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夕阳爱情 江慧妍 我一直恨父亲。 父亲是镇上的中学教...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夕阳爱情

江慧妍

我一直恨父亲。

父亲是镇上的中学教师,年轻时非常有才华,考取了重点高中。原本前途无量,但因为被一个城里的姑娘伤了心,便自暴自弃,没有继续学业,回乡当了民办教师。

母亲相貌平平,因为仰慕父亲的才华,下决心要嫁给他。父亲家贫,有姑娘主动上门,爷爷奶奶当然高兴。老人家做主,两人便成了亲。成家第二天,父亲便搬回镇上的教工宿舍,说是要专心准备民办教师转正的考试,从此很少回家。母亲没有怨言,有时周末还带一篮子鸡蛋上镇里找父亲,为她微几个小菜,改善生活。

一年后,便生下了我,然而父亲还是很少回家。父亲每年都认真准备民办教师转正考试,但年年都没有过关。父亲便灰了心,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所带的班年年考试都是全镇第一名。父亲回家的次数更少了。

母亲还是没有很多的言语,只是默默地肩负起一家老小的起居饮食。小时候,我对母亲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一头乱莲蓬的头发和一双枯树皮般的大手。记得那年我大概九岁吧,一个初夏的夜里,外面下着大雨,我突然发高烧,额头烫得吓人。母亲二话不说,背起我便冲进密集的雨里。我的体重不算轻,母亲背着我很吃力。我伏在母亲的背上,迷迷糊糊中紧紧接住母亲的脖子。我突然觉得,母亲其实很瘦,伏在母亲的背上硌得慌。

母亲的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一滴一滴地打在我的手背上。突然,母亲一脚踏空,两个人就要摔在地上了。母亲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力量,一只手在地上一撑,一只手死命地把我搂住。我没有摔倒,但母亲却是整个人都跪在地上,母亲搂着我号啕大哭。

我永远记得,母亲几乎是爬着把我背到了镇上的医院。第二天,我的烧退了,母亲才托人捎信到学校。父亲赶过来看我,我静静地坐在医院的病床上输液,一言不发地看着父亲给我削苹果。

看着父亲白净修长的手指在苹果上灵巧地旋动,突然,我恨起父亲来……

这样的恨深深地埋在我的心底。我拼命学习考取了重点大学,努力使自己最优秀。大学毕业后,我在省城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有了一问属于自己的房子,我有能力把母亲接到城里住了。更重要的是,我有能力使母亲离开那个不平等的家了。然而,母亲却不肯走。母亲说:“女儿,我哪儿也不去,这里是我的家。”

父亲已经退休了,他终其一生也没能考上公办教师,终于被清退回家了。握惯粉笔的父亲握起锄头始终不及母亲麻利,父亲便常常被母亲支使去干轻松的活儿。我很失望,我清楚地记得那个雨夜母亲伤心的泪水,难道母亲已经忘记了吗?

多年后,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我赶回家看望,母亲甚至连我也不认得了,呆呆地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偏着头傻笑。父亲拿着一把梳子为母亲梳头,却总有一绺头发翘起来。父亲反复地不厌其烦地梳着那绺头发。母亲伸手挡开父亲的梳子,急急地跑到鸡窝边捡起一个鸡蛋,孩子般咯咯笑着,说:“煮给阿弥吃,煮给阿弥吃!”

阿弥是父亲的小名。我突然冲动起来,直截了当地问父亲:“你爱过母亲吗?”父亲沉默了许久,才对我说:“从前,我不懂得爱……如今,你不要担心你妈的病。安心工作,我会好好照顾好她的。”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一直看着远处,没有看我。风吹过母亲的衣襟,又吹起父亲额前花白的头发。

晚霞从盘缠的葡萄藤缝隙里细碎地筛落下来,洒在父亲和母亲的身上。远处田野的麦穗金黄灿烂,仿佛和夕阳连成了一体。 

(选自(2011中国年度小小说》)

1.文中多次提到我“恨”父亲,请概括我“恨”父亲的原因。(4分)

2.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三处并说明其作用。  (6分)

3.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寓意深刻,请简要赏析。(4分)

