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
B.虽然高考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但在第一轮复习中,同学们仍应重视基础知识,从知识点的构成中理解知识要素,切忌不可忽视基础。 |
C.《赵氏孤儿》是元杂剧中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这部作品高扬正义的大旗,描写了忠正与奸邪之间的矛盾冲突,感人至深。 |
D.目前血液供应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不缺血源,能否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血荒”问题的根本办法。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姜文导演的影片《让子弹飞》自上映以来,仅仅两日,其票房收入轻松过亿元。《让子弹飞》的票房“飞行”速度让很多影片只能望其项背。 |
B.在古希腊那沉寂的无边荒野,一位盲诗人踽踽而行,三百多年前发生的那场历时十年的战争,总在他脑海中浮现。 |
C.中华民族是崇尚学习的民族,历史上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真是汗牛充栋。 |
D.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美丽的谎言
杨建国
东礁岛上,只有一名老兵和一名新兵。
岛上只有一座航标灯,老兵和新兵日复日、夜复夜地与航标灯为伴,除了守灯,白天只有听单调的海涛声,夜晚只能数满天的星斗。
老兵说,竖耳听涛,睁眼看星,多有诗意。
新兵听涛看星,觉得枯燥无味,百无聊赖。
老兵闲暇之时提笔写涛声、写星斗、写彩云、写海鸥、写轮船、写战舰,新兵觉得挺好玩的,也跟着拿起了笔。
三个月后,老兵的一首小诗《望夜空》在当地的《东礁文艺》上发表了。老兵欣喜若狂,新兵羡慕不已。
老兵的小诗后面署有“责任编辑兰兰”。新兵好奇地问兰兰是男还是女。
老兵说,当然是女的。
新兵脸一红,嗫嚅着问,漂亮吗?
老兵说,一定漂亮。
一个星期后,老兵亲自去了趟《东礁文艺》编辑部。回来时,老兵兴奋地对新兵说,见到了兰兰,兰兰也收到了你的诗稿,兰兰还称赞你的诗写得有激情。
新兵的脸红着问,兰兰一定很漂亮,是吗?
老兵爽快答道:当然。
从此新兵感到,彩云绚丽多彩,涛声悦耳动听。新兵盼望满两年兵龄,可以一个月上一次岸,那时就到编辑部去看看兰兰——那一定是个扎着两条羊角辫子,长着白白净净的瓜子脸的俏姑娘。
一天夜里,黑黝黝的天空中霹雳轰鸣,狂风如游龙般乱窜,倾盆大雨直泻东礁岛,整个世界如同染了墨般的漆黑。隐约闪烁的只有那座不知耸立了多少年的航标灯。
新兵被炸雷惊起了床,连唤了几声老兵,不见老兵回应。新兵抓起了手电筒,连雨衣也来不及披就投入了雨幕中,奔向航标灯。
借着时隐时现的闪电,新兵发现了航标灯下斜倚着一个人,跑近了才发现是老兵。
老兵没穿雨衣,全身是泥浆,双眼紧闭,脸色苍白,额头上的血水混着雨水直往脸颊下淌。老兵的脚底下是一大摊稀稀的血水,血水向四周漫开,向泥泞渗透,注入了黑色的土地里。
老兵双手紧紧地抓住了一条从机房延伸到航标灯座的电线的另一端。航标灯没有熄,老兵却没有醒过来,新兵如雕塑般呆立在雨中……
东礁岛上多了一座新坟,新坟倚着航标灯。
几个月后,东礁岛上又来了一名新兵。原来的新兵变成了老兵。老兵可以上岸了,他迫不及待地走进了《东礁文艺》编辑部,指名道姓要找名叫兰兰的姑娘。一个年近花甲、老态龙钟的老头操着沙哑的嗓门说,我就是兰兰。
老兵使劲地摇着头,死也不相信他就是兰兰。直到编辑部主任拍着胸口,以人格担保说眼前这个老头就是兰兰时,老兵恍如梦醒般点点头,似自言自语地说,是兰兰,是兰兰。
东礁岛上依旧住着一老一新两个兵。
老兵继续写诗,写涛声、写海鸥、写战舰,还写以前的老兵。
新兵觉得挺好玩的,也跟着写。
有一天,老兵的诗在《东礁文艺》上发表了。小诗的下面依旧署着“责任编辑兰兰”。
新兵好奇地问老兵,兰兰是男的还是女的?
