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苏氏别业 祖咏 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 南山当户牖...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苏氏别业

祖咏

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

南山当户牖,澧水映园林。

竹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

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1.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以“极力出奇”来评价该诗颔联和颈联两联。请从写景的角度分析这两联是如何“出奇”的。(6分)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1.既写了近景,又写了远景,景物之间相互映衬,相得益彰。颈联描写别墅园庭, 竹林上覆盖着积雪,白天的庭院却显得幽暗,以此烘托出苏氏别业环境的清幽。这两联以新 奇的笔法和语言,写出了奇特的深山幽景 2.诗人喜欢幽静,性情高雅,洒脱超俗,向往心灵的宁静。他一到清幽的别业就产 生隐逸之情,他欣赏别业周围的开阔景色和别业里新奇别致的幽景,静静地坐下来悠闲地聆 听深山中春鸟的啼鸣,置身这种环境中,他感到自己仿佛超脱凡尘,烦恼、杂念全部消失, 非常舒心惬意。 【解析】 1.抓住写景的角度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相遇

要求:请在横线处填写中外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名字,如:祥林嫂、桑地亚哥、诸葛亮、林黛玉、贾宝玉、鲁智深、高老头等,以其为题,再完成作文。字数不低于800字,体裁不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间关莺语花底滑,               。(《琵琶行》)

2.去来江口守空船,                 。(《琵琶行》)

3.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4.             ,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劝学》)

5.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         ,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6.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1.“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两句中运用的动词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简要分析“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子见粱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粱惠王日:“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日:“无以异也。”日:“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为死者一洗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见齐宣王。王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 “若是其大乎?”答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答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乃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

【注】①梁惠王,即魏惠王,曾迁都大梁,所以魏国又称梁国。②梃,木棒。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夺不餍:满足

B.壮者以暇日其孝悌忠信修:治理

C.可使制梃以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挞:打击

D.汤桀放:流放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孟子仁政思想的一组是(   )(2分)

①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②以刃与政,有以异乎③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④省刑罚,薄税敛    ⑤仁者无敌    ⑥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步劝诫梁惠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不必谈利益。

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入和用政治害死入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

C.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确指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

D.文王方圆七十里的狩猎场,老百姓觉得小;宣王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百姓却认为大。孟子将两者对比,意在阐述与民同乐的思想。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译文: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译文:                                                                    

(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分)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乾隆二十四年的冬天,在瓜洲古渡口,有人发现了雪芹的身影。

雪芹从五岁上离开江宁,渡江北上,这是他三十年后重来了。面对着长江的逝水,不禁又想起大诗人苏东坡的名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不错,大江的波涛,正在淘荡着古今的俊才奇士——包括雪芹自己,也包括着他书中的那些非凡的少女。

不巧,冬来得早,一场风雪,冻封了江,这是不多见的天气。渡船停摆了。

雪芹正感无可奈何,岸边一家沈姓老人见他徘徊愁闷,便很热情地邀他到家暂时歇息。老人一家的仁厚慷慨,使雪芹非常感动。叨扰了二三日,相处得越发亲热起来。不久,天色放睛,气暖江开,雪芹要走了,转觉依依不舍。他问老人,有纸笔吗?老人捧出文房四宝,雪芹挽袖提笔在手,不一时,一幅《天官图》展现纸上。老人惊呆了,半晌说:“我见先生风骨不凡,定非俗士,果然是位大才!”雪芹说:“没有可以报谢的,我画天官,给老人家赐福吧。”宾主作别,雪芹收拾过江去了。这幅画,据镇江沈氏后人说,保存到很晚近的年代,可惜怎么也找不见了。

此番雪芹渡江何事?因何而来的呢?原来他因友人之荐,为两江总督尹继善礼聘,到江宁做他的西宾幕客。一到江南,雪芹的才华立即受到了尹继善的赏重,并以楝亭有此嗣孙引为欣慰。初时,宾主相得,情好甚笃。可是,雪芹的处境到哪里也是复杂的。这次南来的遭遇,有几件事使他更叹命途之乖舛。

正如敦敏赠雪芹所说的:“可知野鹤在鸡群。”他的才华出众,易为人知,也易为人妒。同事中间,小人之辈,谮毁之言,久而遂多。尹继善虽然爱才好士,扬风乾雅,但全是正统一派人物,眼见雪芹的一些言谈行径,渐渐心有不乐之意。尹继善是正人,倒出于一片好心。从他自已的正统观念出发,以为雪芹落到此等境地,是因无人“导之于正”,他就要设法挽救雪芹,而雪芹对于这种“挽救”,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根本不能接受。这么一来,各无恶意,皆本素怀,可是误会既多,彼此都无法谅【解析】
别人本是一片热心为他好,而雪芹看来那是不能苟从的道路;雪芹如要我行我素,不肯污于流俗,就必然被人视为狂妄无状,负义忘恩。一个不能为世人所理解的伟大的哲士文豪,越是伟大,越是孤独,越是寂寞。“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正是雪芹的最巨大、最深刻的悲哀。

当时南京住着一位声气极大的诗家名叫袁枚。有人介绍,想为曹、袁二人牵丝引线,以为两诗人定能投契。雪芹素知袁枚风格不高,看不入眼,拒而不往。这也得罪了南京的诗坛文苑。

雪芹本是为《石头》一记而南游的,不想最后事情也就出在这部书上。

乾隆的皇八子永璇,年少,不守礼法,他的师傅孙灏在二十三年已然得咎;二十四年秋,永璇的岳翁尹继善也受了指摘。到二十五年春天,为了加强管教,乾隆不得不亲“幸”永璇府第,意在察看。当乾隆查出身有“内病”的永璇竞偷看这种“邪书”,自然十分震惊恼怒,决心要弄清这部“淫词小说”的一切原委。当这事的风波很快传到了永璇岳家尹继善那里,他不觉目瞪口呆,因为著书人就在他的幕席之间!由是,风声汹汹,人言啧啧,顿时大为紧张。尹继善毕竞还是厚道长者,不肯出卖楝亭的后人,就透消息给雪芹,让他赶紧托故离职,潜身他往,避免多所株连,将关系的复杂程度尽量缩小。于是,无可回避的雪芹,收拾行装,决意北返。幸而永璇有力,多方弥补遮掩,设法将事搪塞过去,一时未至酿成大案。

注:①《天官图》:天官,是道教信奉的三神之一,传说天官赐福。天官图,即天官的画像。②楝亭: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号。③敦敏:曹雪芹的好友。④扬风雅:指品评诗文。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诸人尝寓其家,流连觞咏,声光映蔽江表。此皆林下之人扬《风》挖《雅》。

1.第七段中说“有几件事使他更叹命途之乖舛”,指的是哪几件事?请分条概述。(4分)

2.请联系本文所写曹雪芹经历中的几件事,简析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5分)

3.从节选的这一部分传记内容来看,曹雪芹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中?这对理解曹雪芹这个人物有什么意义?请加以探究。(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