4.父母的“夕阳爱情”是悲剧还是喜剧?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1.①对母亲感情冷淡,使母亲伤心;逃避丈夫责任,让母亲像男人一样干   活。②未尽父亲职责,对“我”照顾不够。(每点2分) 2.①父亲自净修长的手与母亲枯树皮一般的手作对比,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②得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认不出“我”与不忘煮鸡蛋给父亲吃作对比,突出了母亲 对父亲爱得执著深厚。③父亲开始对母亲的冷淡、对家庭的不负责任与晚年对母亲 的爱作对比,表现了父亲对爱的理解感悟。(每点2分,共6分) 3.①描写夕阳、晚霞美景,照应文题,深化主旨。②盘缠的葡萄藤象征 父母间无法割断的感情。③金黄灿烂的麦穗隐喻父母在晚年收获爱情。④以景物描 写收束全文,表达了“我”对父母晚年相依相伴的欣慰之情。(1点1分,共4分) 4.示例一:是悲剧。①起因之悲。有才华的父亲被城里的姑娘伤了心, 后由父母作主结婚。②过程之悲。一心扑在工作上,不愿与爱自己的母亲培养爱情。 ③结局之悲。当爱来临时母亲却因老年痴呆感受不到爱情。 示例二:是喜剧。①母亲最终得到了父亲的真爱。②父亲最终l董得并珍惜这份爱 情。③“我”从父母的“夕阳爱情”中感受到爱的真谛。 【解析】 1.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本文多次提到我“恨”父亲,是因为对母亲感情冷淡,对“我”未尽父亲职责。 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此题考查了对比,对比的作用是为了突出强调文本的主旨,此处就用了父亲自净修长的手与母亲枯树皮一般的手作对比,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要答出谁和谁的对比,还要说明其作用。 3.此处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可抓住有代表性的夕阳、晚霞,盘缠的葡 萄藤,金黄灿烂的麦穗的含义来赏析父母万年的爱情收获等。 4.这是一道探究题,答悲剧或喜剧都可以,但必须围绕“夕阳爱情”这条主线。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 《滕王阁》)。 

2.我欲因之梦吴越,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 《客至》)

4.斜月沉沉藏海雾,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                     ,密雨斜侵薜荔墙。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6.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 (高适《燕歌行》)

7.                    ,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

8.千寻铁锁沉江底,                      。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9分)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

[注] 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4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可信乎?”帝遂已。文忠后卒有功。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一日,问帝:“今天下民安乎?”帝曰:“此非尔所宜问也。”后曰:“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遇岁旱,辄率宫人蔬食,助祈祷。帝或告以振恤。后曰:“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帝为饬光禄官。

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力辞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辄悲哀流涕。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                                 (节选自《明史?后妃列传》)

1.下列语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之,果枉查访

B.会后侍帝食,不酒肉进献

C.付宫正,则其平矣平息

D.帝为光禄官整顿

2.下列语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帝前殿决事,震怒帝告以振恤

B.帝恻,投箸起言及父母早卒,辄悲哀流涕

C.帝曰:“为?”且医能活人

D.民家子弟延师谁为大王此计者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皇后知道朱元璋性格严苛,容易加重刑戮,于是就常常根据事情原委直言劝谏。

B.马皇后关心民生疾苦,常常为民祈祷;让朱元璋认识到要薄以待己,厚以待人。

C.马皇后不忍以己之病连累医生。临终前劝告朱元璋察纳忠言,为天下苍生着想。

D.马皇后仁慈宽厚,体察民情,不计私利,正可谓“家之贤妻,犹国之良相”。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3分)

(2)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3分)

(3)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吹牛的资本

郑连根

中国传统的道德是推崇谦逊、反对骄傲的,附带着,也就反感吹牛。可是,无论翻看史书,还是观察身边现象,爱吹牛的人还是很多。而且,不少大名鼎鼎的人也爱吹牛。若不信,我可举例说明。

司马迁,中国一流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道德文章堪称后人典范,可他吹牛的口气也不小。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岂敢让焉?”意思是说,五百年而圣人出,周公死后五百年出了个孔子,到今天,孔子死了又五百年了,面对着“继承”圣人事业的重任,我司马迁怎么敢让给别人呢?看看,直接拿自己与周公、孔子之类的圣人相比,这哪里有一点谦虚的影子?当然,司马迁说到做到,他写出了《史记》。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足以让他跻身文化巨人的行列,所以,后人会把司马迁的吹牛说成是当仁不让!

