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0分) 倾听那涛声 蔡永祥 ①听涛山,是湘西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0分)

倾听那涛声

蔡永祥

①听涛山,是湘西凤凰古城内的一座小山,依江而立,佳木葱茏,兰蕙芬芳,山泉淙淙。1992年5月10日,这座山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享誉中外的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在北京病逝四周年后,由夫人张兆和将骨灰捧回家乡,来此安葬。这颗生于斯爱于斯的灵魂,终于枕着涛声在这里永远安息。

②沱江的水,进入凤凰城时,绕了个圈子,拐了个弯,江水由此变得缓慢。它原来就清清凌凌、清亮可人,流动起来也是一副大家闺女的样子,温温柔柔、不紧不慢。几乎听不到涛声。流着流着,就到了跳岩处。一流到跳岩这里,就拥挤了起来,一起吼叫起来,显得异常热闹。白色的浪花高高飞舞,隆隆的涛声响彻云天。仿佛这涛声,就是专门让沈老听的,自从沈老长眠于此,这涛声仿佛就带着感情了。是啊,沱江甘甜的江水,哺育了沈老,沱江不息的涛声,一直在沈老的梦里啊!沈老在《心与物游》的开头这样说:“我的生活与思想皆从孤独得来,而这点孤独与水不能分开。”

③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1902年12月28日,出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在沱江边,他度过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他在沱江连绵不息的涛声里,兴味盎然地习读着凤凰城内外,那本由自然和人事写成的社会大书,那无数平凡而新鲜的事物,总是牵动着他好奇的目光。沈从文先生默默观察着小城镇的众生百态,也在静默中明白了很多事情。这为他以后的文学道路奠定了基础。

④1924年沈从文先生开始文学创作,作品主要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语言格调朴纳传神,句式简峭,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示。

⑤沈从文先生魂归凤凰,他的骨灰一半撒入沱江之中,一半安葬在听涛山上。沈老墓地前临清澈亮丽的沱江,背靠风景秀丽的听涛山,四季鸟语花香、风光如画。这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坟茔,没有凸起的坟土,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人工雕刻的痕迹,一块自墓穴后凿取来的不规则的天然五色巨石肃然矗立,成为沈老先生坟墓的独特标志。正面刻有沈老富有哲学内涵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是真性情的沈从文先生晚年对人生的彻悟。用他儿子沈龙朱的话说:“我觉得父亲在晚年的时候有一种对世事的洞彻,他已经能超越他的际遇看人看事了。”背面刻有沈从文姨妹、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先生撰书,沈从文侄女婿、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刘焕素教授镌刻的挽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蕴涵“从文让人”之意。又是沈老一生的真实写照。读其文、听其言、观其行,沈老之所以能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得到众多文人骚客的祭拜,不能不引人深思。一位中国文坛上的大师,生前没有显赫的地位,死后在自己喜爱的听涛山上也仅仅占了这么小小的一个地方,真是与众不同、“亦谦亦让”的沈从文!

⑥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先生,在这儿画上了他人生的句号。“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回到故乡”,出生在凤凰的著名国画大师黄永玉这样写道。

⑦2007年5月20日,沈老的夫人张兆和女士的骨灰也被亲人捧着从北京移居听涛山。

⑧暮色中,沱江的水面上飘起了高高的一层白雾,如若仙境一般。这时的涛声也显得格外清晰、委婉,宛若不加修饰的苗家山歌,动人心魄。旁边的听涛山更加寂静,仿佛它也知道,有一对思乡的人儿,正在静静地倾听,倾听……

(选自2008年《散文百家》,有改动)

[注]三生石,传说中立在奈何桥边的一块大石头,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

1.文章为什么称听涛山为“归根山”,沱江水为“忘情水”?(4分)

2.文章构思巧妙,以明暗两条线索穿插其中,试作简要分析。(4分)

3.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倾听那涛声”的含义。(6分)

 

