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谈谈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5分)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6分)

 

1.①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③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④因无尽的 思念而惊梦。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⑥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5分,答 对一点给一分) 2.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 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②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 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 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6分,每点3分,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嗣业,京兆高陵人。长七尺,膂力绝众。应募安西,军中初用陌刀,而嗣业尤善,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高仙芝讨勃律,署嗣业及中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时吐蕃兵十万屯娑勒城,据山濒水,联木作郛,以扼王师。仙芝潜军夜济信图河,令曰:“及午破贼,不者皆死。”嗣业提步士升山,颓石四面以击贼,又树大旗先走险,诸将从之。鼓而驱至勃律,禽其主,平之。授右威卫将军,号为“神通大将”。

初,仙芝特以计袭取石,其子出奔,以告大食,连兵攻四镇。仙芝率兵二万深入,为大食所败,残卒数千。事急,嗣业谋曰:“将军深履贼境,后援既绝,而大食乘胜,诸胡锐于斗,我与将军俱前死,尚谁报朝廷者?不如守白石岭以为后计。”仙芝曰:“吾方收合馀尽,明日复战。”嗣业曰:“事去矣,不可坐须菹醢。”即驰守白石,路既隘,步骑鱼贯而前。会拔汗那还兵,辎饷塞道不可骋,嗣业惧追及,手梃鏖击,人马毙仆者数十百,虏骇走,仙芝乃得还。表嗣业功,进右金吾大将军,留为疏勒镇使。初讨勃律也,通道葱领,有大石塞隘,以足蹶之,抵穹壑,识者以为至诚所感云。

天宝十二载,加骠骑大将军。入朝,赐酒玄宗前,醉起舞,帝宠之,赐彩百、金皿五十物、钱十万,曰:“为解酲具。”

安禄山反,肃宗追之,诏至,即引道,与诸将割臂盟曰:“所过郡县,秋毫不可犯。”至凤翔,上谒,帝喜曰:“今日卿至,贤于数万众。事之济否,固在卿辈。”乃诏与郭子仪、仆固怀恩掎角。常为先锋,贼值,类崩溃。广平王收长安,嗣业统前军,阵于香积祠北。贼酋李归仁拥精骑薄战,王师注矢逐之,走未及营,贼大出,掩追骑,还蹂王师,于是乱不能阵。嗣业谓子仪曰:“今日不蹈万死取一生,则军无类矣。”即袒持长刀,大呼出阵前,杀数十人,阵复整。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归仁匿兵营左,觇军势,王分回纥锐兵击其伏,嗣业出贼背合攻之,自日中至昃,斩首六万级,贼东走,遂平长安。

与子仪等围相州,诸将无功,独嗣业被坚数奋,为诸军冠。中流矢,卧帐中,方愈,忽

闻金鼓声,知与贼战,大呼,创溃,血流数升卒。谥曰忠勇,赠武威郡王。

(《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三?二李马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午破贼,者比死  不:通“否”,否则

B.鼓而驱至勃律,其主,平之 禽:捉住

C.将军深贼境  履:踩,陷

D.事之否,固在卿辈 济:渡河成功

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李嗣业作战身先士卒的一组是(   )(3分)

① 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 

② 及午破贼,不者皆死    

③ 颓石四面以击贼,又树大旗先走险  

④ 嗣业出贼背合攻之,自日中至昃,斩首六万级

⑤ 诸将无功,独嗣业被坚数奋,为诸军冠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嗣业应征到安西军时,很擅长用陌刀,高仙芝在讨伐勃律的时候,任命他和中郎将田珍分别担任左右陌刀将。

B.高仙芝率兵深入到大食的境内,被敌军围困,后无援军,情况紧急,后因李嗣业奋力鏖战才得以脱险。

C.与安禄山作战时,王师由于中计,军队阵脚大乱,李嗣业袒持长刀,杀了几十个人,使军队得以恢复阵势,最终取得胜利。

D.李嗣业作战英勇,奋不顾身,带伤与敌人作战,后因伤口迸发,流血过多而死,皇上赐谥号忠勇。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嗣业提步士升山,颓石四面以击贼,又树大旗先走险,诸将从之。(5分)

