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鹧鸪天·咏桂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鹧鸪天·咏桂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①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1.试简析第一、二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

2.这首词以议论为主,作者借助议论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试简要概括。(4分)

 

1.(4分)词的第一、二句描写了桂花色淡形柔而香浓的特点,(2分)这样写为 后边围绕桂花的品性进行议论做了铺垫。(2分) 2.(4分)作者认为颜色并不艳丽的桂花是百花中的上品,让梅花嫉妒,令菊花 害羞,因为屈原在《离骚》中没有将其收列而为桂花抱屈。(2分)词人借助对桂花的议 论,表现了自己清高淡泊、追求高洁品行的情怀。(2分) 【解析】 1.第一、二句从内容上写出了桂花色淡形柔而香浓的特点,从结构上为后边围绕桂花的品性进行议论做了铺垫。 2.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借助对桂花的议论,表现了自己清高淡泊、追求高洁品行的情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李推官书

张耒

李君足下:昨送简人还,忽辱惠及所作《病暑赋》及杂诗等,诵咏爱叹。

足下之文,可谓奇矣!捐去文字常体,力为瑰奇险怪,务欲使人读之如见数千岁前钟鼎之文也。足下之所嗜者如此,固无不善老。抑耒之所闻,所谓能文者,岂谓其能奇哉?能文者,固不能以奇为主也。

夫文何为而设也?知理者不能言,世之能言者多矣,而文者独传。岂独传哉?因其能文也而言益工,因其言工而理益明,是以圣人贵之。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是故理胜者,文不期工而工;理诎者,巧为粉泽而隙间百出。此犹两人持牒而讼:直者操笔,不待累累,读之如破竹,横斜反覆,自中节目;曲者,虽使假词于子贡,问字于扬雄,如列五味而不能调和,食之于口,无一可惬。况可使人玩味之乎?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夫不知为文者,无所复道。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是也。

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水顺道而行,滔滔汩汩,冲砥柱,绝吕梁,放于江湖而纳之海,喷薄出没,是水之奇变也。而水初岂如此哉!是顺道而决之,因其所遇而变生焉。沟渎东决而西竭,下满而上虚,日夜激之,欲见其奇,彼其所至者,蛙蛭之玩耳。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之文也。

自唐以来至今,文人好奇者不一。甚者或为缺句断章,使脉理不属;又取古书训诂希于见闻者,或得其字不得其句,或得其句不知其章,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此最文之陋也。足下之文虽不若此,然其意靡靡,似主于奇矣。故预为足下陈之,愿无以仆之言质俚而不省也

【注】①蛙蛭:青蛙和水蛭。②靡靡:不振作,没力量。

1.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惠及所作《病暑赋》及杂诗等  辱:耻辱。

B.去文字常体,力为瑰奇险怪       捐:放弃。

C.横斜反覆,自节目               中:符合。

D.甚者或为缺句断章,使脉理不    属:连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能文者,固不能奇为主也       ②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B.①世能言者多矣                 ②足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C.①夫决水江河淮海也             ②若亡郑而有益君,敢以烦执事

D.①其意靡靡,似主于奇矣         ②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用来证明“为文要明理”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①力为瑰奇险怪,务欲使人读之如见数千岁前钟鼎之文也

②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

③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

④直者操笔,不待累累,读之如破竹,横斜反覆,自中节目

⑤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

⑥故预为足下陈之,愿无以仆之言质俚而不省也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写诉状与写文章进行类比,批评“巧为粉泽”的写作风气,也否定了李推官追求“瑰奇险怪”的做法。

B.文章第四段用“决水于江河淮海”作比,说明“理达之文”犹如不受阻遏的东流水,自会形成雄奇的风格。

C.作者认为“文”只是负载“理”的工具,所以为文应该注重思想内容,如果关注表达形式,就会成为最“陋”之文。

D.本文是一封书信,也是一篇论证严密、具有说服力的论述文,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的论述具有一定的辩证性。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足下之所嗜者如此,固无不善者。抑耒之所闻,所谓能文者,岂谓其能奇哉?(4分)

(2)是故理胜者,文不期工而工;理诎者,巧为粉泽而隙间百出。(3分)

(3)故预为足下陈之,愿无以仆之言质俚而不省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说“俗”道“雅”谈文化

俗,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莫如说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最初的“俗”,源于人的生存本能,体现出人对自然的生存选择与适应。当人的生存选择与适应“习惯成自然”时,我们就有了“俗”。

“积习”而“成俗”,说明“俗”是特定时空中特定人群的“集体无意识”,是无需言明的默契也是无需理析的律令。随着人类社会组织日趋复杂且日趋精密,乡民社会的默契需要规范并敞亮为“乡约”,于是“约定俗成”成为“俗”的自觉构建。这种体现出乡民社会“民风世情”的俗,也往往成为“法”的适用基础。俗,在一定语境中其实是人们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也是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因此,“约定俗成”之“俗”往往又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无论是“积习成俗”还是“约定俗成”,都说明“俗”是一定乡民社会的内在秉性和价值取向。

但是,“积习”也好“约定”也好,“俗”的“群体性”呈现总有其“局限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是空间局限,“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说的是时间局限。适宜某一社会的“俗”,对其余乡民社会可能“不宜”;某一乡民社会彼时之“俗”,也可能在时过境迁后变得“不宜”……

