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白蝴蝶之恋 刘白羽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春寒料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白蝴蝶之恋

刘白羽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春寒料峭,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了一阵冷雨。

我在草地上走着,忽然,在鲜嫩的春草上看到一只雪白的蝴蝶。蝴蝶给雨水打落在地面上,沾湿的翅膀轻微地簌簌颤动着,张不开来。它奄奄一息,即将逝去。它白得像一片小雪花,轻柔纤细,楚楚动人,多么可怜呀!

它从哪儿来?要飞向哪儿去?我痴痴地望着它。忽然像有一滴圣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我的心灵给一道白闪闪的柔软而又强烈的光照亮了

我弯下身,小心翼翼地把白蝴蝶捏起来,放在手心里。

这已经冷僵了的小生灵发蔫了,它的细细的足脚动弹了一下,就歪倒在我的手中。

我哈着气,送给它一丝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它是给刚才那强暴的风雨吓懵了吧?不过,它确实太纤细了。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的翅膀,两根黑色的触须向前伸展着,两点黑漆似的眼睛,几只像丝一样细的脚。可是,这纤细的小生灵,它飞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呢?在这阴晴不定的天气里,它表现出寻求者何等非凡的勇气。

它活过来了,我竟感到无限的喜悦。

这时,风过去了,雨也过去了。太阳明亮的光辉照满宇宙,照满人间,一切都那样晶莹,那样明媚。树叶由嫩绿变成深绿了,草地上开满小米粒那样大的小花朵。我把蝴蝶放在一片盛满阳光的嫩叶上,向草地上漫步而去了。但我的灵魂在呐喊——开始像很遥远、很遥远……我还以为天空中又来了风、来了雨,后来我才知道就在我的心灵深处:你为什么把一个生灵弃置不顾?于是我折转身又走回去,又走到那株古老婆娑的大树那儿。谁知那只白蝴蝶缓缓地、缓缓地在树叶上蠕动呢!我不惊动它,只静静地看着。阳光闪发着一种淡红色,在那叶片上燃烧,于是带来了火、热、光明、生命,雨珠给它晒干了,风沙给它扫净了,那树叶像一片绿玻璃片一样透明、明亮。

我那美丽的白蝴蝶呀!我那勇敢的白蝴蝶呀!它试了几次,终于一跃而起,展翅飞翔,活泼伶俐地在我周围翩翩飞舞了好一阵,又向清明如洗的空中冉冉飞去,像一片小小的雪花,愈飞愈远,消失不见了。

这时,一江春水在我心头轻轻地荡漾了一下。在白蝴蝶危难时我怜悯它,可是当它真的自由翱翔而去时,我又感到如此失落、怅惘。

“唉!人呵人……”我默默伫立了一阵,转身向青草地走去。

(选自《中华活页文摘》 2009.12)

1.文章开头描写北方“春寒料峭”的天气,试从思路结构、主题表达等方面分析其作用。(5分)

2.“但我的灵魂在呐喊——开始很遥远,很遥远……我还以为天空中又来了风、来了雨,后来我才知道就在我的心灵深处:你为什么把一个生灵弃置不顾?”自己的心声为什么“很遥远”而要“后来”才感觉到?这种“灵魂里”的“呐喊”在呼唤着什么?(4分)

3.品赏文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6分)

(1)“忽然像有一滴圣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我的心灵给一道白闪闪的柔软而又强烈的光照亮了。”请指出“圣洁的水”的比喻义,并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2)“这时,一江春水在我心头轻轻地荡漾了一下。在白蝴蝶危难时我怜悯它,可是当它真的自由翱翔而去时,我又感到如此失落、怅惘。”“一江春水”包含着哪些思想情感?“我”为何“失落、怅惘”?

