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记忆灾难也是累积文化财富
①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是典型的中国式灾难故事片,电影巧妙地通过亲情的离合来诠释灾难带来的痛苦,催泪的同时售卖廉价的亲情安慰剂。电影的结局,女儿埋藏了三十二年的对母亲的恨,融化为忏悔的泪水。这种浪漫抒情的灾难叙事,以虚幻的和解、团圆、安顿来逃避现实与心灵的重负,无助于我们理解灾难、治愈创伤。那些忘却了真实与残酷而粉饰太平的故事,就像一场覆盖了坑坑洼洼的烂路的大雪,积雪融化之后道路加倍泥泞。
②灾难的毁灭力量在于它不仅摧残生命、夺走我们熟悉的家园,更在于它摧毁了我们对世界的信任,拆解了生命意义得以确立的信仰。灾难带来的创痛并不因遗忘得以抚平,而是潜藏在幸存者的内心最深处。对灾难的记忆应直面这个“伤口”,只有理解灾难,才可能有勇气去面对灾难,从而治愈创伤。如果幸存者的经历不为自己所理解,或者不为聆听者所认同,就会如祥林嫂那般变得加倍恐惧与麻木。
③万万千千的幸存者的记忆以什么方式保存,又以什么方式为后世的人所记起呢?个体的记忆一定要发生在集体的情境中,否则就等同于做梦。记忆如果要产生意义,就需要有人听到。因此,灾难记忆如果仅是幸存者的独白,会很快消失;它需要成为“集体记忆”,在社会框架中获得意义。历史事件要转化成为社会的“集体记忆”,就要进入到“文化记忆”的循环之中。只有幸存者的记忆进入了文化,例如口述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纪念活动、文学、电影等等,它才开始进入“文化记忆”的循环,并为后辈所记起。“文化记忆”的方式越具有震撼力和创造性,越有可能在历史中留存,并获得丰富的意义。
④物证是激活记忆的最有力量的媒介。印度的英迪拉?甘地纪念馆展出了她和她儿子被刺杀时的血衣;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从“万人坑”中挖掘出的遇难者遗骨;二战期间纳粹党卫军屠杀了奥拉都尔的六百多名村民,战后法国政府保持了该村的原貌,没有进行修复,只是在村口立了一块写着“记住”的牌子。血衣、尸骨与废墟并不美丽,但真实而有力。
⑤对于我们正在经历的灾难,我们在震惊之后,又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记忆?关于汶川地震,我的一些艺术家朋友是这样记忆的:把遇难的孩子的名字刻在孩子们喜欢玩的弹珠上;收集死难者生前的用品、照片、文字,辅以他们的生平资料,让他们的生命变得丰富,而不仅仅是死难数字中的一个。这样的记忆方式,让我想起德国的艺术装置《绊脚石》:把二战时犹太受难者的名字和他们的生卒年月刻在黄铜上,将城市街道的砖头翻开,换上这些刻有名字的石头。
⑥没错,灾难是人类发展的“绊脚石”。暂停赶路的脚步,关注脚下的“绊脚石”,倾听那些逝去灵魂的声音,尊重灾难记忆的文化价值,我们才不致再次摔倒,才会知道该往哪里走。
——(作者:柯倩婷:原载《书屋》2010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灾难记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纵观人类曾经的灾难,它不仅摧残生命、夺走家园,更摧毁了我们对世界的信任,给幸存者带来难以抚平的创痛。 |
B.灾难记忆就是直面灾难带来的伤痛,理解灾难,从而有勇气去面对灾难,治愈创伤。 |
C.灾难记忆不应仅是幸存者的个人记忆,它需要成为集体记忆,在社会框架中获取意义。 |
D.灾难记忆进入了文化,其方式越具有震撼力和创造性,越有可能在历史中留存,并获得丰富的意义。 |
2.下列不能作为“记忆灾难也是累积文化财富”论据的一项是 ( )
A.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巧妙地通过亲情的离合来诠释灾难带来的痛苦,用浪漫抒情的方式来逃避现实与心灵的重负。 |
B.口述历史、修建纪念馆和博物馆、开展纪念活动、拍摄电影等文化记忆方式,可以使幸存者的记忆进入文化并开始循环。 |
C.英迪拉·甘地和她儿子被刺杀时的血衣、南京“万人坑”中遇难者的遗骨与奥拉都尔废墟,都是激活记忆的最有力的媒介。 |
D.刻有遇难孩子名字的弹珠,死难者生前的用品、照片和他们的生平资料,这种文化记忆的方式,可以让死难者的生命变得丰富。 |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幸存者的记忆转化为“集体记忆”,就进入到“文化记忆”的循环之中,历史灾难事件就会为后辈所记起。 |
B.灾难带来的创痛潜藏在幸存者的内心最深处,不会因遗忘得以抚平;但灾难记忆如果不借助一种媒介来激活,例如物证等,就会很快消失。 |
C.德国的艺术装置《绊脚石》,将刻有二战时犹太受难者的名字和生卒年月的石头铺在城市的街道,这是直面灾难的一种个人记忆方式。 |
D.虽然灾难是人类发展的“绊脚石”,但是直面、理解灾难,尊重灾难记忆的文化价值,也可以累积文化财富,为未来提供借鉴,指引方向。 |
把下列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诗歌在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是源远流长的文体。它和神话一起开辟草昧,创建文学,
《诗经》就复杂得多了,在文体上,又可分风、雅、颂,就手法而言,则有赋、比、兴,而且还分章表现,使感情和情节层层递进。
①《击壤歌》很简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相传是老人一边击壤一边歌唱,近乎后世所谓顺口溜。
②但是细加考较,就不难发现,诗体本身却又变化多端,历代不同。
③就我国而论,最早的诗歌是四言诗,无论是相传产生于帝尧之世的《击壤歌》或周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基本上都是四言一句。
④但并不像神话那样很快就衰落了,而是历经多少年代都绵延不绝,直至现代仍很兴旺发达。
⑤当然,《诗经》里的体式要比《击壤歌》之类复杂得多了。
A.②④①③⑤ |
B.④②③⑤① |
C.③⑤①④② |
D.④⑤③①②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完全让语文不染一点意识形态色彩是不现实的,古今中外语文教育都有其“教化”功能。新文化运动以前,新式教育体制并未推广,大多数地区还是传统的私塾或书院式教育,语文并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教育混杂在一起,教孩子识文断字时,便按照主流价值观熏陶孩子,比如忠孝仁爱礼仪廉耻等等。蒙学课本《三字经》、《增广贤文》莫不是这样。在中国这样一个极重名教的国度,如此做很正常。至圣先师孔子当年就是这样做的,将德育和美育一起搞,弦歌之中,对学生施行文学教育、品德教育和职业培训。