我国是多民族一体化的文化大国,且地域广阔。因此,“和而不同”成为众多个体保持个体特质又顾及和谐相处的“公约”。“公约”可为更大空域和更长时段的“约定”,成为众多个体超越一己“俗”念、求取“公约”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因超越局限性、特殊性之“俗”而被称为“雅”

“雅”实际上有文化整合的意味,经过整合并得到提升的文化会得到“雅正”的评价。“雅”不仅存在于“文化整合”之中,而且体现为整合后“文化范武”的确立。即以“雅”为“正”。相形之下,雅、俗之间就有了高下之别、庄谐之别乃至文野之别。“俗”的意涵也就渐生“陋意”,渐趋“庸境”。

讲究品位、追求境界的文化人,不一定自封“高雅”但大多自命“清高”,不一定都能“超凡脱俗”,但大多鄙夷“谄世媚俗”。拒绝媚俗可以是为着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也可以是为着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也就是说,“俗”还是“雅”作为一种价值评判,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或文化习惯,它还是包括品位、境界在内的文化人格。

所谓“文化”,意在“以文化人”, 在于使人脱离蒙昧、超越本能、发展智慧、趋赴道德。也就是说,,“文”是构成而“化”是功能,相对于“化”之功能取向而言,“文”之构成往往更具有稳定性。“风俗”作为“人文”的重要构成,需要一定的坚守来维护稳定,也需要一定的迁变来谋求发展。“风俗”在需要稳定时,是作为正面价值呈现的,背弃者被斥为“伤风败俗” ;而“风俗”在需要发展时,是作为负面价值披露的,变革者被誉为“移风易俗” 。

文化的“以文化人”,主导倾向是“化人以雅” ,是使人的品貌、趣味、格调、境界都渐至“文雅”起来。在这里,“雅”成了“文”的内涵,“文”成了“雅”的表征。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文化人格的追求并不都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既然人们鄙夷“谄世媚俗” ,藐视“跟风从俗” ,就不排斥有人以“文雅”来装装门面,垫垫柱基。因此,我们在远离低俗、拒绝庸俗、摒弃媚俗之时,更要养文心、修文德、循雅道、育雅趣,通过文化自觉陶塑文化人格并提升文化境界!

1.下列关于“俗”和“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类社会初期,“俗”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生存选择和适应,是特定人群中产生的一种不成文的、无需言明的默契。

B.在人类社会组织日益复杂和精密后,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的“俗”往往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

C.“雅”是一种“公约”,这种“公约”的特点是众多个体保持个体特质又顾及和谐相处,是一种更大空域和更长时段的“约定”。

D.“雅”是一种价值评判,讲究品位、追求境界的文化人拒绝媚俗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或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

2.对于“俗”和“雅”的关系,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俗”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雅”是社会群体的共同理想,故不具有道德层面的约束功能。

B.“雅”“俗”之间有高下之别、庄谐之别乃至文野之别。“俗”的意涵具有陋意,是庸俗的;“雅”则是高尚的、脱俗的。

C.“俗”是小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和遵守的无需言明的约定。“雅”则是面向更大的社会层面,对诸多的“俗”进行共性整合,进而形成的书面约定。

D.“俗”具有群体性,但这种群体性又有时间或空间上的局限性;“雅”则是为了让更多的群体“和而不同”,是对“俗”的局限性的超越,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积习”可成俗,“约定”也可成俗,但是“俗”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全方位适用的,地域不同、时间不同而“俗”不同。

B. “雅”是文化整合的结果,也是文化提升的产物。“雅”与“俗”是相对的,追求“雅”就是要逐渐消除“俗”的影响乃至消除“俗”的存在。

C.“风俗”是人文的重要构成,但它直接受人的好恶的制约。人们认可它时,它便作为正面价值呈现;人们厌恶它时,它便被作为负面价值披露。

D.“文化”就是“以文化人”,“化人以雅”使人脱“俗”。因此,我们应该自觉远离和拒绝俗文化,培育雅趣,提升自己的文化境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表明,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 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B.年轻编剧要想使剧本符合生活实际,经得起观众的检验,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生阅历,以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

C.市纪委与移动公司联手建立了廉政短信群发平台,形成了面向全市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为主要对象的廉政宣传网络。   

D.漫画家英韬先生虽离开了人世,但他那自甘寂寞、豁达乐观的精神仍感染着我们,他那求真务实、忠于艺术、敢于批评的人格魅力犹在眼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市委领导要求全体党员与时俱进,坚持终身学习理念,持之有故地学习,以更开阔的眼界、更清晰的思路、更突出的能力迎接各种挑战。

B.确有个别医生为了牟取不正当利益而丧失了职业道德,但不少人仅凭一孔之见而仇视所有医生,这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解决相对紧张的医患关系。

C.纵观证券市场,虽然整体跌幅尚不算大,但重挫个股不在少数,加之成交量萎缩,短期操作存在较大风险,故建议投资者暂且作壁上观

D.用友软件公司开发出非常实用的企业管理软件,以低廉的价格出租给企业,使那些缺少专管理经验的企业主在公司管理上举重若轻。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表示,近期出现的用工荒并不表明我国劳工短

缺,相反,我国目前的就业_________仍然很严峻。

②英国小报上刊登的消息,娱乐价值往往远大于真实价值,因为这些媒体的办报宗旨就是尽量_________大众的猎奇心理。

③五四运动后,一批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广泛接触国外的新思潮,在进行了反复的分析、比较和________后,最终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

A.形势  附和  推敲

B.形势  迎合  推求

C.情形  迎合  推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