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遗产经济学”的文化后患
①一向受到冷落的传统文化,仿佛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了。
②从一个“牛郎织女”故事,六个省明争暗斗,到一个“梁祝故里”传说,十几个城市虎视眈眈,直至如今山西两地对“帝尧故里”的文化攻势。近年来,文化遗产争夺战可谓烽烟四起、高潮迭出。
③遗憾的是,这并不能代表可喜的民族文化自觉与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在志在必得的“文化激情”背后,是利益驱动下“遗产经济学”的精细打算——“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④将文化遗产,视为地方经济的“摇钱树”,这样的观念,在目前的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现实注脚。我们在册的世界文化遗产,十分之一由于“过度开发”受到警告便是明证。不少已经夺得文化遗产“归属权”的地方,以创收为核心,将文化演变为商业,大张旗鼓地进行着杀鸡取卵式的经营。
⑤这当然不是传统文化的“利好”,而是历史文化的灾难。
⑥当三江并流、都江堰、武当古刹等文化古迹传出“过度开发”的消息,当几乎每一种有魅力的文化都必有浩浩荡荡却毫无魅力的新建“伪文化”,甚至每一部古典文化名著,都演化为一座荒唐可笑的娱乐场时,不仅观众失去了文化的共鸣,历史文化也在被切割、破坏和颠覆。
⑦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年来,“遗产经济学”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在许多愈演愈烈的文化名人争夺战中,人们频繁看到当地政府的身影。
⑧今年上半年短短6个月里,一些政府参与的公祭活动席卷南北——陕西黄陵、河南周口与甘肃天水瓜分了伏羲;湖北竹山、河北邯郸、甘肃天水和山西万荣等地共享了女娲;陕西黄陵和河南新郑分食黄帝;河南焦作、湖南炎陵和山西高平肢解炎帝;湖南宁远跟山西运城一起争夺舜帝……
⑨由于地方政府的高调介入与认同,一些耗资巨大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也应运而起。“帝尧故里”争夺战中,临汾修建了“中华民族文明之门”的华门,这座出手不凡的大制作从规模到设计处处“天下第一”。在此之前,长达21公里的“华夏第一祖龙”,高达近40米的刘邦铜像,在河南两地被轰轰烈烈地打造。
⑩政府参与社会事业的文化构建,本没有错。但问题是,这样的建设应当以公共文化服务为重点。面对此起彼伏的“争夺战”与“伪文化”浪潮,政府本应做正确的引导,为何却成了推波助澜的主导?
11实际上,逐步升格的“崇古活动”与不断新建“文化标记”,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新一轮面子工程的集体亮相,甚至有些国家级贫困县也卷入其中。在光大传统、发展文化的口号之下,一些官员的心中,不仅有对经济效益的图谋,更有对“政绩收益”的盘算。他们用行政拨款下注,看能否博取更大的利益,创造经济——文化——政治的多赢。
12让经济利用,被政治挟持,结果是,以文化为名义的文化行动,非但没有为社会繁荣带来推力,没有增强我们的历史文化意识,反而推助了急功近利、惟利是图的社会风气,加剧了好大喜功、铺张浪费的官场恶习,留下了沉重的文化欠债和社会成本。
13这恐怕是“遗产经济学”更大的后患!
1.本文所说的“遗产经济学”具有怎样的表现特征?
