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个句子,有时只要更换个别词语或者调整其中几个词语的顺序就会得到完全相反的意思。...

一个句子,有时只要更换个别词语或者调整其中几个词语的顺序就会得到完全相反的意思。请仿照例句,写出下面两组词语的区别。(句式不要求相同,6分)

例: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量大,团结而不勾结;小人气大,勾结而不团结。

(1)知足者与贪婪者的区别:                      ;                      。

(2)幸福者与失意者的区别:                      ;                      。

 

知足者与贪婪者的区别:本来已经很少,知足者却说不少;本来已经很多,贪婪者却说不多。 幸福者与失意者的区别:幸福者在失败中能享受追求的过程,失意者在失败中只会执着于行动的结果。 【解析】能够根据题目的要求,通过更换个别词语或者调整个别词语的顺序说清两个词语的区别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把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来,不得超过30字。(5分)

《语文的诗意》让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主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包括知识、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语文”给学生以真,“人格语文”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语文”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

答: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对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影响,比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当全世界都公认中华文化真正繁荣起来、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时候,才是我们真正强大的时候。

①文化建设的滞后,必然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乃至政治文明形成一定制约

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兴衰成败,历史文化的根脉始终生生不息、编延不绝

③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史

④如果说,经济发展改变的是—个国家的面貌,那么文化繁荣则可以化育—个民族的风骨

⑤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发展的精神沃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A.④③⑥⑤②①    B.①⑥②④⑤③     C.④③②⑥⑤①    D②①⑥⑤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上周六在尼克斯队与湖人队交锋时,林书豪凭借其职业生涯最杰出的表现,不仅抢走了科比的风光,成为全场最佳球员,还让科比认识了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B.虽然美国当前的防务战略是遏制中国,但鉴于双方的高度相互依赖性,没有人希望发生新的冷战,在近期内似乎也不会出现冷战的局面。

C.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9日介绍,发改委正在调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宽带接入领域垄断,预计很快将会出台查处结果。

D.华语乐坛天后王菲2012郑州演唱会将在河南省体育中心举办。届时,王菲那独特的舞台风格以及天籁般空灵清透的歌声将再次让她的歌迷们大饱耳福。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三度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魔术师刘谦不孚众望,今年表演《幻镜》后再度引起魔术热,人们纷纷猜测刘谦魔术后面的秘密或学习小魔术。

B.媒体报道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已被拆除的消息后引起一片哗然,记者在实地探访后发现此消息并非空谷足音,情况属实。

C.春节期间访日的中国游客能让日本百货业零售额比平时增加10%以上。中国游客的到来引得商家纷纷别出机杼,“商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D.在慈善事业向前发展的大环境下,会有更多的或好或坏的事情出现,泥沙俱下,政府应维护公信力底线,维护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蔡元培先生

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在静水中投下知识革命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他是中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适成强烈的对照。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来自自然科学,蔡先生的见解则导源于希腊哲学。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析】
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年青时锋芒很露。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晚上参加一个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来领导维新。说到激烈时,他高举右臂大喊道:“我蔡元培可不这样。除非你推翻满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

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适成强烈的对照。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曾经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缴卷时间到时,他就把这篇文章呈缴给考官。蔡先生就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后来他又考取进士,当时他不过三十岁左右。以后就成为翰林。

蔡先生晚年表现了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同时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他那从眼镜上面望出来的两只眼睛,机警而沉着;他的语调虽然平板,但是从容、清晰、流利而恳挚。他从来不疾言厉色对人,但是在气愤时,他的话也会变得非常快捷、严厉、扼要———像法官宣判一样的简单明了,也像绒布下面冒出来的匕首那样的尖锐。

他的身材矮小,但是行动沉稳。他读书时,伸出纤细的手指迅速地翻看书页,似乎是一目十行地读,而且有过目不忘之称。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他虚怀若谷,对于任何意见、批评,或建议都欣然接纳。

当时的总统黎元洪选派了这位杰出的学者出任北大校长。北大在蔡校长主持之下,开始一连串重大的改革。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领域一直是由文学独霸的,现在,北京大学却使科学与文学分庭抗礼了。历史、哲学,和四书五经也要根据现代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为学问而学问的精神,蓬勃一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教室里,座谈会上,社交场合里,到处讨论着知识、文化、家庭、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等等问题。

这情形很像中国先秦时代,或者古希腊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时代的重演。蔡先生就是中国的老哲人苏格拉底,同时,如果不是全国到处有同情他的人,蔡先生也很可能遭遇苏格拉底同样的命运。在南方建有坚强根据地的国民党党员中,同情蔡先生的人尤其多。但是中国的和外国的保守人士却一致指摘北京大学鼓吹“三无主义”——无宗教、无政府、无家庭——与苏格拉底被古希腊人指摘戕害青年心灵的情形如出一辙。争辩不足以消除这些毫无根据的猜疑,只有历史才能证明它们的虚妄。历史不是已经证明了苏格拉底的清白无罪吗?

(节选自蒋梦麟《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开始,作者就把蔡元培比拟成投入水中的石子,形象而又准确地评价了他在推翻一潭死水的满清王朝中比肩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B.蔡元培既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又对古希腊文化有透彻了解,他将“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和“学以致用”的思想完美融合。

C.蔡元培对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一样喜欢,因为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

D.蔡元培认为没有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就不能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也就没有了定理定则这样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E.蔡元培在参加乡试时,写了一篇开头就引用礼记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怪文,见解精辟,因而考中了举人。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蔡元培先生?请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

3.文章最后一段内容对介绍和评价蔡元培先生有什么作用?(6分)

4.本文对蔡元培先生的介绍给你怎么样的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