5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6分)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登高》)

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白居易《琵琶行》)

3.故木受绳则直,                           ,                  。

(荀子《劝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本诗中的“疑”“急”表现了小童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意境?(6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19分)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太夫人 忧:父母的丧事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者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尊敬兄长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范、富、欧阳四杰,除了范仲淹外,作者同其他三人都有交往,且被他们当作一国人中的杰出人才一般对待。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等人为例,是为了与范仲淹形成类比,说明范仲淹早年就有辅佐人君、治国安邦的远大抱负。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由作者的老师之口引出韩、范、富、欧阳,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5分)

(2)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