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默写。(10分,每空1分)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苏轼《...

默写。(10分,每空1分)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赤壁怀古》)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3.明月松间照,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4.西当太白有鸟道,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5.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白居易《琵琶行》)

 

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4.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 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请以“生活没有假设”为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材料,请你代滨江第一中学团委会拟写一个会议通知。(6分)

(1)会议内容:安排“五四”青年志愿者义务劳动。

(2)出席对象:各班团支部书记、班长。

(3)开会时间:4月25日下午4时整。

(4)开会地点:校团委办公室。

 

查看答案

下面是介绍兰花的一段材料,阅读后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兰花为多年生草本、单子叶植物。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针形,稍具革

质,2至3片成一束。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兰花以它特有的叶

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具有高洁、清雅的特点。中国除了华北、东北

和西北的宁夏、青海、新疆之外,各个省区都有不同种类的兰属植物。据记载,兰的根、叶、

花、果、种子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根可治肺结核、肺脓肿及扭伤,也可接骨;叶治百日咳,

果能止呕吐,种子治目翳。品种鉴别是对兰花综合素质的鉴定,是最能展示艺兰功力的一门

学问。因此,历代艺兰大家都对此格外慎重,从不妄下结论。

请用几个四字短语概括出材料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兰花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邓广铭:拓万古之心胸

  邓广铭研究古代史,最早却以新文学为人所知。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之前,他曾就读于辅仁大学,恰逢周作人来校讲新文学。周作人自称"既未编讲义,也没有写出纲领来,只信口开河地说下去就完了",谁知讲完之后,"邓广铭先生却拿了一本笔记的草稿来叫我校阅,所记录的不但绝少错误,而且把我所乱说的话整理得略有次序,这尤其使我佩服"。

  这本笔记当年以《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为名出版了。周作人将稿费送给邓广铭,他用这笔钱买了一部线装二十四史。老友张中行后来感叹,周作人讲课北调搀和南腔,其中又有不少专业知识,颇不易记,邓广铭却像是轻而易举。"一个初进大学之门的学生,才竟如此之高,学竟如此之富,简直不可理解。"   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序》中写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有"复振"的希望,所以"宋代之史事,乃今日所亟应致力者"。然而,这一件工作却并不容易做,因为《宋史》阙误特多,而在诸正史中,卷帙最为繁多,故"数百年来,真能熟读之者,实无几人"。

   邓广铭无疑就属于这不多的"几人"之列。

  邓广铭穷毕生之力研究宋史,而他早年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又萌发了写中华民族英雄人物传的念头,于是以史笔为王安石、岳飞、辛弃疾、陈亮等立传,为他们钩沉、辩诬,对他们作出公允的评价。

  他的《岳飞》被称为名著,1945年抗战胜利之际由重庆胜利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个巧合,出版正赶上那场民族战争的胜利。书是在抗战中写的,里面寄托着他的慷慨报国之心。上世纪80年代此书增订再版,印数逾17万册,对于学术著作,这是少见的印数,可知此书受欢迎的程度。

邓广铭写这些豪杰,同时也将此种情怀躬行于自己的人生实践。一些老朋友默认学界不良之风,邓广铭会毫不客气地提出批评;他的学术商榷文章,总是直指根本,非常尖刻。家人劝他随和一点儿,他却斥之为"乡愿"。

时代变了,然而邓广铭依旧沉浸在他以往的理念中,依旧渴求思想的交流甚至交锋。他的不肯屈就,使他在晚年失去了很多本来能够谈话的朋友,以至于家人不时能察觉到他精神深处的孤寂。

  邓广铭晚年珍视每一次沟通交流的机会。他耳朵不好,戴上助听器效果也不大,凡有电话找他,他会立即让家人搬来一张小椅子,端坐在那儿,双手把着电话筒,把耳朵紧紧地贴在上面。

  邓广铭一生,有声有色,有棱有角。在临终前的病榻上,他对女儿说:"我死了以后,给我写评语,不要写那些套话,'治学严谨、为人正派',用在什么人身上都可以,没有特点。  也许,葬礼上的一句挽联会符合先生的心愿:"直道挺儒林,矫俗惟凭孤剑勇。"

  老友季羡林在回忆邓广铭时提到过一个词:"后死者",感慨于这个词里面所蕴含着的哀思、回忆、抚今、追昔,还有责任、信托。季老以"后死者"自勉,反观已逝的邓先生,他又何尝不是岳飞、辛弃疾、王安石、陈亮……这些宋代大豪杰们的"后死者"呢?

