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康乃馨 [加拿大] L·M·弗西亚 ①每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康乃馨  

[加拿大] L·M·弗西亚

①每到月底,老妇人的儿子都会在账户里多加些钱,好让餐馆老板罗杰保证他总会对这位特殊的顾客表现最谦恭的欢迎。

②这位顾客虽然吃得不比鸟多,却要求坐在餐馆后头专供三人用餐的最佳席位上。每当正午十二点钟响,老板拉开餐馆大门时,阿奈斯夫人总会准时出现,从不缺席;晚间六时三十分,她又会偕同卖花女咪咪到来,咪咪职责是:只要绽放在每一张餐桌上的美丽红色康乃馨显露些微的凋萎,她就须将它换掉。Zxxk

③亲吻了阿奈斯的手之后,罗杰接过了她的手杖,若是在冬天,还得接过把她包得像洋葱,一层又一层的毛皮服饰。像个被帆篷环抱的船夫,他小心翼翼地护送她来到她订的餐桌前,扶着她挤入座椅之后,把小灯笼点亮,挪挪康乃馨,把它衬托出来,然后把菜单摆在她面前。差不多全盲,差不多全聋,又刻意地作哑,这老妇人点点头表示满意,头上的羽饰夸张地颤了颤,上仰的下巴晃了一下落在一大叠多出的下巴上,形成一个褶边。

④阿奈斯已濒临她人生的终点,不再有什么食欲了,但是她并未丧失属于她岁月中特有的风格;再怎么说她也不至于婉拒如此高雅侍奉的餐饮,即令她亲爱的、惟一的,永远在旅行的单身儿子竟然把烹调的重任委托给了陌生人。不过,千真万确,那天晚间阿奈斯的确一点胃口也没有!每一羹匙的汤刚一流到她的喉口就停滞了下来,费了好大的劲儿她总算把那一小湾液体倾入下面的流域中。

⑤阿奈斯很快就觉悟到她实在不该再勉强自己了。其实,她发觉这是上天赐给她很大的福分,突然她又挣脱了另一种枷锁。几乎全然摆脱了声音与色彩的需求,她终于可以不要食物了!只是,为了不惹人嫌,哪怕是她儿子,她仍然点了牛排与马铃薯;不过往四周偷瞄了一下之后,她鬼鬼祟祟地把每一口食物轻吐在膝上的餐巾上,然后褶起一角盖上。面包与甜点覆盆子果酱也如法炮制,之后,她将湿巴巴的小包塞入手提包里,继续假装进食……她正在藏起的东西。

⑥苦恼困惑,罗杰一本正经地训斥女侍,要求找回遗失的餐巾,并为阿奈斯夫人点她要的草药茶。就在那时刻,老妇人感到一股莫名的冲动……就像好久以前,她怀孕时有的那份对爱与呵护的渴望……在那种日子里她所欲求的对象从来无法寻获,可是现在有了儿子了……可是现在……婷立在花瓶里,摇曳在温暖的灯光中,一层层的花瓣晶莹剔透,红色康乃馨的幽香在餐馆里弥漫……阿奈斯伸出了手,将花朵凑在鼻尖,深深地嗅了一阵;之后,很高雅地,脸上透着红光,启开牙齿,像吃朝鲜蓟般地,开始自外层花瓣着口……

⑦待她将花心放在桌面时,这才有些感觉到罗杰躬身立在她后面……这时,以一种聋人开口般惊人,又不伤害人的礼貌的语调,阿奈斯对他说:“明天得给我白色康乃馨……你交待咪咪好吗?……白色康乃馨……红的味道太重……你懂吗?罗杰?我改吃雏菊之前,想先好好尝尝白色康乃馨!”