2.为什么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文化遗产争夺战”与“伪文化”建设浪潮?地方政府在社会文化事业构建中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3.本文所说的“遗产经济学”具有哪些文化后患?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穿过生命的眼睛
简默
①老人临窗端坐,环着雪白披肩,在读《庄子》。那只唤做咪咪的大白猫跳上书桌,偎依在她身旁,入定似的守望着她,仿佛是她形影相随的亲人。阳光像一把折扇,到了下午扬手收了收,一股脑地都涌向了西边,漫入窗内洗亮老人,她沐浴在了灿烂柔和的光影里。
②这样的秋日,是一杯下午茶,恰好适合边饮边读《庄子》。我是这样想的。
③她没有起身,由于腿脚不灵便。她将一天时光分成了两部分:坐的和躺的。前者比后者多,一直到永远。即使是坐,她也在读和思,像现在。
④我最先迎到了她的眼睛。从我放轻脚步进门,这双眼睛就从书上收回,缓缓地抬起,柔柔地注视着我。我读懂了它的歉意、关切、爱护……
⑤我尽量放轻脚步,一步一步地走近她,坐在她桌旁的一张椅子上。现在我离她如此近,仅仅隔着一杯茶,我随时可以轻巧地端开它。这让我能够仔细地打量她:头稍稍向后仰,发髻梳得一丝不苟,发丝不乱像仿宋字,嘴角俏皮地向上微翘,微笑漾在了那儿。最美的还是这双眼睛。这是一双真正的丹凤眼,浅浅眯起,明亮而清澈,像庄子的一点点秋水。我奇怪她有这样的眼睛,在我的经验里,只有孩子才有类似的眼睛。上帝给了孩子一颗童心,让他去触摸善良,又给了他一双眼睛,让他去发现美好。这双眼睛纯净闪亮,没有一丝儿杂质,像草尖上的露珠,又像被双眼皮夹住的黑葡萄仁,到了最黑的夜也同样扑闪流转,像没有皱纹的天空中一颗最亮的星星。而我印象中老人的眼睛是混浊模糊的,那里面储满了太多的记忆与经验,像一盘有声有色的录像带,忠实记录的是生活的情景,配以原汁原味的声音。
⑥一个人的老去,是从心和眼睛开始的。心,我们轻易看不见,它像果仁儿被包裹在了黑暗的壳里。但,眼睛可以。一个有着这样一双眼睛的人,她是不会老的,透过她的眼睛我从她的心得到了求证。是这双眼睛,和它背后的心,让老人年轻如小女孩,永远。
⑦我也渴望拥有一双这样的眼睛,因为我不想老。但借助别人的眼睛,我看到圆滑与世故浸染了我的眼睛,它们像硫酸腐蚀我的眼睛,让它逐渐地混浊黯淡,流不出清亮的泪水。我悲哀地认识到自己正在一天天地变老,我在现实横流中贪婪地取,吝啬地舍。
⑧老人平静地说,我不喜欢名片。我一直注视着她,她说这话时眼睛洒脱地眨了眨,像是在强调。这双眼睛阅尽沧桑,包括人和事,一个国家一百年的记忆都可以在这儿找得到。但她偏偏说到了一张纸片,一张可以随意涂鸦传递假与空的纸片,谁能相信这双眼睛容不下一张纸片呢?但,一张纸片有时就像一粒沙子,以尖锐的虚假揉痛了眼睛。
⑨我要走了,在她温柔地注视我吃完蛋糕以后。我吃得很慢,似乎有些害羞,还有些斯文,怕发出声音似的,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想让这双眼睛多注视我一会,哪怕是一分一秒。我尽量慢慢地吃,她爱怜地盯着我,却没说话。我读懂了,她仿佛在说:慢慢吃,喝点水,别噎着了!
⑩我尽量放轻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外走,像来时一样。我觉得背上有什么贴近了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天哪,她竟然在柔柔地注视着我,瞳孔像火焰最明亮的内核,温暖地照着我。我一步一回头地望着她,与她对接着眼神,我似乎丢掉了面具似的圆滑,摆脱了阴影般的世故,一点一点地纯净和透明了起来。她仿佛觉察到了我的变化,似乎努力向上要拔起自己,肩头耸了耸。我忍住了泪水,快步走了出去。
11我们活着都是一个容器。老人也是。但她长长的一生盛满了爱,任我们随时在里面清洁内心,洗涤灵魂。
12因为,她坚信:“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13她的容器就是这双眼睛。
14老人叫冰心,一个在爱中寻找、求索和收获的人。
1.文章第一段对大白猫和阳光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联系全文,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我也渴望拥有一双这样的眼睛,因为我不想老。
(2)一张纸片有时就像一粒沙子,以尖锐的虚假揉痛了眼睛。
3.作者直到结尾才点明老人就是冰心,请赏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4.文章以“穿过生命的眼睛”为题,眼睛如何能“穿过生命”?结合本文,谈
谈你的理解。(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简要分析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2.唐代诗人东方虬也有一首同题诗:“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哪个)是真梅。”试从修辞角度比较分析两诗的妙处。(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与韩相侠累有郤郤:怨仇 |
B.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或:有人 |
C.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徒:白白地 |