  此情境,"千古知音"一句,足矣。     

(选自《民国风度》九州出版社,有删改)

1.综观全文,邓广铭在学术研究方面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请分条概括。(4分)

2.邓广铭是著名的史学家,文章为什么要从他在新文学方面的活动写起?(5分)

3.“时代变了,然而邓广铭依旧沉浸在他以往的理念中,依旧渴求思想的交流甚至交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糊涂一世

(俄)阿纳托利?特鲁什金

一个星期天。我岳父岳母来了,我们吃过午饭后就坐在一起聊天,像其他人一样,谈论着社会上的贫困、犯罪、盗窃、政府不作为等等问题,我们都认为,生活中的丑恶比比皆是。

我说:“我们的生活之所以有这么多丑恶的东西,就是因为我们不敢站出来大声地说真话,只是在角落里小声地嘀咕。要是我们每个人都敢实话实说,生活就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了。”

突然,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个黑人,西装革履,后面还跟着6个人,其中一个人手里还拿着摄像机。

那个黑人走上前来叽里咕噜地朝我说了一堆话,我一句也没听懂。这时钻出一个翻译来:“这是糊涂国国王糊涂二世。他说祝您家里永远阳光灿烂,好运连连,财源滚滚。”

我赶紧道谢,然后又问他们有什么事。翻译回答说:“国王想拜访一下普通的俄罗斯家庭,看一下俄罗斯的普通家庭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是什么样子。”翻译说完,又递上了一份国王的礼物,一个小首饰盒。

我当然不是因为这件小礼物,而完全是出于礼貌才没有把他们拒之门外。我说:“那快请进吧。欢迎您的到来。”

国王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都巡视了一遍,我们家这几口人傻乎乎地对着人家频频点头。

最后大家终于落座了。国王左右环顾了一下说:“您的家不太富裕啊。”

你看,他来之前我们正抱怨着呢。他这话说得多是时候啊。但我总不能让我们的国家丢面子吧?于是我说:“怎么不富裕?对一个一口之家来说足够了。”

国王马上就问其他那些人都是谁。我灵机一动,指着岳母说是我的仆人,指着岳父说是我的司机。我老婆一听就撅起了嘴,但为了国家的尊严没有出声。

“这几个人嘛,是我的按摩师和她的孩子们,他们来看看我。”我最后指的是我的老婆和孩子。

国王一听大吃一惊,差点跳了起来。他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大小房间又都查看了一番。

“您就一个人住?那您不在家时,不怕家里的东西被偷吗?你们这儿没有小偷吗?”国王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我们大家都笑了起来,摇着头说,根本就没听说过丢东西这样的事。我说:“我们俄罗斯家家户户从来都不关门,白天黑夜门都开着,谁爱进谁进。从来没发生过盗窃的事。”

“噢,”国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大大地说,“可在我们国家到处都是小偷。甚至你走在街上,裤子都有可能被人扒去。”

这次换我们故作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我说:“怎么这样呢?这也太野蛮了!这是什么传统啊?在我们这儿,你出门前在地上放100卢布,逛一圈回来后,钱还在地上呢。”

我的话让国王大惊失“色”,差点没变成白人。随后他又小心翼翼地问:“那你们偷国家的东西吗?”

我回答说:“在我们俄罗斯,偷国家的东西还不如上吊呢!谁要是偷了国家的东西,谁就再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说不定还会被杀了呢。”

我刚说到这儿,国王起身就往外跑,他的保镖们最后把我们家又检查了一圈。

国王要告辞了,我对他说:“您用不着为那些小偷小摸的事烦心。您的国家跟我们国家没法比。我们国家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但我相信您的国家盗窃抢劫的事也会越来越少。”他们终于走了。

他们走后,我们全家对刚刚发生的这件事又感慨了一番。半个小时后,我们才想起来去别的房间看看,这时大家才发现,家里凡是值点钱的东西都没了。我拿过那个小首饰盒一看,首饰盒的底部用俄语写着一行字:“我是糊涂二世,你是糊涂一世……”

1.“我”理直气壮的回答,使“糊涂二世”的反应从“大吃一惊”到“瞪大眼睛”到“起身就往外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文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3.小说中的“我”在私下和家人说真话,但当着外人的面却一味编造谎言,对此,人们褒贬不一。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