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叔孙建,代人也。父骨,为昭成母王太后所养,与皇子同列。建少以智勇著称。太祖之幸贺兰部,建常从左右。登国初,以建为外朝大人,与安同等十三人迭典庶事,参军国之谋。随秦王觚使慕容垂,历六载乃还。拜后将军。顷之,为都水使者,中领军,赐爵安平公,加龙骧将军。出为并州刺史。后以公事免,守鄴城园。
太宗即位,念建前功,乃以建为正直将军,相州刺史。饥胡刘虎等聚党反叛,公孙表等为虎所败。太宗假建前号安平公,督表等以讨虎,斩首万余级。余众奔走,投沁而死,水为不流,虏其众十万余口。
司马德宗将刘裕伐姚泓,令其部将王仲德为前锋,将逼滑台。兖州刺史尉建率所部弃城济河,仲德遂入滑台。乃宣言曰:“晋本意欲以布帛七万匹假道于魏,不谓魏之守将便尔弃城。”太宗闻之,诏建自河内向枋头以观其势。仲德入滑台月余,又诏建渡河曜威,斩尉建,投其尸于河。呼仲德军人与语,诘其侵境之意。
迁广阿镇将,群盗敛迹,威名甚震。久之,除使持节、都督前锋诸军事、楚兵将军、徐州刺史,率众自平原济河,徇下青兖诸郡。建济河,刘裕兖州刺史徐琰奔彭城,建遂东入青州。司马受之、秀之先聚党于济东,皆率众降。建入临淄。刘义符前东牟太守清河张幸先匿孤山,闻建至,率二千人迎建于女水,遂围义符青州刺史竺夔于东阳城。义符遣将檀道济、王仲德救夔,建不克而还。建以功赐爵寿光侯,加镇南将军。
建与汝阴公长孙道生济河而南,彦之、仲德等自清入济,东走青州。刘义隆兖州刺史竺灵秀弃须昌,南奔湖陆。建追击,大破之,斩首五千余级,遂至邹鲁。还屯范城。世祖以建威名南震,为义隆所惮,除平原镇大将,封丹阳王,加征南大将军、都督冀青徐济四州诸军事。太延三年薨,时年七十三。世祖悼惜之。谥曰襄王,赐葬金陵。
(节选自《魏书·列传第十七》)
1.下列各项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之幸贺兰部幸:驾临 |
B.念建前功念:考虑 |
C.加镇南将军加:加封 |
D.建与汝阴公长孙道生济河而南南:向南 |
2.下列各项都能表现叔孙建智勇的一项是
①虏其众十万余口
②后以公事免,守鄴城园
③督表等以讨虎,斩首万余级
④建追击,大破之
⑤建不克而还
A.①③⑤ |
B.②③⑤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3.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建是代郡人。他的父亲是叔孙骨,曾被昭成帝的母亲王太后抚养,和皇子同等对待。 |
B.司马德宗的将领刘裕讨伐姚泓,命令他的部将王仲德担任前锋,在将要逼近滑台时,兖州刺史尉建率领部众弃城池渡过黄河逃走,仲德趁机占领滑台。 |
C.叔孙建威震四方,如司马受之、秀之原先聚集党羽在济水以东,但是在叔孙建占领彭城以后,两人都率领部众投降。 |
D.世祖因叔孙建威名震撼南方,让刘义隆畏惧,升任叔孙建为平原镇大将,封为丹阳王,加授征南大将军,都督冀、青、徐、济四州诸军事。 |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众奔走,投沁而死,水为不流,虏其众十万余口。(5分)
(2)晋本意欲以布帛七万匹假道于魏,不谓魏之守将便尔弃城。(5分)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孔雀在上帝面前抱怨道:“您把我创造得如此美丽,却给了我沙哑的嗓门,所有的鸟儿都瞧不起我。可您对夜莺比对我和其他鸟儿要好,给了她一副悦耳动听的嗓子。她每晚用她那婉转的嗓音取悦于人,怎能不被诗人歌颂呢?哦,我的歌喉压根就不能同夜莺相比,这让我多么伤心啊。”
这时上帝说道:“我为每一种生物都提供了一种天赋。夜莺的嗓门确实不错,可她的羽毛却是灰不溜秋的,然而,她却非常满足。因此,你对自己这身华丽的羽毛,还是知足了吧,别再去计较夜莺的歌喉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紧扣“心正则笔直”再举两个诗人或词人的例子,句式与画线句大致相同,填写在下边的横线上。(6分)
心正则笔直。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了情真意切、豪情满怀的《满江红》?
答:
在下列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虚词。(5分)
外科医生叶子①不参加花园里的娱乐活动,②,她喜欢到花园里散步。她散步的时间和路线③是固定的,她是一个生活很有规律的人。④不值班,每天的《新闻联播》之后,叶子⑤会准时出现在花园里。
① ② ③ ④ ⑤
补写句中空缺部分。(每空1分)
1. ,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
2.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3.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寡人之于国也》)
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劝学》)
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水调歌
无名氏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①,壮士连营候鼓鼙。
[注]①看烽火:这里指将士们突然看到报警的烽火由远而近传递而来。
1.请对诗歌一、二句的景物描写作简要赏析。(5分)
2.第四句在有的版本中改“候”为“听”,不仅没有可靠的依据,而且神韵顿损,请结合全诗谈谈“候”字的妙处。(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