4.本文题为“白蝴蝶之恋”,刘白羽笔下那只白蝴蝶有哪些方面引发人们的爱恋之意?请分条概述之。(6分)

 

1.①渲染一种凄凉的环境氛围(1分),为下文写白蝴蝶的“危难”做铺垫。(2分)②反衬柔弱的白蝴蝶生命力的顽强。(2分) 2.①说“很遥远”是强调这种感情发自灵魂深处,来自人的本性,仿佛从无意识的底层而来,而后才上升到理性的层次。“后来”才感觉到,是说明这一感悟生发经历的过程。(2分) ②“灵魂里的呐喊”是在呼唤着对弱小者的怜悯,对处于危难中的生命帮助救赎。(2分) 3.①“圣洁的水”比喻心中的善、爱等美好感情。(1分) 蝴蝶虽弱小却奋力挑战,所昭示的生命尊严净化了“我”的灵魂,使我油然生出怜悯与关爱之情。(2分) ②“一江春水”的比喻中包含着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感动,对弱小者的关爱怜悯,渺小的生命显示出来的生命之顽强带给人的灵魂震撼。(1分)  白蝴蝶不待“我”伸以援手,凭一己之力,“自由翱翔而去”,使“我”失却了拯救危难而能得到的喜悦与满足;也让“我”必然忍受与它分别的痛苦,因此“我”失落、怅惘。(2分) 4.①白蝴蝶姿态美妙引发人们对它的喜爱;②白蝴蝶纤弱轻柔引发人们对它的怜爱;③白蝴蝶身处危难引发人们对它的关爱④白蝴蝶顽强自救引发人们对它的敬爱;⑤白蝴蝶飞翔而去引发人们对它的眷爱。(能答出三点即可给满分) 【解析】 1.此处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从思路结构、主题表达等方面分析。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4.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陶渊明《饮酒》)

好一个“托身得所,千载不违”!他曾如一只失群独飞的鸟,现在终于找到了庇荫之地:田园。除了诗歌外,他还在《归去来兮辞》《与子俨等疏》等等散文类作品中,详细而津津乐道地描写了自己田园生活的乐趣与称意,他对他的生活给予了由衷的赞美。陶渊明显然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隐士,但他是第一个把隐居生活写得如此美好,如此充满魅力的。他以前的隐士们似乎在追求艰苦的生活,并乐意于向人们展示他们的艰苦生活,以便显示自己道德的崇高。陶渊明不想向人们作任何表示,这是他自己的生活,他只求自己满意。如果不违背道德,我们可能不需要特别地委屈一下自己来向道德献媚,实际上,我们过分的、矫情的、违背人性的苦行,对道德而言,实在是不必要的。我们高高兴兴快快活活地活着,有什么不对吗?陶渊明就这样给我们活出了一个样儿。对了,他最先影响我们民族的,是他的这种生活方式,生活姿态,以及他乐观而从容的心态,然后才是他的诗艺。而他诗的魅力则可能正是得之于他生活的魅力与心灵的魅力,三者密不可分。欣赏他的诗,实际上就是在欣赏他的生活,欣赏他这个人。我们的历史,甚至可以没有他的诗歌艺术,但却不能没有他这个人。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品。人们最先注意他,就是他这个人,而不是别的。沈约的《宋书》把他归入《隐逸传》,萧统喜欢他,是因为他的怀抱“旷而且真”,直到唐代房玄龄等著的《晋书》,他仍在《隐逸传》里。对这一点,文学史家常常愤愤不平,但我以为,对陶渊明而言,他的人格魅力确实在他的诗歌魅力之先,如果不是更大的话。而他作品中的很多精彩篇章,可以看成是田园生活的广告。田园生活之乐趣,经他阐发,更是深入人心。虽然他同时代的人都为人生的病态的华艳所障目而不能追随他,但至唐宋,尤其是宋代,在那样一种沉静的文化氛围中,苏东坡等人确实是从陶渊明那里得到一种眼光与视角,然后再去寻觅自然之美,体味平淡生活的真味的。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与田园,就是陶渊明式的。陶渊明以他的心灵之光照亮了田园,而田园即着陶之色彩。                     

(选自鲍鹏山《南山种豆:陶潜明》)

1.对“陶渊明式”的“自然与田园”的理解和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在自己的诗文中,详细而津津乐道地描写了自己田园生活的乐趣与称意,自然与田园是他寻找到的庇荫之地。

