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IT巨头聚集西永,使重庆从IT产业相...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IT巨头聚集西永,使重庆从IT产业相对落后的西部老二工业基地城市迅速发展,站在了世界IT产业的前沿。

B.艺术上冰雪聪慧的他在世俗生活中却是心无城府、过于懵懂淳良的,一如稚子。

C.“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以围绕基本实现“八小时出海”为总体目标,完成投资1500亿元,建成七大铁路通道建设,从根本上突破我市对外铁路通道不畅的瓶颈。

D.为了让价格机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在实行阶梯电价、阶梯排污费或阶梯停车费时,可适当拉大各档次间的收费标准,让人们明显感受到减少排污、减少用电或使用小型车的好处。

 

B。 【解析】A.主语残缺,去掉“使”。C.句式杂糅,应该为“我市将围绕基本实现‘八小时出海’的总体目标,”或“我市将以基本实现‘八小时出海’为总体目标”。D.语序不当,应改为“让人们明显感受减少用电、减少排污或使用小型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线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得不佩服蔡振华在

用人上的眼光和胆量。

B.德国10月份失业人数猛增,比上月增加了2.2万人,德国政府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

C.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累累,真可谓罄竹难书。

D.仓库管理员没在,我可不敢进去,瓜田李下,免得别人说闲话。

 

查看答案

下列加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廓(liáo)方(qiú)园春(qìn)百争流(kě)

B.峥嵘(zhēnɡ rónɡ) 青(xìnɡ)子洲(jú)五彩斑(lán)

C.下(zǎi) 颓(pǐ)大河(yàn)叱咤风云(chì zhà)

D.冰(xiāo) 团(jī)外香(fēn)妄自薄(fěi)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透明赢信任 信任才慈善

日前,《新京报》关于“圆梦行动助学款延误3月未到帐”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作为活动的主办者,对此非常重视,不仅向捐赠人和受助学生表示道歉,将延误助学款迅速划至受助学生的账户,更派专人赴山西展开调查。此外,青基会还发出了公告,寻找169名已获受助资格、却未收到捐助款的学生。

青基会此次坦然接受媒体和捐助人的监督,以高效率和负责的态度处理问题值得肯定。不过,需要警醒的是,此事反映了中国慈善事业一些内在弊端,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将影响到慈善事业的健康与未来。

众所周知,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相比,当下的中国慈善事业还是一棵未长大的“小老树”。据统计,2008年,中国私人捐赠人均只有0.92元,总量不到当年GDP的万分之一。2010年,全国民政系统收到来自个人的慈善捐赠是17亿元,这个数字推到全国每个人头上才一块多钱。我国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但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99%的企业从来没有捐赠过。

这无疑落伍于社会文明的要求和世界潮流。对此,有人认为是国民性使然,但为什么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情况要好很多?其实,仅仅把慈善冷漠归咎于人的道德素质有失偏颇,慈善运行机制上的疏漏也不可忽视。

现实中,许多人对于社会慈善机构缺少基本的信任,典型的观点就是,“不知道这些钱是怎么花的”,而这,正暴露了中国慈善发展的瓶颈所在。而国际上一些知名慈善组织之所以能建百年基业,关键在于机制透明,用卡耐基的话说就是:慈善事业要有玻璃做的口袋。慈善组织不管做什么事,花多少钱,都要让捐助者与受助者,让公众看得明明白白,如此公众才可放心地把钱交给你。

圆梦行动助学款之所以出现延误,与存在某些不透明环节有很大关系。在这次事件中,虽然事实上刘海兰已获受捐资格,但刘海兰两次上网查询,却发现资助学生名单上没有自己的名字。同样,捐助人孙家洲也无法通过便捷的方式核实自己的钱有没有打到刘海兰帐上,最后费尽周折找到刘本人,才了解到实情。而像孙家洲这样较真,能耗费精力去核实自己捐款去向的人,能有多少呢?

可见,慈善机制不充分透明,很难将爱心“公开”地传递,给捐助与受助者带来的麻烦,也会大大地影响捐助者的信心。

缺少“玻璃做的口袋”,是目前国内一些慈善组织和活动的一个弊病。虽然民政部有关规定要求慈善组织必须公开每年的财务审计报告和年度工作报告,但落实结果不尽如人意。而在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家,捐助者有权向慈善组织索要其财务报表,公共图书馆也有这些报表,任何人都可以查阅。

慈善是纯洁而高尚的事业,对透明度的要求也更高。

除了个人隐私,慈善组织没有不可公开的秘密,不管是捐款过程还是善款分配过程,每一个工作细节都应该公开,可以方便地查证,质询,接受政府、媒体、公众的监督。这种透明度不仅是确保慈善事业健康运作的必需,也是取得公众信任和尊重的关键。

中国社会似乎并不缺爱心与善举,目前缺少的是完善的保护爱心与善举的机制。

希望更多的慈善组织和活动都能致力于打造“透明慈善”,向公众展现自己的自信和廉洁。国家也需要完善立法 ,给中国慈善事业装上“玻璃口袋”。

(节选自《新京报》2010年11月15日)

1.下列判断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   )

A.慈善是纯洁而高尚的事业,对透明度要求很高,不应该有不可公开的秘密。

B.中国的经济飞速增长,但慈善事业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落伍于社会文明的要求和世界潮流。

C.道德素质低和机制不透明是现阶段中国慈善捐款少、慈善事业发展受限制的瓶颈。

D.国家在加强完善立法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督,落实相关的规定。

E.只有把慈善事业中存在的弊端解决了,中国慈善事业才能健康发展。

2.联系全文,简要回答目前中国慈善事业机制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表现。(6分)

3.为什么说中国慈善事业还是一棵“小老树”?(6分)

4.在生活中,肯定存在一些人“想捐款却不敢”的现象,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2.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宇)(6分)

3.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6分)

4.①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4分)

②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4分)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4.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5.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