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挽回面子 (美)罗杰·迪恩·基瑟 我记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挽回面子

(美)罗杰·迪恩·基瑟

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叫艾达的犯人和一个叫丹尼尔的犯人争抢不知谁留在一条长凳上的一包香烟。几个星期,艾达都威胁要杀死丹尼尔,因为丹尼尔还没有搞清楚那包香烟是谁的,就抽了那些香烟。艾达的恐吓使得该区值班的狱警时刻都不敢掉以轻心。犯人的斗殴或行凶都有可能导致值勤的岗哨士兵开枪射杀任何人。

一天晚上,艾达来到我的单人牢房,问我是否可以替他写一份诉讼书,并提出上诉。在讨论了他的诉讼之后,我问艾达,他和丹尼尔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那个杂种死定了,只是迟早的问题。”艾达对我说,而丹尼尔竟是他的同乡。了解到这个事实后,我感到很吃惊。

在监狱里面,同乡之间发生斗殴或者争执是非常少有的,因为为了彼此保护对方,他们应该站在同一条船上。

几天后,我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丹尼尔走进来,在我的身边坐下。我们谈话的内容也是围绕他和艾达的争执。

“唔,你认为值得为一包香烟就送掉一条命吗?”我问丹尼尔。

他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设法打听到了艾达和丹尼尔两人的家庭地址,然后我分别给他们的家人写了一封信,请求他们为我做点事。大约三周后,我收到了一个巨大的棕色的信封。在看过信封里的东西后,我把它放进了我的衣物柜。

几天后,我替艾达写好了诉讼书,就传话给他,叫他晚上七点到我的单人牢房来签署文件。那天的早些时候,我也已经叫丹尼尔晚上七点半到我的单人牢房来。那天晚上,艾达刚刚签好文件,丹尼尔就走进了我的单人牢房。

“见鬼,你这混蛋到这儿来干什么?”艾达吼道。

“我叫他来是我有些东西要给你们两个。”

我从衣物柜里拿出那个信封,然后从信封里拿出两张同样的照片分别放到他们的手上。照片上两个男孩正在打篮球。

“这个小混蛋是谁?”艾达指着其中的一个男孩问。

“这个是我儿子,但我不知道另一个孩子是谁。”丹尼尔说。

“那个是我儿子。这是怎么回事?”艾达疑惑地看着我说。

“他们两个是你们的儿子,从照片上看他们是朋友。”我说。

“好了,我该死。”艾达说。

“你们一定很想知道。当你们其中的一个杀死了另一个,你们的儿子会有多痛苦。因为你们其中的一个杀死了他的最好朋友的爸爸。”

两人看着我,一言不发。

我请求艾达给我几分钟的时间和丹尼尔谈谈。在艾达离开我的单人牢房后,我问丹尼尔,为了结束这种危险的局面,他能否考虑给艾达一盒香烟。

“我没有香烟。”丹尼尔答道。

我走到我的衣物柜,从里面拿出一包万宝路牌香烟。丹尼尔慢慢伸出手,接过了香烟。我走到门口,招手叫艾达回来。

当艾达走进我的单人牢房,丹尼尔把那包香烟递到他面前,说:“我想我欠你这些。”

艾达伸出手,接过了香烟,但他一句话也没说就转身走出了我的单人牢房。我们坐在那里也是一言不发。过了将近30秒,我们听见一声“谢谢”传进了我的单人牢房。

“结束了吗?”我问丹尼尔。

“我想是。只是我不喜欢他拿走我最好的东西。”丹尼尔答道。

“他没有拿走你最好的东西。”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丹尼尔一脸困惑地看着我。

“你给他的是一盒万宝路,但他抽的是波迈牌。”

“对,没错,那家伙不抽万宝路。”丹尼尔兴奋地喊道。

我看见丹尼尔笑着拍起了手,似乎他已经赢得了这场争斗。然后,他转身走出了我的单人牢房,一路尽情地放声大笑着。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除叙述、描写外,还引入“我”对故事的感悟:暴力有时候可以挽回面子,但挽回面子并不一定需要依靠暴力。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故事中的重要人物,“我”的“设计”对故事的走向起着关键作用。