(2)与子仪等围相州,诸将无功,独嗣业被坚数奋,为诸军冠。(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主要是指以徽州(古又称新安郡)为地域依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人们之间对象性而形成的特定生活结构体系。同任何文化一样,它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内隐的心态、价值系统等文化心理结构,并且在各个文化层面都创造出辉煌的富于鲜明特色的成果,影响播及全国各地。

徽州尽管处于山越之地,但其主体文化却并非山越土著文化。“自昔战乱,中原衣冠多避地来此”,为徽州奠定了丰厚的正统中原文化根基。崇山峻岭的屏闭翼护又使徽州地区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发展区域,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包括汇聚于此的南北各地多种文化因此互相碰撞,互相选择,最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

徽州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悠久。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二程和朱熹皆与徽州有极深渊源;儒学观念和儒学礼义对徽州社会各阶层影响至深,所谓“道学渊源在新安久矣”,并且逐步发展成新安理学等体系和流派。

儒学兴盛,加上徽州相对隔绝的地理条件,使这里的家庭文化十分凝重,“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杂姓擅入者。其风最为近古……虽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家庭、宗族认同感强烈,宗法观念盛行,其传统的伦理与道德规范体系基本建筑于家族本位上,是传统文化家国同构原则的典型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排斥商业精神的,但徽州山多田少地瘠,因此,外出经商是谋生的重要手段。“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著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他们在长期商业经营实践中创造出股份式、承揽式等经营方式,并在资金所有权与经营权划分、利润分配等各方面有所创新与发展。徽商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还直接刺激了数学、地理、水文等的发展,如程大位《算法统宗》、黄汴《一统路程图记》等。这些生产方式上的变革与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萌现了早期科学精神与近现代化因素质某些端倪。

徽州文化正是以儒学伦理、宗族观念、商业精神为三大基本内核,在正统中原文化基础上通过商业实践熔铸变通,发展成为一种完整严密、自成体系的多层次文化系统,并演化为当地特有的社会关系、价值体系、行为模式和广博精深的诸种具象文化风采。

1.对“徽州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徽州文化是源于中国历史上人与自然、人们之间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独具特色、影响广泛的地域文化。

B.徽州文化是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心理状态、价值系统等文化心理结构的文化体系。

C.徽州文化是一种家庭文化十分凝重、宗族认同感强烈、宗法观念盛行的封闭性的文化系统。

D.徽州文化以儒学伦理、宗族观念、商业精神为基本内核,是具备特有的社会关系、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的文化系统。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徽州文化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这与徽州地区的地理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B.徽州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悠久,并在各个文化层面都创造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成果。

C.徽州文化中传统的伦理与道德规范体系建立于家族本位之上,家族色彩浓郁而国家观念淡薄。

D.徽州商人经营活动的实际需求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科技现代化。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徽州文化突破了中国农耕文明、伦理道德与宗族体制相结合的传统文化精神。

B.徽州文化初步协调了传统社会伦理道德与商业精神的矛盾。

C.徽州文化博采众长,吸收四方文化成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突破。

D.徽州文化不排斥商业精神,致使徽州地区农业生产落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它们互相羡慕着对方自由与安逸,最后互换了位置。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放出来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看不见,而感觉别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别人幸福也许对自己并不适合,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

请以“认识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根据所给出的语境,将句子填写完整。(要求语意连贯,句式整齐)

骏马的理想,是________ ___  __;雄鹰的理想,是______  _______;我们青年一代的理想,是_____       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11分)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唐代诗人秦韬玉,男,生卒年不详,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先为一宦官做幕僚,后从唐僖宗避难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著有《投知小录》三卷,《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十六首。

1.全诗以“贫女”的口吻述说了她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结合诗歌各联内容加以概括。

(5分)

2.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说出其中的两种,并结合诗句进行简析。(6

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