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中加线词语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
A.曲肱(gōng)社稷(jì)稽首(jī)不夺不餍(yàn) |
B.熊蹯(pán)弑君(shì)信禀(bǐng)上下相蒙(mēng) |
C.衮职(gǔn)嗾使(sǒu)忿懥(zhì)观其辟丸(pì) |
D.孝悌(dì)万乘(shèng)布橐(tuó)靡不有初(mǐ) |
.请以“寻找一盏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章,完成小题。(26分)
黑色的光亮 余秋雨
中国,有过一种黑色的哲学。世人又将之称为“显学”。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也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但是,这两大显学,却不能长久共存。墨子熟悉儒家,但终于否定了儒家。其中最重要的,是以无差别的“兼爱”,否定了儒家有等级的“仁爱”。他认为,儒家的爱,有厚薄,有区别,有层次,集中表现在自己的家庭,家庭里又有亲疏差异,其实最后的标准是看与自己关系的远近,因此核心还是自己。这样的爱,是自私之爱。他主张“兼爱”,也就是祛除自私之心,爱他人就像爱自己。
《兼爱》篇说——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这话讲得很明白,而且已经接通了“兼爱”和“非攻”的逻辑关系。是啊,既然“天下兼相爱”,为什么还要发动战争呢?
墨子的这种观念,确实碰撞到了儒家的要害。儒家“仁爱”的前提和目的,都是礼,也就是重建周礼所铺陈的等级秩序。在儒家看来,如果社会没有等级,世界就成平的了,何来尊严,何来敬畏,何来秩序?但在墨家看来,世界本来就应该是平的,只有公平才有所有人的尊严。在平的世界中,根本不必为了秩序来敬畏什么上层贵族。要敬畏,还不如敬畏鬼神,让人们感到冥冥之中有一种督察之力,有一番报应手段,由此建立秩序。
儒家的仁爱,由于太讲究内外亲疏的差别,造成了人际关系的迷宫,直到今天仍难于走出。当然,不彻底的仁爱终究也比没有仁爱好得多,在漫无边际的历史残忍中,连儒家的仁爱也令人神往。
更不奇怪的是,上层社会终于排斥了墨家。这种整体态度,倒不是出于误读。上层社会不会不知道墨家的崇高地位和重大贡献,例如,就连早已看穿一切的庄子,也曾满怀钦佩地说“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就连统治者视为圭臬的法家,也承认他们的学说中有不少是“墨者之法”;甚至,就连大家都认为经典的《礼记》中的“大同”理想,也与墨家的理想最为接近。但是,由于墨家所代表的社会力量是上层社会万分警惕的,又由于墨家曾经系统地抨击过儒家,上层社会也就很自然地把它从主流意识型态中区隔出来了。
秦汉之后,墨家衰落,历代文人学士虽然也偶有提起,往往句子不多,评价不高,这种情景一直延续到清后期。
这种历史命运实在让人一叹。
但是,情况终于改变了。一些急欲挽救中国的社会改革家发现,旧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必须改变,而那些数千年来深入民间社会的精神活力则应该调动起来。因此,大家又重新惊喜地发现了墨子。
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创刊号中,故意不理会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而独独把墨子推崇为平等、博爱的中国宗师。后来他又经常提到墨子,例如:仁爱也是中国的好道德,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梁启超先生更是在《新民丛报》上断言:“今欲救亡,厥惟学墨”。他在《墨子学案》中甚至把墨子与西方的思想家亚里斯多德、培根、穆勒做对比,认为一比较就会知道孰轻孰重。他伤感地说:只可惜我们做子孙的没出息,把祖宗遗下的无价之宝,埋在地窖里两千年,今日我们在世界文化民族中,算是最缺乏伦理精神、缺乏科学精神的民族,我们还有面目见祖宗吗?如何才能够一雪此耻,诸君努力啊!
孙中山和梁启超,是真正懂得中国的人。他们的深长感慨中,包含着历史本身的呼喊声。
墨子,墨家,黑色的珍宝,黑色的光亮,中国亏待了你们,因此历史也亏待了中国。
那么,千说万说,墨子四处传播的道义中,有哪一些特别重要,感动过千年民间社会,并感动了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呢?
我想,就是那简单的八个字吧——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我希望,人们在概括中华文明的传统精华时,不要遗落了这八个字。
1.根据对文章内容来看,儒墨两大显学,不能长久共存的主要原因是(3分)
2.联系全文,简要阐释“中国亏待了你们,因此历史也亏待了中国”这句话的意思。(8分)
3.本文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加以说明,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8分)
4.关于“爱”,你是同意儒家的观点,还是赞同墨家的主张呢?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倾向性意见,并简要阐明理由。(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8分)
看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诗人所说的“意味长”,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如何表现的?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
2.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
3.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
4.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
6.数罟不入洿池,__________。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 。
8.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北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对下面加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 |
B.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击退 |
C.隳名城,杀豪杰隳:毁坏 |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践:践踏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线“之”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南取北越之地 ②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③临不测之渊 ④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
B.①与③不同,②与④相同 |
C.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 |
D.②与③相同,①与④相同 |
3.下列各句已补出被省略的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
B.(百越之君)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
C.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
D.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
4.根据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段开头的“六世”是指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 |
B.从这段文章可以看出,在秦始皇继位之前,天下已经统一了。 |
C.秦朝通过武力夺取了天下,又试图用武力来统治天下,自始至终都没有施行仁义。 |
D.贾谊认为秦国在统一天下的时候没有施行仁义,但统一天下之后,应当施行仁义。 |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