可孔子不是庸俗地、急功近利地教导学生怎样做一个通晓礼法的士,孔子注重循循善诱,用美妙的诗文来教化学生。《论语》中师生们对话多处引用《诗经》。“子贡问曰:‘贫而无谄,富尔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子贡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这可算是融汇德育与语文教学中的范例。我们想想,如果孔子把《诗经》开篇的《关雎》,拆得支离破碎,味同嚼蜡得阐释君子当发乎情止乎礼,学生怎么能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感受?
话题回到今天的语文教材乃至整个语文教学上来,我以为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材的内容,即选什么样的文章;二是怎样向学生讲解这些文章。课文固然应当是美文,美文被讲授时更需要传递美感。
文章之美自然见仁见智,文章所蕴含之“微言大义”亦如此,但我想在一个时代应当有普世标准。从文章之美来说,起码应有音韵和辞章之美,那种充斥暴力与仇恨的粗鄙文章传达不出这样的美。从其“教化”功能来说,体现的应当是普世价值而不是逆历史潮流的价值观。孔子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几千年皇权时代,中国是宗法社会,让孩子们读《弟子规》、《颜氏家训》、《三字经》,潜移默化地接受父慈子孝君明臣忠夫唱妻随等价值观,是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的。可是到了清末,传统的秩序不能再维持下去,还用这种东西教化小孩,岂不是刻舟求剑?“打倒孔家店”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将对孩子传统的教化模式推翻、更新,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救救孩子”。现代的语文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蔡元培等人推崇“美育”便是这样的努力。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民族语文的美,有种自豪感,才能在品德上对其陶冶。现代的语文教材传达的价值观显然不应是古代的那种纲常伦理,当是平等、自由、自信、诚实、仁爱这类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观。
1.下列关于“普世标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普世标准,是指在某一个时代,大多数人都应该共同遵守的准则。 |
B.语文教学的普世标准之一,是指所选文章起码应该有音韵和辞章之美。 |
C.选择能够体现普世价值的作品进入教材,这是普世标准的一个方面。 |
D.今天的普世标准是指在教育时,培养学生敢于反潮流的精神,创新精神。 |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新文化运动以后,我国建立了新式教育体制。在这之前,采用的是传统的私塾或书院式 教育,语文并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 |
B.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在儿童的启蒙教育中,按照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熏陶孩子,培养 他们忠孝仁爱礼仪廉耻等思想品质。 |
C.至圣先师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寓德育于美育中,将文学教育、品德教育和职业培训有机 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熏陶。 |
D.孔子认为贫穷而不谄媚,富贵而不骄横是一种美德,但贫穷而快乐,富贵而遵守礼法则 |
是更为高尚的情操。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在教学《诗经》开篇的《关雎》时,是从整体上启发学生领悟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 点的,让学生在艺术享受中受到思想教育。 |
B.今天的语文教材选文,有的文章缺乏艺术美,即使选到具有艺术美的文章,但有的教师 在教学时,未采用整体感悟的办法,导致学生审美教育的缺失。 |
C.在皇权时代,为了适应中国宗法社会的特点,教育者采用文以载道的办法,通过教师的 大力宣扬,让学生接受当时的普世价值观。 |
D.现代的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传达的平等、自由、自信、诚实、包容、仁爱这类现代文明 |
社会的价值观和古代的纲常伦理明显不同。
作文(60分)
“坐在生活的前排”,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心态。它是“敢为天下先”,它要求我们竭尽所能,去争取尽可能好的成绩,去争取成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面对困难时你有没有勇敢地面对?坐在生活的前排,这是一种勇气,更是取得成功所必须的一种积极态度。
作文题:坐在生活的前排
要 求: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少于800字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正确,喻体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王维之诗如空山鸟语,恬静幽雅;
东坡之词如渔樵问答,旷达潇洒。
年前,国家推出了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网易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下表是其中一项调查内容及结果。阅读该表,完成问题。(6分)
在家电下乡活动中,哪些问题最受关注(票数:3561)
选 项 |
比 例 |
票 数 |
价格 |
33.5% |
1177 |
品牌 |
2.02% |
72 |
质量 |
43.81% |
1560 |
服务 |
7.5% |
267 |
补贴数额 |
20.38% |
726 |
能耗 |
3.31% |
118 |
(1)根据上表,你得出什么结论: ( 3分)
(2) 为了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请你给政府部门提两条建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