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议论文。(70分)
“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意思是思考问题的时候怀疑这怀疑那就不能决定事情;做事时怀疑这怀疑那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
“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意思是善于怀疑的人,不去怀疑人们都怀疑的事,而是去怀疑人们不会怀疑的事。
关于“疑”历来众说纷纭。对此,你有何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字数不少于800字;⑤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有人说,语文是 的气势,语文是 的激情,语文是 的雄浑,语文是 的婉约,语文是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叹服,语文是对屈夫子“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注解。
①春江潮水 ②大江东去 ③春意阑珊 ④浪遏飞舟
⑤大漠孤烟 ⑥铁马秋风 ⑦春花秋月 ⑧小桥流水
A.①③⑤⑦ |
B.①④⑥⑧ |
C.②③⑥⑦ |
D.②④⑤⑧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
①2015年第八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将在福州举办。②城运会既能反应一个城市体育运动发展水平,就能展示一个地区社会综合实力。③体育也是一种生产力,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④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都让当地城市面貌有了 的发展。⑤全国大型体育运动会落户福州,是福州新一轮发展的(qì) 机,必将促进我市双文明建设获得大丰收。⑥全市人民闻讯,无不欢欣鼓舞,精神振奋。
(1)第⑤句中,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分)
(2)第④句中,在横线处填写一个合适的成语 (1分)
(3)在本段文字中有一个错别字 应改为 (1分)
(4)本段文字有两处语病,指出其中一处并改正。
序号: ,修改: (1分)
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尔来四万八千岁, 。(李白《蜀道难》)
4.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6.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7.师者, 。(韩愈《师说》)
8.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末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3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①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注] ①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数传而白为黑 数:多次 |
B.乐正夔一足,信乎 信:相信 |
C.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进:进用,任用 |
D.吾穿井得一人穿:打 |
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闻而审,则为福矣/则移其民于河东 |
B.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
C.闻之于宋君/士大夫之族 |
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3分)
①夫传言不可以不察。 ②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③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④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
⑤非也,是己亥也。 ⑥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A.①②⑤ |
B.①③⑥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通过齐桓公、楚庄王、吴王、智伯的故事,说明对别人的话要仔细分析,认真核查。 |
B.第三段与夔、丁氏、子夏有关的文字,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 |
C.第四段先对前面的论证进行总结,再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法和途径。 |
D.作者在强调个人的感受和看法的同时通过不断的举例论证来以理服人,似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蕴。 |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3分)
(2)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