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文意,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举例的方法扩展语句。(不少于35个字) 翻开古典...

根据文意,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举例的方法扩展语句。(不少于35个字)

翻开古典名作,你可以一一品味人们深切的思想、情感,继而有所思,有所悟。读孔子、荀子,你懂得了什么是圣人先师的睿智哲思                              ;…读着,品着,你就已经和他们融为一体,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修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读杜甫,白居易你懂得了什么是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是钟情山水。 【解析】分析画线语句,得到要写的句子的基本结构是“读……,你懂得了什么是……”;题干要求是用举倒的方法扩展;结合上下文确定要写句子的内容即可。可在自己熟悉的作家 中寻找,但要注意和下文“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相照应,因为“思想修养”照应了“读孔子、荀子、……哲思”。(5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文化传统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例如,“学不可以已”的意思是学习不能够停下来,要活到老学到老。这则古训提示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请向大家推荐一条你最喜欢的古训,要求语言简明、连贯。(6分)

(1)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训:                        。(1分)

(2)这句古训的意思是:                                                 。(1分)

(3)推荐理由:                                                            。(2分)

(4)这句古训警示人们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采桑子

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倍,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

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绿树青苔半夕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21分)

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伙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问。曼卿隐于酒,秘演臆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因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袁,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胜其橐山,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峰@,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遭其盛时以悲其衰。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

【注】①胠(q0):打开;橐(tuó):袋子。②峍(1ù):高峻陡峭。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然犹以谓国家臣四海一:统一

B.往往而不出伏:埋伏

C.庶几而得之狎:亲近而且态度随便

D.无所合,而归困:困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①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

②向吾不为斯役,久已病矣

B.①然喜为歌诗自娱

勇气闻于诸侯

C.①东济、郓

②奚以九万里而难为

D.①其胸中浩

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

3.下列各组语句中,直接表现秘演“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的一组是(3分)

①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

②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蚌,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

③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

④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

⑤独其诗可行于世

⑥状貌雄杰。其胸申浩然

A.①④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隐居山林的人,从事屠宰贩运的人,必定有老死其间而不被世人发现的人才。

B.曼卿在酒中隐身,秘演在佛教中隐身,都是奇男子。

C.秘演自己虽然懒散且不爱惜诗作,到老的时候仍有三四百首值得玩昧的好作品。

D.曼卿的诗清妙绝伦,秘演的诗典雅劲健,有诗人的意趣,在曼卿的诗作之上。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2)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

(3)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①;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②自得,圣心③备焉。故不积跬步④,无以⑤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⑦,功在不舍⑧。锲⑨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⑩。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⑨。蟹六跪◎而二螯⑩,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⑩也。

1.本段是从什么角度来“劝学”的?请分条概括其具体内容。

2.本段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随风吹笛

林清玄

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箭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连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问,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问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埂坐下来,被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IrN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盂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溪水流动的声哥,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王从 ,突然有两声山乌长呜的锐音·盈耳绕粱,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tz,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诬低7.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竞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洙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选自《林清玄散文选》)

1.文章由“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开篇,有什么作用?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

(2)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3.在描写“竹林的交响”时,还插人了很多描写蛙声、鸟声、雷声、蝉声、溪水声等的笔墨,有什么用意?

4.作者通过写“随风吹笛”得出了哪些感悟?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