D.请益其车骑壮士益:增加 |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聂政“士为知己者死”侠义性格的一组是(3分)( )
①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②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③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④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⑤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⑥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A.①②③ |
B.②④⑥ |
C.①④⑤ |
D.③⑤⑥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聂政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与母亲姐姐等人逃跑到齐国去.以屠宰为业。 |
B.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有人向他介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 |
C.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是因为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一系列的举动打动了他。 |
D.聂政面对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3分)
(2)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3分)
(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寻根
冯骥才
①一个人在外闯荡,站住脚跟,创出一番事业,日久天长,心中却慢慢滋生出牵肠挂肚的思乡之情,这叫“叶落归根”,拿句时髦的话说叫:寻根。
②一个人有寻根心理,一个民族也有寻根心理。
③我早听说过美国马萨诸塞州有个名叫“欧尔德斯特布里”古老的村子。它和欧洲那些保护完好的古迹不同,全是由新英格兰各地收集一百多年农村遗物搬迁而来的,从细小日常生活用品到整座建筑,乃至久已废弃的牛栏和草屋,全权按照当时的生活图案布置起来,活生生展现1830年左右优美古朴的昔日风情的活的图画。
④我特意赶到这村子。好像进入一种历史的幻想中。铁铺的炉火熊熊,铁匠用当时的工具丁丁当当打马蹄铁;磨坊的大水车缓缓转动,晶莹闪亮地带动起小河清澈的水,真的在磨面。在那名叫“阿萨骑士”的连墙带地都是木板造的小商店里,可以买到村中的“农妇们”用棉花纺造的土布。我坐在一座由新罕不什尔州迁移过来的小教堂里,津津有味听一位身穿黑袍的乡村教师讲解地理。他的地理观念也是上世纪的。牛羊在大片大片碧绿平缓山坡上吃草,堆满粮包的大车停在又潮又黑又大的库房里;那些石头垒成的储藏室里的空酒桶在发霉长苔,屋角结着桌面大的闪闪发光的蜘蛛网。道路上遗落马粪给太阳暖烘烘晒着,发出特有的芳香,混在成片杉树林散出清新的气息中;在这气息中,还有教堂清越的钟声,飞鸟无声的身影和被迷住了、缅怀往事的游客们……这座人造的古老村镇的设计者就像一位老练的历史小说家,不叫任何一个细节失真。在这里尽管旅游者来参观,但它有比赚钱更高的目的,就是供人欣赏迷人的过去。
⑤如果我们身置纽约这样高度现代化的城市,身边匆匆闪过穿戴新潮服饰、步履如飞的人影,拔地而起的百丈高楼压得人难以喘息,电脑屏幕熬得人眼睛发红,就会明白美国人为什么需要这种复古的村落,也会明白他们为何这么珍惜古迹。新的永远翻新,旧的不会重现。一个人岁数大了,会怀念童年,怀念故友,怀念初恋,怀念自己由于纯真幼稚而常做错事的久已消逝的年华。老朋友谈得来,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过去;老夫老妻难以分离的纽带是他们共同的经历。历史是财富,也是一种重心。无论在天上飞,地下跑,都离不开重心的保持,没有重心就跌落或跌倒。社会发展快了,也会寻找重心。所以当前力求高速发展的民族,普遍都产生一种寻根的社会心理。这也是历史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价值。欧尔德斯特告诉我们:老兄,过去的东西别太轻易地扔掉,扔掉什么和保留什么,需要一种未来的眼光。
⑥所谓历史眼光,不是站在现在看过去,而是站在未来看现在。
1.根据全文,概括一个人、一个民族寻根的理由。(6分)
2.简要分析第④节的表达手法及其效果。(4分)
3.解释文中画线句子“所谓历史眼光,不是站在现在看过去,而是站在未来看现在”的含义(4分)
4.在我们国家,我们也能看到许多民族村,但是大多数都沾染上了浓厚的商业气息,很少有如此纯正的传统文化气息,面对这一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简要分析理由。(6分)
从文言句式角度看,下列每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3分)( )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求人可使报秦者 |
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故燕王欲结于君 |
C.恐年岁之不吾与我之谓也 |
D.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