⑧就在这一刻,在惊愕的店员与欣然的顾客众目凝视之下,阿奈斯决定风风光光地离开这个世界,那一声令她闭气的朗笑自她一层层的下巴直泻而下,头顶上的羽饰也跟着作了最后一次的振翅摇动。              

【注】朝鲜蓟:别名法国百合,可食花蕾,叶柄经软化栽培后

(选自《意林》2008年第11期,有修改)

1.第一段中说阿奈斯夫人是一位“特殊的顾客”,请结合全文概括“特殊”的主要表现。(3分)

2.“她发觉这是上天赐给她很大的福分,突然她又挣脱了另一种枷锁。”这句话有何含义?(3分)

3.赏析第六段划线部分的环境描写。(3分)

4.小说为什么要安排阿奈斯夫人吃红色康乃馨这一情节?请简要分析。(5分)

5.有人建议把标题“康乃馨”改为“母亲的最后一餐”,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根据文意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

 

1.①她是儿子拜托餐厅老板代为照顾的顾客;②她虽然吃得少,却要求坐在最佳席位上;③她总会准时出现,从不缺席;④她总要餐桌上保持新鲜的康乃馨;⑤她穿着隆重而特别,举止高雅而刻意。 2.①可以不用进食,死对肉体是一种解脱;②告别人间,不再忍受精神折磨(诸如:思念、牵挂儿子;渴求儿子的爱而不得;勉强自己,不能活出真实自我),死对精神也是一种解脱 3.①渲染了温暖、清新、充溢芳香的氛围;②反衬出老妇人渴求爱而不得的痛苦与凄凉;③为下文老妇人吃康乃馨做铺垫。(评分标准:每个要点各1分。) 4.①吃红色康乃馨这个情节突出老妇人离世前对爱与呵护的渴望;②表现出临终前的孤苦凄凉,令人心酸,发人深省,增强了文章的悲剧效果;③与老妇人不吃食物形成对比,情节曲折,出人意料,吸引读者,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评分标准: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答出三点5分。) 5.看法一:以“康乃馨”为题更合适。理由: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②康乃馨象征着对母亲的爱,以此为题,含蓄蕴藉,意味深长;③以康乃馨为题,浪漫、温馨,与悲剧性的故事结局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中心。 看法二:以“母亲的最后一餐”为题更合适。理由:①母亲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以突出人物形象;②母亲最后一餐的言行、心理体现着文章主旨,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最后一餐”特别能体现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内心的期盼与追求。 【解析】 1.两点1分,三点2分,四点3分。照抄原文不加概括,扣1分。回答“她吃不下却假装进食”“她偷吃花瓣”“她藏食物”,均不得分。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答出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3.此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能力层次为F,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每个要点各2分,其他理由,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20题。(共17分,选择题每题2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①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选自《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①督亢:现在河北省涿州市东南一带,是燕国土地肥沃的地方。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今行而无信:相信。

B.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秦王必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

D.进兵北地略:掠夺、夺取。

2.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王购金千斤            ② 秦遇将军,可谓深矣

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④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3分)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5.翻译下面的句子。(各2分,共8分)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14分)

班公湖边的鹰

王族

几只鹰在山坡上慢慢爬动着。

第一次见到爬行的鹰,我有些好奇,于是便尾随其后,想探寻个仔细。他们爬过的地方,沙土被沾湿了。回头一看,湿湿的痕迹一直从班公湖边延伸过来的,在晨光里像一条明净的布条。我想,鹰可能在湖中游水或者洗澡了。高原七月飞雪,湖水一夜间便可结冰;这时若是有胆下湖,顷刻间肯定叫你爬不上岸。

班公湖是个奇迹。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粗糙的山峰环绕起伏,幽蓝的湖泊在中间安然偃卧。与干燥苍凉的高原相对比,这个不大的湖显得很美。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湖面便扩散和聚拢着片片刺目的光亮。远远地,人便被这片光亮裹住,有眩晕之感。

