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

作文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

要求:1.请你根据对上面这段话的理解,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2.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略 【解析】角度一:正面立意。这里所说的正面立意,就是指你同意材料中的观点,走在最前与最后是痛苦的。因为走在最前的人要面临各种从未见过的艰难险阻,他们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压力,他们是痛苦的。走在最后面的人则要面对别人鄙弃的眼光,而对强者欺凌的危险,他们也是痛苦的。要举事例,分析要言之有理。 立意深刻: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是痛苦的。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屡遭排挤、迫害。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被烧死在罗马广场。 角度二:从反面立意。即不赞成材料中的观点。走在最前面的人和最后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幸福的。他们是精神上的富有者,他们是伟大的人。可赞颂他们的开创精神。他们发现了真理,创造了历史,改变了世界。可赞其在后方为前面的人做好后盾,同样可贵。 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不痛苦。谭嗣同是为变法而流血的第一人,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怀着为进步而献身的热望而死,他是幸福的。袁隆平、钟南山走在科技的最前端,为全人类造福;刘翔跑在世界的最前面,站在主席台的最前端,他面带自信的笑容;居里夫人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并不为自己柔嫩的双手变得粗糙而痛苦,也不为岁月在她的光洁的额头上刻下了丝丝皱纹而痛苦,她为了科学,为了国家,为了全人类而快乐地工作着。 陶渊明、李白,走在蝇营狗苟谋取官位的人群的最后,过着自得其乐地生活,不扭曲自己的人格,他们何来痛苦?牛顿、爱因斯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结前人的理论,发现不足,不断改进能够获得骄人的成就。 角度三:辩证立意。可辩证分析,多赞颂他们是物质上的最后者,却是精神上的最前者。他们有痛苦的一面 ,但最主要的是享受快乐的等。 走在最前和最后的人既有痛苦,又有幸福。屈原始终站在政治斗争的前沿,他为国家的衰败而痛苦着,但最后能以死报国,他也是幸福的。范仲淹既在最前、又在最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永远都是一个最痛苦的人,但也是最幸福的人。鲁迅走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最前面,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他既是最痛苦的,又是最幸福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3分)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填空。(3分)

一切都得那个精力旺盛的统领官以身作则,擘画(注音:      )一切,调度一切,使各人能够在职务上尽力,不消沉也不    (duò)落。这统领便是先一时的靖国联军一军司令,直到现在,还依然在湘西           (成语,意思是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与一万余年轻军人同过那种甘苦与共的日子。

 

查看答案

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①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尽心上》)

【注】  ①蓰:五倍。②蒸民:众民。③彝:常。

1.请选出下面对以上两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3分)

A.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就具备了仁义礼智的本质,“善”是“在我者”,而非“在外者”。

B.孟子认为,按人们的性情是能够为善的,而有的人变得不善,不是天生资质的罪过。

C.文中孟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天性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这是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所致。

D.孟子所说的“在外者”指的是诸如功名之类身外之物,即便求之有道,毕竟受“命”的支配。

2.综合两段内容,请简要谈谈你对孟子所说的“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的理解。(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6分)

小重山·端午

[元]舒 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15分)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抄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后汉书·虞延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失之者鲜矣约:约束。

B.延多所冤枉 谮:诬陷。

C.于是外戚敛手,莫敢法干:触犯。

D.哉斯言信:确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赖全者甚众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

B.宗果侈从被诛敛赀财送其行

C.信阳侯阴就诉帝既泣之三日,誓疗之

D.衍惭退 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虞延年轻时逮捕了王莽贵人魏氏的门客,为官执法严明;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虞延常常披铠甲戴头盔,护卫亲族,抵御掠夺的强盗,勇敢有为,因而有名声。

B.太守富宗生活奢侈放纵,车子及其装饰器物,很多不符合法度。虞延劝谏不被接纳,见势就辞官离开了。临刑时富宗为此十分悔恨。

C.虞延为人刚正,执法不避权贵。虞延惩处阴氏作恶的门客,阴就告诉了皇帝,皇帝亲临馆舍检查囚犯罪状,但虞延在皇帝面前仍坚持严正执法。

D.邓衍仪表出众,皇帝自叹不如,于是下令让他自称南阳功曹到皇宫。虞延向皇帝报告邓衍的不当行为,才使皇帝醒悟。

4.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此见怨,故位不升。(3分)

(2)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