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纠结”是社会心理之痛
《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由国内语言文字专家评选出的2009年十大流行词汇,“纠结”榜上有名,可见其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一段时间以来,纠结厚积薄发,不仅见诸主流媒体报道,还成为观察当下社会、经济动态的一大关键词,如新华社发的一篇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稿,标题即是“复杂内外形势下中国力破经济发展“两难”纠结”;《新周刊》在今年5月推出封面报道,总题为“100年来,那些纠结于中国的人和事”。
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纠结一词解释为“相互缠绕”,作动词使用。从字形上看,纠结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词汇,它给人们带来的印象是一团团物体相交纠缠、枝杈重叠的模样。
事实上,在生活中,纠结一词的使用更加广泛灵活。它可以当动词,“最近的工作让我纠结”;也可以当形容词,如“这个电影情节看起来特纠结”;甚至可以当作名词,如“竟不知心中的纠结如何排遣”。无论是形容事件的态势,还是表达自己的心情,甚至是描述一个人的性格,纠结一词均能恰到好处地满足人们的要求。
纠结在表意上可以准确满足使用者的需要。纠结本意为“纠缠”,这恰恰是对客观状态的一种主观抽象;今天当人们选择用以形容自身心态时,纠结让人们难以言说的心情找到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表达,令人一吐心中之郁结,岂不快哉!
值得思考的是,纠结在让今人“一吐为快”时,潜伏着何种社会文化心灵密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言,流行语正是某种社会心理的体现。从“别理我,烦着呢”、郁闷、再到纠结,人们口中用以表达心情的词语随着时间游走也在渐渐变化。回望社会前行的足迹,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猛。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随时发布信息,海量信息充斥着现代人每一寸空间;在这个时代,物质生产如此丰富多样,“物我”间的边界在物化社会中悄悄晕染;社会文化多元并进,个体有了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利。虽然智者说,智慧和聪明的区别就在于懂得如何选择,然而当今人们面对诸多诱惑时,如何更智慧,叫人如何不纠结?
面对诸多的选择与顾虑,面对两难甚至多难困境,人们在理性与感性、欲望与克制、道德坚守与缺失、梦想与现实之间挣扎与困惑;人们在历史与当下,自身与他人之间不断逡巡、追问。当其时,个体并不必然有疼痛感,而当纠结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心理标签,其间产生的价值迷失不能不说是社会之痛。
事实上,人们会抱怨生活让自己太纠结,却不知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常常迷惑于诸多选择而左右为难,却不曾思忖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痛恨不断在徘徊中受阻,却不愿突破自我。有些时候,遇到烦恼,我们纠结;遇到挫折,我们纠结;遇到不满,我们纠结;遇到迷茫,我们纠结……人们执著于生活中难以避免的磕磕碰碰,其实都是伪纠结。活在当下,挫折在所难免,以一种阳光心态直面挑战才是上选。抛开种种伪纠结,分清了哪些属于真纠结,又该如何把握呢?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些美国大学生为反对快餐业对工人的剥削,体现劳动力的价值,发起了禁食汉堡包运动。很快,许多人加入了禁食汉堡包的行列。一段时期之后,人们发现正义之举造成了适得其反的效果。由于汉堡包销量下降,快餐企业收益减少,劳动者的境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面临失去工作的困境。
生活百味杂陈,纠结在所难免。多一点智慧和勇气,把握住自己心中的准绳,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理想的桃花源或许早已在不远处。
(选自《半月谈》,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纠结”一词可形容事态,可表达心情,也可描述性格,能恰到好处地满足人们的要求。 |
B.新华社和《新周刊》的稿件都用到“纠结”一词,表明该词语有着广泛深刻的群众基础。 |
C.“纠结”让今天的人们找到了一个恰当的表达方式来形容自身难以言说的心情。 |
D.文章以美国大学生发起禁食汉堡包运动例子作类比,论证人们应该分清真假纠结,准确把握事物本质。 |
2.下例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让今人“一吐为快”时,纠结背后潜伏的社会文化心灵密码不值得思考。 |
B.回望社会前行的足迹,不会有哪个时代信息技术发展会如此迅猛。 |
C.执著于生活,难以超脱,不具阳光心态,没有辨别力,因而烦恼、挫折、不满、迷茫,这些所谓的纠结都是伪纠结。 |
D.面对两难甚至多难境地,个体必然不会有疼痛感,而当纠结成为一种社会心理标签,其间产生的价值迷失会成为社会之痛。 |
3.请分别解释“最近的工作让我纠结”、“这个电影情节看起来特纠结”中两个“纠结”的含义;并结合文章,谈谈该如何评价“纠结”这种文化现象。(5分)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 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 。
李贺《李凭箜篌引》
2.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3.天姥连天向天横, 。天台四万八千丈,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送别杜审言①(唐)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③。
[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③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1.颈联中提到孙楚和屈平,有何用意?(3分)
2.结合全诗,简述首联“嗟”所包含的思想感情。(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嵇六赞府性爱兰,购兰数十盆,皆有品目,躬自培植,不假手于奴隶。春时方寒,置密室中,犹惧其冻。炽炭于旁,不敢施勺水。箭才寸许,虑其或僵也,时以指消息之。出见人所蓄兰,置风日中,干则以水灌之,笑曰:“是乌知养兰之道乎?”归,视见弥谨。
无何,兰渐萎。赞府悒怏累日,深恨护持之未至也。再出见人之兰,则浓色可掬,蕊苕苕将放矣。乃大恚,语予曰:“吾今而后知兰固天下之贱卉也。吾护之如头目爱之如兄弟得兰之性者宜莫我若矣乃反不如他人之荣是岂足为品之贵乎”
予曰:“此非兰之贱,乃子不得其贵之之道耳。兰号国香,其质固草木也。草木则有草木之性,子乃以己之性为兰之性,岂兰之所欲哉?名为爱兰,其实害之。子未阅淮南之言乎?爱熊而食之盐,爱獭而饮之酒,虽欲养之非其道,子之于兰,得毋类是?子但时其风雨燥湿而已,其他无事屑屑也。”赞府曰:“果如是乎?吾姑试之。”明年,兰大盛。
今夫偏于爱,意非不善也。一不当而弊已若此,况以戕贼为心哉?
——张云璈的《养兰说》
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休园①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瘁,无何其一槁矣。客叹曰:“误哉,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臭腐②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几死。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陶望龄的《养兰说》
注:①休园,陶望龄所修私园,即歇园。 ②臭腐,污浊腐臭。
1.对下列加线字在文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虑其或僵也,时以指消息之消息:了解……的情况 |
B.子之于兰,得毋类是类:相似 |
C.箧藏之,旬而启之箧:箱子 |
D.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食人:被人吃用 |
下列选项中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诗人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看到了国不分强弱,家不分贫富,都应该坚持勤俭节约这一原则。历史和现实也正是如此,经济落后之国,固然要讲究勤俭节约,经济发达之国同样需要节约。
A.“从俭入奢易,从奢人俭难,勤俭建国,永远是真理。” |
B.“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 |
C.“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
D.“惰而奢则贫,力而俭则富。”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合并后的优酷土豆将拥有最多元化的视频内容、最成熟的视频技术平台和最强大的收入转换功能,并将给用户们带来最高质量的视频体验。 |
B.校车安全在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以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 |
C.高招艺术类考生的人数有下降的趋势,但艺考招生对考生文化课成绩要求在不断提高,一些艺考生开始为自己文化课成绩的优劣感到担忧。 |
D.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正在筹备在成都建立全省首个灰霾监测站,对灰霾进行严密地监测和详细地分析,从而为灰霾的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