这几只鹰已经离开了班公湖,正在往一座山的顶部爬着。平时所见的鹰都是高高在上,在蓝天中飞翔。它们的翅膀凝住不动,像尖利的刀剑,沉沉地刺入远天。人不可能接近鹰,所以鹰对于人来说,则是一种精神的依靠。据说,西藏的鹰来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它们在江水激荡的涛声里长大,在内心听惯了大峡谷的音乐,因而形成了一种要永远飞翔的习性。它们长大以后,从故乡的音乐之中翩翩而起,向远处飞翔。大峡谷在它们身后渐渐疏远,随之出现的就是无比高阔遥远的高原。它们苦苦地飞翔,苦苦地寻觅故乡飘远的音乐……在狂风大雪和如血的夕阳中,它们获取了飞翔的自由和欢乐;它们在寻找中变得更加消瘦,思念与日俱增,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而现在,几只爬行的鹰散瘫在地上,臃肿的躯体在缓慢地往前挪动,翅膀散开着,拖在身后,像一件多余的东西。细看,它们翅膀上的羽毛稀疏而又粗糙,上面淤积着厚厚的污垢。羽毛的根部,半褐半赤的粗皮在堆积。没有羽毛的地方,裸露着红红的皮肤,像是被刀剃开的一样。已经很长时间了,晨光也变得越来越明亮,但它们的眼睛全都闭着,头颅缩了回去,显得麻木而沉重。

几只鹰就这样缓缓地向上爬着。这应该是几只浑身落满了岁月尘灰的鹰,只有在低处,我们才能看见它们苦难与艰辛的一面。人不能上升到天空,只能在大地上安居,而以天空为家园的鹰一旦从天空降落,就必然要变得艰难困苦吗?

我跟在它们后面,一旦伸手就可以将它们捉住,但我没有那样做。几只陷入苦难中的鹰,是与不幸的人一样的。

一只鹰在努力往上爬的时候,显得吃力,以致爬了好几次,仍不能攀上那块不大的石头。我真想伸出手推它一把,而就在这一刻,我看到了它眼中的泪水。鹰的泪水,是多么屈辱而又坚忍啊,那分明是陷入千万次苦难也不会止息的坚强。

几十分钟后,几只鹰终于爬上了山顶。

它们慢慢靠拢,一起爬上一块平坦的石头,然后,它们停住了。过了一会儿,它们慢慢开始动了——敛翅、挺颈、抬头,站立起来。片刻之后,忽然一跃而起,直直地飞了出去。

它们飞走了。不,是射出去了。几只鹰在一瞬间,恍若身体内部的力量迸发了一般,把自己射出去了。

太伟大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几只鹰转瞬间已飞出很远。在天空中,仍旧是我们所见的那种样子,翅膀凝住不动,刺入云层,如若锋利的刀剑。

远处是更宽阔的天空,它们直直地飞掠而入,班公湖和众山峰皆在它们的翅下。

这就是神遇啊!

我脚边有几根它们掉落的羽毛,我捡起,紧紧抓在手中。

下山时,我泪流满面。

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选自《读者》(2007年第8期)

1.文中刻画了行走于地面的“鹰”和翱翔于蓝天的“鹰”的两个形象,这两个形象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4分)

2.解释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2分)

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3.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4.文章前一部分写到了“地域风光”,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从句式特征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②是寡人之过也

B.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C.①夫晋,何厌之有②君何以知燕王

D.①虽董之以严刑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②求木之长者,必其根本

③安能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④常以身蔽沛公

⑤左右欲相如                      ⑥臣请璧归赵

⑦乃使其从者褐,怀其璧            ⑧且庸人尚之,况于将相乎

⑨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⑩卒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⑾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⑿人皆得以使之

A.①⑧⑾ /②③⑥⑨ /④⑦ /⑤⑩⑿

B.①⑧⑾ /②③⑥⑨ /④⑩⑿ /⑤⑦

C.①⑾/②③⑥⑧⑨ /④⑩⑿/⑤⑦

D.①⑾/②③⑥⑧⑨ /④⑦ /⑤⑩⑿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词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②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B.①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②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

C.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D.①东面而视,不见水端②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