大名鼎鼎的苏轼也爱吹牛,他说:“我本不擅书,知书莫若我。”意思是说:我老苏本来不擅长书法(或许这与他的诗、词、文相比),可是,若论对书法的理解没人能超过我。这话以自谦之辞道出自负之心,自得自信之情溢于言表。他还说,我老苏写书法,不能把纸全部写满,要留下足够长的空白,以便让五百年内的后人在上面写下赞美我的话。谁能说这话不带有吹牛的色彩?可是,苏轼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十项全能”(柏杨语),他的诗、词、文、书法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后人对他的赞美岂止“五百年”?

相似的情形还发生在欧阳修的身上,他写了一首吟咏庐山的诗,便说当时的人谁也写不出来,只有唐朝的李白能行;又写了一首《名妃曲》,就说这首诗的后篇连李白也写不出来,只有杜甫能行,至于这首诗的前篇,就连杜甫也写不出来,只有我欧阳修才成。这样的话,如果出自常人之口,他非被众人的唾沫淹死不可。可是,说这话的是北宋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顶尖的散文大师,他吹牛有资本,别人也不好反驳,只好说他这是真性情。

而且,吹牛这事还有传染性,前人吹牛的思路、语气、方法,常常被后人模仿,借以说明我就是吹牛也是有学问有“师承”的。著名画家张大千就借鉴了欧阳修吹牛的思路,他画了一幅《青城山景》,效仿欧阳修的方式自赞,说自己的这幅画“宋人有其雄奇而无其温润,元人有其气韵而无其博大,明清以来毋论矣”。这算不算吹牛?当然算。不过,人们可以从张大千的自夸中看到他的艺术自信和“挑战意识”。如果没有艺术自信,没有敢于挑战前人、挑战权威的创新意识,那张大千还能是张大千吗?

李敖更善于吹牛,他曾说,五十年以来和五百年之内,中国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有人对他的这种说法提出质疑,他便举出前文提到的司马迁、苏轼等人的例子进行反驳,说如果你们要骂我吹牛,请先骂司马迁、苏东坡等人——我这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

由此看来,吹牛还是不吹牛,不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和才能高下的标准。吹牛本身不是什么大错,错就错在有些人爱吹牛却又没有足够的资本。嘴上说的是“亩产万斤粮”,可实际上连亩产千斤都做不到,这样的吹牛害国害民。所以,奉劝爱吹牛的人,在大话出口以前,先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没有足够的本钱,说出去的话到底能落实几分?

另外,我还觉得,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吹吹牛是可以理解的——夸张变形本来就是一种艺术手法,他们用惯了,话里话外难免会有职业特点。可是政府官员就不应吹牛,因为他们讲的是实事求是,职业特点要求他们不能像文学家、艺术家那样惯于使用夸张的手法。可现在的实际情形是,一些政府官员惯于把成绩夸大,再夸大,把缺点缩小,再缩小。

不该吹牛的乱吹牛,这算不算是一种可怕的错位?

1.请从文中找出能证明“吹牛还是不吹牛,不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和才能高下的标准”这一观点的3个论据。(6分)

2.文章连续列举了多个名人吹牛的例子,可读来却不觉得重复。试分析其原因。(6分)

3.依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吹牛者需要有哪些“资本”,并举例说明。(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有一位大师叫巴金(节选)

刘醒龙

秋叶苍红。秋草苍黄。秋夜苍白。秋水苍茫。

我趴在塞外一张陌生的桌子上,好不容易写下“泪水清扬的满月”这一句。

我晓得此时此刻自己需要一场刻骨铭心的伤痛。

我别无选择,只有将电话打回家,那是一个行将50岁的男人惟一能够彻底敞开胸怀的地方,也只有骨肉至爱的女人的怀抱,才能让早已心如止水的男人隔着千山万水放声大哭。平静了些,我才重新拿起笔来,匆匆写了一段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文字:

“是您自己的选择,还是上苍的安排,泪水清扬的满月,就这样载走了亲爱的巴金老人!从此后,谁堪做文学中国的良心?我惟有匍匐在山海关外的茫茫大地上,祈望天空那颗最大最圆的月亮成为您的永生!”

我还想说,从此后,谁堪矗立文学中国的脊梁?

我还想说,从此后,谁堪标志文学中国的清洁?