1.因为沈从文一直念念不忘故土,在他死后四年终于魂归凤凰,叶落归根,所以作者称他安葬着的听涛山为“归根山”;(2分)沱江水让沈从文一生魂牵梦萦,不能忘怀,而今沈先生倦游归来,依山傍水,夙愿终于了结,灵魂可以安息。(“忘情”有告慰安息之意。)(2分) 2.本文以“涛声”意象为明线,勾勒出沈从文从出生在“连绵不息的涛声”里到成年,从走出湘西到“倦游归来”“安葬在听涛山”“枕着涛声”安息的人生历程。(2分)又以沈从文寄情山水、魂系故乡的深情为暗线,表达了这位湘西游子的赤子之心,以及人们对这位大师的文学成就、高尚人格的由衷赞美。(2分) 3.开头的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幽美的氛围,为写沈从文对故乡山水的思念和死后归葬听涛山作铺垫。(2分)结尾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听涛山的宁静祥和,委婉地表达了对沈从文高尚人格的赞美(或答:委婉地表达了对逝者安息的祝愿)。(2分)结尾与开头的环境描写相照应,使结构更完整;紧扣文题,深化了文章的主题。(2分) 4.①幼年的沈从文在沱江的涛声中成长,习读自然与人事两本大书。②离开凤凰的沈从文思念故乡,沱江不息的涛声一直在他的梦里。③沈从文归葬听涛山后,终于可以日夜静静倾听沱江的涛声。④瞻仰沈从文的墓地,感悟他深邃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解析】 1.此题可抓住文章的主旨做答。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3.略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能力层次为F,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2.蟹六跪而二螯,        ▲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汩余若将不及兮,      ▲     。(屈原《离骚》)

4.高者挂罥长林梢,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日星隐耀,   ▲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范仲淹《岳阳楼记》)

7.     ▲     ,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8.     ▲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

苏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徭新唱,谁谓古今隔。

【注】①接淅:行色匆忙。②挂席:挂起帆席,准备启程。③莫徭:楚地瑶族地区,苏坚(字伯固,苏轼老友)即将任职地。

1.概括这首词上片的行文思路。(3分)

2.“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3分)

3.结合词句,分析词人在下片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梅圃君家传

〔清〕姚鼐

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其为人明晓事理,敢任烦剧,耐勤苦。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曰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灌民田。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水于河,故旱涝皆赖焉。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欲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巨,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力争无少逊。调贵阳,亦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清厘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当是时,王亶望为浙江巡抚。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至浙,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于是调杭嘉湖海防道。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云。

姚鼐云:梅圃,乾隆间循吏也。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甚严。不居史职,为相知之家作家传,容有泛滥辞焉。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敢任烦剧:繁重

B.君力督工修复旧制:式样

C.力争无少逊:谦逊

D.为相之家作家传知:交好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周梅圃悉心为民的一组是(3分)

①民失其利,君修复之          ②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

③君素闻,疾之                ④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

⑤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      ⑥君卒后,家贫甚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针对唐延渠“多沙易漫”的特点,深谙治水之道的周梅圃采用深挖水道、改变水道走向、修复暗洞泄洪等方法,有效整治了唐延渠。

B.周梅圃廉洁正直,作者虽未明说百姓因此如何感激、爱戴他,但从文中百姓把他主持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就可见一斑。

C.周梅圃就任浙江粮储道后,因为极力反对“毒民”恶政,成为贪官王亶望的眼中钉;调任杭嘉湖海防道后,终因积劳成疾死在任上。

D.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意在以家传的形式彰显传主周梅圃的政绩、人品,同时,期待以后有优秀的史官能将本文收录到正史列传中。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4分)

(2)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3分)

(3)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4月20日,伦敦奥组委举行了奥运会倒计时100天庆典,并公布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题口号——“激励一代人”。到目前为止,中国运动员共有319人获得伦敦奥运会参赛资格,他们正积极备战,力争夺取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1.请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加以点评。(不超过30个字)(2分)

2.请你给备战奥运的中国健儿写一段寄语。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3分)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依次概括出中国古典诗歌构成意境的三种方式。(每点不超过6个字)(4分)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范畴,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构成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诗人本身并没有自觉的情思意念,只是在遇到了某种物境时,突有所悟,借着物境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二是诗人本来就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当接触外界物境时,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还有一种是自然之物本身在情态、色调上仿佛就具有性格情感一样,如“竹”的气节、“莲”的高洁等,长期以来已被公认看成自然物本身所具有的性格和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