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句) 1.悟已往之不谏, 。 2. ,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句)

1.悟已往之不谏,                 

2.         ,觉今是而昨非。

3.云无心以出岫,                 。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                 ,彩彻区明。

6.落霞与孤鹜齐飞,                   

7.臣生当陨首,              

8.                  ,愿乞终养!

 

1.知来者之可追 2.实迷途其未远 3.鸟倦飞而知还 4.潦水尽而寒潭清 5.云销雨霁 6.秋水共长天一色 7.死当结草 8.乌鸟私情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画 堂 春

宋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指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至

B.诏书特下,臣郎中拜:授给官职

C.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拔擢:提拔,提升

D.但以刘日西山,气息奄奄薄:与“厚”相对

2.下列句中划线“以”字的用法和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臣险衅,夙遭闵凶

B.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臣无祖母,无至今日

D.是区区不能废远

3.下列对课文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①段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然后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为下文留下悬念。

B.②段先举出“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特殊情况。他当初仕蜀是想谋取官职显达,也想自命清高,考虑名誉节操。

C.作者说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是祖母风烛残年,母孙二人互相依靠,性命相关。

D.①段以叙述为主,表明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②段以议论为主,重在说理,在陈情中喻之以大义。

4.请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个空填写):(6分)

(l)、_______________, 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3)、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4)、潦水尽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阁序》)

(5、6)、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8)、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9分)

听弹琴

[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一、二两句表现了琴声怎样的特点?结合诗句赏析。(4分)

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原弊

[宋] 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 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

B.场功甫毕甫:刚刚

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畜:通“蓄”

D.籍之以为厢兵籍:登记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

⑤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3分)

(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3分)

(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