B.陶渊明追求艰苦的生活,乐于向人们展示农事劳作中乐观而从容的心态,着意于自然与田园中显示着自己有别于污浊官场的道德崇高。

C.陶渊明作品中的很多精彩篇章,是陶渊明生活魅力、心灵魅力与诗的魅力的完美结合。陶氏诗文中的自然与田园,皆沐陶心灵之光,着陶之色彩。

D.田园生活的乐趣,经陶渊明阐发,影响了后世许多诗人,苏东坡等人确实是从陶渊明那里得到了一种眼光与视角,然后再去寻觅自然与田园之真味。

2.对陶渊明“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品”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虽然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隐士,但他是第一个把隐居生活写得如此美好,如此充满魅力的。

B.陶渊明的生活方式、生活姿态,以及他乐观而从容的心态,对我们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诗的魅力可能正是得之于他生活的魅力与心灵的魅力。

C.沈约的《宋书》、房玄龄等著的《晋书》,把陶渊明归入《隐逸传》,萧统喜欢他,皆因其怀抱“旷而且真”,公认其人格魅力确实在他的诗歌魅力之上。

D.陶渊明同时代的人都为人生的病态的华艳所障目而不能追随他,但这并未稍稍减损陶氏之深远影响,陶渊明及其诗歌,如醇酒,历久弥香。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有许多隐逸之士,如不食周粟的介子推。陶渊明承袭传统隐逸精神,在简朴艰苦的农村生活中展示自己鄙视功名利禄的道德追求,在清新自然的乡野田园里抒发对人性的由衷赞美。陶潜明对当世浮华风气有显著的矫正作用,对后世影响更是与日俱增。

B.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一个解决办法的,首先是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劳苦饥寒的代价;但他高高兴兴,快快活活。

C.“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借一只失群独飞的鸟,现在终于找到了庇荫之地,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种向往与追求,是他厌恶官场生活情感的曲折反映。

D.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后或厌倦官场时,往往回归到陶渊明式的田园,从而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

 

查看答案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B.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还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这本领不是我那位朋友训练出来的。

C.通感,指感觉的转化、迁移,如古诗“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语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鸟抛软语丸丸落,雨翼新风汎汎凉。”将听觉的声音转为视觉的形象。

D.演讲稿要写得有波澜,主要不是靠声调的高低,而是靠内容的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有强调、有反复、有比较、有照应,掌握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恰当地选择,安排材料。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对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有学者_____为:“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文学语言的忠诚。

②欣赏是一种处世哲学,在你得到赞赏的同时,千万别_____你对别人的赞赏,因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圣诞节,一向           的欧美人也开始捂紧钱袋子,只给孩子购买礼品,自己是能省则省。

④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一直           

A.解读吝啬大大咧咧不绝如缕

B.解读吝惜大手大脚不绝于耳

C.解释吝啬大大咧咧不绝于耳

D.解释吝惜大手大脚不绝如缕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有些作品的精妙处,不在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而在于一字一词之妙,甚至一联一句之美。它们以小见大,着重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不被常人所注意的瞬间之美、新奇之美。

B.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和委员提出了恢复繁体字的议案,他们认为简化字弱化了传统文化。对此,一些权威人士表示,简化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进步,法律已经确立了简化字的地位,因此,还是应法律办事。

C.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从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承受压力越来越大。

D.是否善于倾听体现出一个管理者的水平,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把自己全部经营的秘诀归结为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最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女性形象之一,她娇弱清丽,有着十分敏感、细腻的感情世界。贾宝玉身边的大丫环袭人曾赞扬她“真真是有涵养、心地宽大的”。

B.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塑造了一个心地善良的美少女爱斯梅拉达的形象。她在愚人节的游行中,被巡警队长弗比斯和“愚人之王”卡西莫多劫走,后被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弗罗洛救回。爱斯梅拉达爱上了英俊的副主教,所幸最终看清了弗罗洛的邪恶真面目。

C.巴金的《家》除了刻画叛逆者觉慧、奉行“作揖主义者”觉新的丰满形象外,还刻画了一些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敢于以死抗争的纯洁的丫环鸣凤,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梅芬,善良厚道的瑞珏,专制家长高老太爷,败家子克定,荒淫的假道学冯乐山。

D.《大卫·科波菲尔》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法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狄更斯采用“纪实”的方法,作品包含了作家本人的许多生活事实,他父母的形象也在密考伯夫妇身上得以充分体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