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

作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略 【解析】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病患,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情;上不愧(怍:惭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作文审题,关键就是能否看懂这段话的意思。看懂了,相对来说还是容易提炼出观点的。 “第一乐”,应该说是亲情之乐,父母、兄弟,一家人和睦相处。可以提炼出观点,健康是福,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生命的重要性,要珍惜生命。与人相处,和谐社会。而此观点正好可以反思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子女结婚后不少都不愿与父母一起住,子女不懂得感恩,人情淡薄了许多。 “第二乐”,可以说是自身之乐,做人处事,一切都问心无愧。诣在告诉人们要凭良心做事,要诚信做事,要正直做事,做事要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如果人人行事都能诚信正直,那整个世间就充满了温馨和谐。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绝育黄瓜”、“爆炸西瓜”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这些制假售假商贩们正是愧对于天,愧对于人。 “第三乐”,是说的是教育问题,可以说是“极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教育他们。孔子说过:“中人以上者,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者,不可以语上也;生而知之者为上,熏染而学者次之,困而学者又次之,困而不学者,民斯为下也。”孔子所表达的意思相近于孟子的观点,说明教育者关注教育对象素质的高低,希望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来教育。这也正好与近年许多高校自主招生,争抢优秀生源的事件不谋而合。而“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教育公平原则也正合广大群众的共同要求和高等教育界“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迫切希望。我想对于教育的话题,学生应该有话可说的。 学生可以从这“三乐”中选出自己较熟悉的观点来立意。这次作文审题很关键,对文言功底不好的学生来说是个挑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一位母亲的“家庭教育观”。请你写—段话给这位母亲,得体地告诉她她所理解的“家庭教育”不正确。(不超过50字) (5分)

你问我是怎么对孩子实行教育的,我的做法是:花钱,上重点学校;请老师辅导;晚上做作业的时候盯着他,别让他走神;做完作业给他检查;有时候让他默写单词,辅导他写作文,给他出算术题等等。

                                  

 

查看答案

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言简明、连贯、得体,逻辑严密。 (5分)

本刊自创刊并发行以来,1一直深受不少莘莘学子的喜爱。许多读者来信赞扬说,2你们的报纸丰富了他们的知识,3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2010年,4我报将不孚众望,继续狠抓内部管理和刊物质量,5进一步强化报纸品位,6替读者奉献更加精美的精神食粮。

(1)序号: 修改: (2)序号: 修改: (3)序号: 修改:

(4)序号:  修改: (5)序号: 修改: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

1.莎士比亚是  (1)  时代的伟大戏剧家,被称为“四大悲剧”的 (2)       (3)  《李尔王》、《麦克白》代表了他艺术的巅峰。

2.艺术使人“出世”的原因在于   (4) 。

3.朱光潜用一幅著名的标语     (5)  劝告年轻人珍惜生命,体味生活,让人生更有价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南歌子   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注】①星河:天河、银河。②枕簟:枕上铺的细竹席。

1.“凉”字使用了什么手法,请分析其意蕴。 (4分)

2.结合全词,简述结尾句“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揖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曰,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泽命不,信也 渝:坚持

B.勿,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

C.公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

D.若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   ②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     ③省刑罚.薄赋敛  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⑥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②③⑥

D. ②④⑤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D.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3分) 译文:

②勿惧以罪,勿止以力。(3分)译文:

③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4分)译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