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近年来,更改老地名的现象屡见不鲜。请从以下两例中任选一个拟写赞成或反对的看法。要...

近年来,更改老地名的现象屡见不鲜。请从以下两例中任选一个拟写赞成或反对的看法。要求:说出理由,使用一种修辞手法。(5分)

(1)“砧杵桥”改名为“珍珠桥”   (2)“仁怀市”拟改为“茅台市”

 

(1)赞同改为“珍珠桥”:易写易记,朗朗上口;水似珍珠,寄予对生活的美好期望。(或赞同保留“砧杵桥”:内含古诗文典故,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富有生活气息。) (2)赞同改为“茅台市”:符合经济时代的特征;加强了对地方产品的宣传,因为“酒好也怕巷子深”。(或赞同保留“仁怀市”:仁德播后世,关怀流四方,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同时具有浓厚的历史感。) 【解析】此题要注意观点要明确,理由3分,修辞1分,语句流畅1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中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最近几年,农村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地膜、农药污染。农村大量推广地膜技术,废旧地膜不能及时清除,散落田间,导致白色污染。农民喷施农药后,农药瓶随手乱扔到水沟、机井里,导致水体污染。二是粮食、蔬果污染。现在农村白血病、心血管病等各种疑难病症增加,除了与个人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外,粮食、蔬菜里化肥、农药残留多也是重要原因。三是养殖污染。农村养殖户日见其多,一些人把畜禽粪便随便堆放在村口路旁,滋生大量蚊蝇,污染环境。四是焚烧秸杆污染。一到夏、秋收获季节,留在地里的麦茬、玉米秸都被一把火烧掉,浓烟四散,造成大气污染。因此,笔者认为,农村也应像城市一样,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关键词: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

B.清代的诗、词、散文,总体成就虽未能超过唐宋两代,但名家迭出,流派众多,不乏优秀作品。

C.进入新世纪之后,由于人口过度集中,造成了不少城市的就业、住宅、水电等问题日益严重。

D.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283.65万元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 )(3分)

A.禅(shàn)让琅琅(láng)书声悄(qiāo)寂给(jǐ)养

B.创(chuāng)伤半身不遂(suí) 泥(nì)古泥泞(nìng)

C.浸渍(zé)命运多舛(chuǎn)游弋(yì) 渣滓(zǐ)

D.墙垣(yuán) 方兴未艾(ài)嫉恨(jì)聒(guō)噪

 

查看答案

作文(70分)

请以《我·社团·精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请不要遗址公园化

冯骥才

说到遗址,便会想起那年埃及考察。埃及大地到处是公元前数千年的历史遗址,给人一种极强烈的文明的初始感。从开罗的金字塔到卢克索的国王谷——这些法老墓葬的遗址中,无处不是巨大的石雕碎块和灼热的荒沙。谁也说不清它们的历史,连这些坚硬的石雕究竟毁于何时,也无从得知;时间在这里仿佛失去长度。当历史走去时,没有留下任何寻找它的线索,只有问号。这些问号弥漫在残垣断壁碎石流沙之间。于是空茫、荒芜、寂寞和寥落,雾一样浓重地笼罩在遗址上;然而这才是远去的历史遗留在大地上特有的生命感——也是遗址独具的气质与魅力!

在罗马,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往往并不在城外或者更远的地方,而是在城中,与人们“生活”在一起;但从没人把这些草木丛生的大片大片残垣断壁视做垃圾,去动手清理。相反,把它们当成凝固的历史,有形的岁月,真正的城市文物,不敢去碰它,更甭说动它。罗马人懂得一根柱子倒了,是不能扶起的,因为这是时间老人和历史巨人的行为。如果扶起,修补好,历史时间随即消失。谁敢去改动历史?它残缺,却正好把另一半交给你去想象。

然而,在我们这里却被改变了。且不说,许多遗址正在被粗暴的施工所破坏;从河南的殷墟、西安华清池到京西的圆明园遗址,到处在动土动工,修筑围墙,植树种花,竖立雕塑,点缀小品,更有甚者则添油加醋地增添各种“景观”于其间,努力把历史遗址“打造”成一座座公园。

做这种事的人,完全不懂得遗址的价值就是它的“原生态”吗?不懂得文化和历史也有尊严、也是神圣不能侵犯的吗?

不可否认,我们一些将遗址公园化的人,可能对遗址的价值及必须恪守的保护原则不懂,但不懂得历史文化的人怎么能去管理文化遗产呢?

进而说,又决非仅仅是不懂;如果不懂,为什么要破费大笔钱财为遗址围墙造景、植树栽花呢?其目的无人不知,便是开发旅游,招引游客,图谋赚得更多银子。就这样,遗址正在一个个变成公园,变成赚钱的机器;历史被我们变成消费品了。

我们真的不怕没有了遗址的历史?不怕没有了令人敬畏与尊崇的精神性的文化而带来的浅薄与苍白——不怕那种腰缠万贯的浅薄和富得流油的苍白吗?

(写于2010年6月,选自《文汇报》,有改动)

1.作者认为遗址应该具有哪些特点?(6分)

2.国内将遗址公园化的现象背后有哪些原因?(6分)

3.文章最后说:“我们真的不怕没有了遗址的历史?”请说说这句话有哪几点含意。(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