老兵说,当然是女的。
新兵脸一红,嗫嚅着问,漂亮吗?
老兵双眼深沉地注视着大海,注视着航标灯,注视着航标旁的新坟,说,是的,很漂亮……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塑造了老兵和新兵两个典型形象,歌颂老兵舍己为人、默默奉献的高尚品质,对于新兵一则批评他缺少生活的情趣,二则赞赏他的快速成长。 |
B.小说开始,面对单调的生活环境,老兵和新兵的生活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老兵任劳任怨,热爱生活,乐于奉献;新兵则害怕困难,缺少边防战士的责任感。 |
C.这篇小说非常注重人物的神态描写。精到的神态描写往往意味深长,给人以深思,并将读者带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结尾对老兵的“注视”的神态描写就很有意蕴。 |
D.这篇小说用“老兵”、“新兵”这种代表一类人的名称来称呼人物,使小说具有更深层的含义——在祖国的边防有无数这样默默无闻的哨兵,他们一辈辈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
E.编辑兰兰竟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头,名字和真人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正是“美丽的谎言”的中心内容,作者这样构思为小说增添了一份喜剧气息。
2.简析作者塑造的第一个老兵的形象是怎样的?结合具体事迹简要分析。(4分)
3.阅读全文,分条简述小说以“美丽的谎言”为题的好处。(6分)
4.小说第二部分几乎是第一部分的翻版,这样构思是否有重复单调之嫌?谈谈你的看法。(6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个小题作答,不得多做,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7.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8.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9.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______________,吞二周而亡诸侯。(贾谊《过秦论》)
10.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林黛玉咏白海棠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②,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①这首七律诗是在《红楼梦》第37回因探春提议创建大观园诗社开社时的首场集体诗作。因恰好有人送入白海棠两盆,就吟咏此物,诗社遂命为“海棠社”。此次诗赛,由探春限韵,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每人一首,后来湘云又补作两首。黛玉的这首诗,被海棠诗社社长李纨称为“风流别致”,历来评论家认为此诗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及风貌。②月窟:月中仙境,这里指月宫。仙人:嫦娥。缟袂:白绢做的衣服。
1.此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表现手法或语言的角度赏析此联。(4分)
2.此诗的最大特点是以花写人。诗中的种花人、白海棠花以及“秋闺怨女”,都是林黛玉的自我写照。请具体分析林黛玉通过白海棠写出了自己的哪些思想性格?(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①,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②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③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距驴:一种像驴子一样的动物。此处指驴。②欻:忽然。③嘒管:声音轻微的管乐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语长吉之事尤备备:准备 |
B.能苦吟疾书疾:快速 |
C.恒从小奚奴,骑巨驴从:使……跟从 |
D.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率:全,都 |
2.作者“状长吉之奇甚尽”,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这一写作特点的一组是(2分)
①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②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
③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④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
⑤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 ⑥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A.①②③ |
B.①②⑤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杜牧最早了解李贺才华,韩愈曾为李贺集写序并详细描写他的奇异之处。李商隐依李贺之姊所叙写下这篇文章,主要掇取轶事遗闻,有别于史传写法。 |
B.李贺的诗歌创作往往心有所感,援笔即书,从不先得题然后为诗,也从不像别人那样凑合成篇,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诗作完成后常常弃置不再过问,所以,他的许多作品没有流传下来。 |
C.绯衣人召李贺白日升仙的记载,虽然虚妄怪诞,但是作者言之凿凿,既表现了李贺英年早逝的悲哀,也为这位旷世奇才的诗人的去世渲染了奇幻的色彩。 |
D.末段抒发了对李贺的惋惜和同情,其中作者亦有借题发挥之意。作者对自己命运和遭遇的感愤、慨叹,也隐约曲折地表达出来。 |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