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林黛玉咏白海棠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①这首七律诗是在《红楼梦》第37回因探春提议创建大观园诗社开社时的首场集体诗作。因恰好有人送入白海棠两盆,就吟咏此物,诗社遂命为“海棠社”。此次诗赛,由探春限韵,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每人一首,后来湘云又补作两首。黛玉的这首诗,被海棠诗社社长李纨称为“风流别致”,历来评论家认为此诗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及风貌。②月窟:月中仙境,这里指月宫。仙人:嫦娥。缟袂:白绢做的衣服。

1.此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表现手法或语言的角度赏析此联。(4分)

2.此诗的最大特点是以花写人。诗中的种花人、白海棠花以及“秋闺怨女”,都是林黛玉的自我写照。请具体分析林黛玉通过白海棠写出了自己的哪些思想性格?(6分)

 

1.(1)表现手法:拟人、对偶、联想、想象。(答出一种即可得2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 (2)语言:①“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意趣盎然,突出 白海棠的洁静娇羞,柔美可人。“借得”朴词见新,灵动飘逸,突出白海棠的香魂 四溢,芳芬诱人。二词配合,巧用拟人,见姿见态,见色见韵,显出诗人慧心。② 数量词“三分”、“一缕”对仗工整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海棠既得梨花之冰清 玉洁,又得梅花之高洁孤傲的精神特征。(以上两点答出一点即可得4分,其他答 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得4分。) 2.(1)“碾冰为土玉为盆”,玉盆冰土中白海棠清雅,种花之人“碾冰为土”以“玉为盆”,写出了种花人之高洁。 (2)“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正面描写白海棠,写出了白海棠的洁白、坚贞、孤傲,也就写出了林黛玉的高洁、孤傲。 (3)“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写出了白海棠的寂寞、幽怨、悲愁,也就写出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寂寞、孤独、哀怨的思想性格。 (4)“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通过写白海棠无处诉说的深情,写出了林黛玉的多情以及鲜有知音的孤寂、无奈、伤感。 总之,诗中白海棠表现出的高洁、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 诗人通过白海棠含蓄地表现了林黛玉清高超拔、空灵飘逸的品性。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2.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以上四点每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林黛玉的《咏白海棠》见于《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林黛玉诗才敏捷,此诗一挥而就。 首联“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不写花而先写种花之人,与薛宝钗之诗同一起法。首句写湘帘半卷,门亦半开,种花人已呼之欲出,但与“珍重芳姿昼掩门”之人风韵却截然不同:一潇洒活泼,一稳重矜持,恰成明显对比。次句写种花之人“碾冰为土”以“玉为盆”,则种花人之高洁可知,玉盆冰土中白海棠之清雅更可知。此联借写种花人写花,已将种花人与白海棠的神韵画出轮廓。 颔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正面描写白海棠,特写其得梨蕊、梅花之长的风度精神。此联意思不过是说海棠白如梨蕊,神韵犹如梅花,但“偷来”“借得”说法新巧,显出诗人慧心。 颈联“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为流水对,将白海棠花比作“秋闺怨女”用以“拭啼痕”的“缟袂”,而此“缟袂”又系“月窟仙人”所缝制,可见诗人想象力之丰富。全联的意思是说:深闺中幽怨的女儿将嫦娥所缝制的白色绢袖揩拭眼泪。这“秋闺怨女”就是黛玉自己。其时黛玉正居父丧,身穿白色孝服,诗人将写实与幻想糅合,画出了白海棠哀愁的形象。 尾联“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继续以人写花,她倦倚昏夜西风之中,娇羞默默,无处诉说自己的一片深情。 黛玉此诗的特点是以人写花,新颖别致。诗中的种花人、白海棠花以及拟花之“秋闺怨女”,又都是她的自我写照。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潇洒、机灵、高洁、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距驴:一种像驴子一样的动物。此处指驴。②欻:忽然。③嘒管:声音轻微的管乐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语长吉之事尤备:准备

B.能苦吟书疾:快速

C.恒小奚奴,骑巨驴从:使……跟从

D.非大醉及吊丧日,如此率:全,都

2.作者“状长吉之奇甚尽”,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这一写作特点的一组是(2分)

①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②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

③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④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

⑤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   ⑥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杜牧最早了解李贺才华,韩愈曾为李贺集写序并详细描写他的奇异之处。李商隐依李贺之姊所叙写下这篇文章,主要掇取轶事遗闻,有别于史传写法。

B.李贺的诗歌创作往往心有所感,援笔即书,从不先得题然后为诗,也从不像别人那样凑合成篇,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诗作完成后常常弃置不再过问,所以,他的许多作品没有流传下来。

C.绯衣人召李贺白日升仙的记载,虽然虚妄怪诞,但是作者言之凿凿,既表现了李贺英年早逝的悲哀,也为这位旷世奇才的诗人的去世渲染了奇幻的色彩。

D.末段抒发了对李贺的惋惜和同情,其中作者亦有借题发挥之意。作者对自己命运和遭遇的感愤、慨叹,也隐约曲折地表达出来。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被××”是当今网络走红的词语之一,表示在不愿意或不知情的状态下被强加了某种行为或称号,网民在“捐款”“就业”“代表”等不及物动词加上“被”字,表达着他们的情绪。其实这种“被××”一直就跟随着我们,我们被父母安排,被领导安排,被人情安排。这看似荒谬,却也恰恰表现了社会、个人生活的现实。对此我们难道不会思绪万千吗?请以“我们的被时代”为题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查看答案

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句意连贯,句式一致,修辞一致。(4分)

同样的风,不一样的感觉。

春风暖,给大地披上新绿,那是风对大地的抚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风冷,给大地捎来洁白,那是风对大地的爱恋。

 

查看答案

默写。(5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2.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生死观的句子:                            

3.昔我往矣,__________。(《诗经·采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别 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1.这是一首以“饯别”为主题的诗歌,你认为诗人在这离别酒宴上的心情如何?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回答。(4分)

2.人们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为诗人饯行的呢?请简要分析诗中情与景的的关系。(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