长夜难眠,这发自心灵的伤痛,其实早就深植在浅薄的年少时期。那时候,我生活着的小城,流行一种名为“文学青年”的毛病。就像传播非典型肺炎的蝙蝠与果子狸,最初传播这种毛病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每当他们外出参加各种文学活动归来,总要传播一些闻所未闻的小道消息或者是美其名曰的文学新观念。很多次,混迹在听众中的我,闻得种种对巴金老人的不敬,血肉之躯竟然能够产生阵阵莫名其妙的愤怒与激烈。世事如烟,所幸我还能及时看清楚,在谎言被重复千万次的那段时间里,真理并没有真的被淹没。只是以其沧桑历尽的姿态,耐心地等待着对方,用忏悔的耳光痛苦而幸福地抽打自己。年少并不等于无知。真无知是因为个人欲望太过强烈,看不到追名逐利背后的丑陋与肮脏。更看不到文学的真正巨人反而类似老父老母,从不在儿女面前,以哲人姿态散布那种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大话,更不会利用各种方式将自己的书写无限夸张。

有一说法,远处的作家是天才,隔壁的作家是笑话。远处的巴金老人,越来越不被人当成是天才。在我成为一名真正的书写者,并将巴金老人当成动笔就能见到的邻居之后,老人拥有的全部朴实无华,都在证明,真是高僧,只说常话。所以,不将巴金老人当成天才是对的。天降大任于斯,为的就是让巴金老人与众多狂妄之辈的平实相处,及时地帮其来几颗救心丸,饮一剂还魂汤。

一位老人的远去,让一批后学长大许多。第二天的早上,大家又到了一起。回忆着1999年,老人在喉咙里插上两根导管之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从现在起,是为你们活着!”我没有同意对老人最后言语的普遍说法,也没像从前那样只要求自己心里有数,不去触犯众怒。算不上挺身而出,我只是不再习惯从众,不再习惯洁身自好,不再习惯温良恭让。我想让大家同自己一起去触摸一个伟大的灵魂了。

虽然早已不是年轻,这个念头刚一出现,我就觉得肩头上一夜之间磨出了一层老茧。也只有这种老茧才有力量让我将心里的话当众掏出来。当然,这老茧也是老人离去后,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担在肩上的责任。

在我的新长篇小说《圣天门口》中,我形容说,一盏灯最黑。那样的黑是众多逃避所导致的,不是不懂得,而是世界太聪明,非要等到惟一的灯熄灭之后,人们才开始点燃自己的心灵之火。这些年,有多少年轻人都不堪重负的责任,被强压在这位衰弱得无法做出任何行动的老人的肩上;有多少声名显赫位高权重者都三缄其口的话语,还在凭借连呼吸都不能自主的老人的名义发出。老人终其一生从不计较一己之利,不管世俗之眼如何相看,事实无可否认地摆在那里,没有老人的脊梁作为支撑,文学中国也许早就被一些三头六臂的怪物,幻化为出产种种丑陋私利的自家后院。巴金老人是定海神针,是镇宅宝镜。本可以早些仙去的老人,就连文学中国里最基本的良心,也还要以一己之力独自担当,直到悬于一线的生命最后一次搏动。

对巴金老人的尊敬和热爱,就像大树一样年年见长。却不然,这成长连一丝氧气、一只吊瓶都不如,救不回哪怕只需延续到102岁生日的一点点时光。虽然永生也是活着,虽然101岁也是永恒。

好在天空中有一轮最圆的月亮,还活着的失落之心才不至于像枯叶一样四处飘零。我寻找到一处网吧,将无论如何也难表达怀念的文字发送出去。塞外深秋不再是凉的,而是真实的冷。我不想马上回到住处,顺着漫长的街道往前走,不时地心中会怦然一动,以为自己接近了某种渴望。月光如雪水流遍,清冷浸透到灵魂深处。这时候,才想起在河流之上见到的落霞满月,真的是一种预兆。

天地留言,默默雾雨电;星月流响,朗朗家春秋。

好在这世界猛然惊醒过来,像我一样明白,有一种伟大叫巴金!

(选自《光明日报》)

1.“我想让大家同自己一起去触摸一个伟大的灵魂了”一句中,“触摸”的含义是:                。(2分)

2.文中,作者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3.作者认为,巴金的伟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6分)

4.请谈谈文末所写的“天地留言,默默雾雨电;星月流响,朗朗家春秋”这副对联的妙处。(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