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使文段语意连贯完整。(4分)
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下面是史铁生《我与地坛》(节选)的结尾段。此段文字意蕴丰厚,读后请根据要求答题。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请你用概括性的文字为这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4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城东早春 雨晴
杨巨源 王驾
诗家清景在新春, 雨前初见花间蕊,
绿柳才黄半未匀。 雨后全无叶底花。
若待上林花似锦, 蜂蝶纷纷过墙去,
出门俱是看花人。 却疑春色在临家。
1.这两首诗歌咏的对象和抒发的心情有何不同?请在空格中写出答案(4分)
杨诗 对象: 心情:
王诗 对象: 心情:
2.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意?(6
分)
默写(7分)
①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湘夫人 屈原)
②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阿房宫赋 杜牧)
③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④ ,大块假我以文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李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21分)
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阳人。家贫,事亲孝,服膺宋儒之学。嘉庆七年进士,以知县发山东,假归养母。母丧,服阕,补邹平。到官四阅月,不得行其志,引疾去。以官累,不得归。十九年,大吏闻其干略,起复补原官。
在邹平五年,治尚教化。民妇陈诉其子忤逆,文耕引咎自责,其子叩头流血,母感动请释,卒改行。听讼无株累,久之,讼者日稀。善捕盗,养捕役,使足自赡,无豢贼,数亲巡,穷诘窝顿①。尝曰:“治盗必真心卫民,身虽不能及者,精神及之,声名及之。”终任,盗风屏息。课诸生,亲为指授,勉以为己之学,民呼李教官,又呼为李青天。调冠县,迁胶州,浚云、墨二河。道光二年,擢济宁直隶州,未之任。巡抚琦善特荐之,宣宗夙知其名,即擢泰安知府。
调沂州,立属吏程课,谓:“官不勤则事废,民受其害。教化本于身,能对百姓,后然可以教百姓。”属吏皆化之。沂郡产檞树,劝民兴蚕,建义仓备荒,捕盗如为令时。寻擢兖沂曹道。司河事,修防必躬亲。属厅请浚淤沙,需银五万,往视之,曰:“无庸!春涨,即刷去矣。”果如其言。
五年,迁浙江盐运使,未几,调山东。时盐业疲累,充商者多无籍游民。文耕知其弊,请分别征缓,以纾商力。责富商领运,不得因引滞贱价私卖,课渐裕。七年,擢湖北按察使,复调山东。严治胥役,诈赃犯辄置重典。断狱宽平,责属吏清滞狱,数月,积牍一空。谓:“山东民气粗而性直,易犯法,亦易为善,故教化不可不先。”
居三岁,调贵州。州县瘠苦,希更调,不事事。适权布政使,请以殿最②为调剂,俾久任专责成。凿桐梓葫芦口,以息水患。黔产绸,无绵布,设局教之纺织。贫民艰生计,重利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十三年,休致归。
文耕平生以崇正学、挽浇风为己任,在山东久,民感之尤深,殁祀名宦。
(《清史稿·李文耕传》
注:①窝顿:盗匪多的地方。②殿最:古代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殿”指政绩差,“最”指政绩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任,盗风屏息 终:终于
B.浚云、墨二河 浚:疏通
C.以纾商力 纾:缓解
D.课渐裕 课:赋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民受其害 尔其无忘告乃翁
B.以官累,不得归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勉以为己之学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D.重利而薄伦常 吾尝终日而思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山东任职期间,李文耕认为山东百姓脾气粗犷,性子刚直,容易犯法,也更容易向善,
所以应先实行感化。
B.调任贵州后,李文耕请求朝廷能用官员考绩作为调剂官员的标准,这样就可以使他的任期
能够长久。他还扶持农桑,教百姓纺织。
C.李文耕在邹五年中,肃清盗贼有自己的方法,他让捉盗贼的差役生活富足,不受盗贼的引
诱利用,并且亲自巡查,最终使盗贼消失了。
D.李文耕治理水患非常出色,修筑防水设施,一定要亲临现场,做兖沂曹道时,为朝廷节约
了五万两银子。
4.翻译下列句子(12分)
⑴听讼无株累,久之,讼者日稀。(4分)
⑵贫民艰生计,重利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4分)
⑶教化本于身,能对百姓,后然可以教百姓。(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20分)
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取胜,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交互 子孙视之不甚惜:对待
B.思厥先祖父: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率赂秦耶:全部,一概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迅速 终继五国迁灭 :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第二次 苟以天下之大 :如果
2.选出加点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 )
A.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B.驼业种树 李牧连却之
C.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一夫夜呼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以弱天下之民
3.下列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赵尝五战于秦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D.祸患常积于忽微 且何谓阁子也
4.下列加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岂非人事哉 B.不抑耗其实而已
C.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D.视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翻译下列句子(8分)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4分)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