C.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比较曲折,主要得益于构筑故事时,采用误会、悬念、陡转等艺术手法。

D.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多种多样,这里主要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E.小说通过艺术的描写,再现了“情”与“法”的矛盾,表现了“法”在“情”面前的苍白无力。

2.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写故事有什么好处?“我”在构筑情节方面起什么作用?(6分)

3.结合小说的人物、情节等,简要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6分)

4.试选取情节、人物、主题中的两个方面,探究“两个孩子打篮球的照片”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8分)

 

1.BC  2.①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是因为作者所叙写的故事,都是“我”所亲历的,甚至参与的,因此,更具有真实性,也更具有感染力。②“我”在整个故事中,是参与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人物,并见证整个故事发展的过程。“我”推动情节发展,并促使情节走向“大团圆”结局。 3.小说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过分讲面子,不能因为面子,而失去理性,不可用暴力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小矛盾。人们的内心世界都有仁爱的天性,这种天性一旦被唤醒,就会成为一种化解矛盾的力量,它是任何暴力都不能代替的。 4.①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两个孩子的友情照片,感化了两个相互仇视的父亲,使情节由“对抗”走向“和解”,推动情节发展,并解决了矛盾。②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表现“我”为解决两人的矛盾,费尽心机,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别出心裁;表现艾达与丹尼尔在亲情的感召下,人性复苏,理智、宽容之心战胜了狭隘、复仇意识。③从表达主题的角度看,孩子的出现,唤醒了艾达与丹尼尔心灵深处潜藏的仁爱之心、宽容之意,两个怨仇之家,实现了“一笑泯恩仇”,突出对人性的呼唤、赞美这一主题。 【解析】 1.A项原文没有写“‘我’的感悟”;D项无“肖像描写”;E项主题不是表达“情”与“法”的矛盾,而是呼唤用“仁爱、宽和”代替“对抗”“暴力” 2.此题考查第一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3.对人物的描写,往往反映小说的主题,情节的发展也会表现主题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能力层次为F,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注意审题的角度从“情节”“人物”“主题”三者中的两方面探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1.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并指出作品的社会意义。(5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任意确定两个特点,适度展开。)(6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闻而自责曰:“何乃为人所疏,顿至于此!”

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给。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性宽厚,皆此类也。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选自《隋书》)

注:①社:指祭祀土神的日子。②阋(xì):争斗;争吵。③埒(liè):相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对之坐,终日不倦危:端正。

B.至于亲宾来萃:停留,拜访。

C.值年谷不登:丰收

D.士谦竭家资罄:尽

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李士谦“性宽厚”的一组是(   )(3分)

①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     ②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   

③穷困所至,义无相责        ④ 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   

⑤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⑥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氏家族的人曾经到李士谦家里聚会,闻其言,睹其行,他的君子风范,让老老少少都

肃然起敬,不敢随便。

B.李士谦家里十分富有,他不须节俭,所以常常把救济别人作为自己的事情。

C.李士谦处理事情公正不偏私。家仆不幸被掐死,他认为对方不是故意杀人,不但没有扭

送官府,反而劝对方远走他乡,以免被官吏拘捕。

D.李士谦为人豪爽,乐施好善。同乡人无力偿还粮食时,他烧毁借粮的契约,勾销债务;

有力偿还粮食时,他拒收,一无所受。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5分)

(2)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论中西方的英雄文化 潘天强

①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反映东西方基本意识形态的文化现象。

②中国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守卫国土,维护政权;而西方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塑造人格,创造历史。但是两者的共同点就是英雄的理念首先是创立具有当时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是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中国的英雄文化诞生于混沌时期,盘古开天、夸父追日以及三皇五帝的传说都包含着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从诗歌到戏剧,从说唱到小说,一代一代的英雄和伟人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崇拜和追随的目标。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往往站在天意的对立面,一次又一次地通过自身的抗争挑战宿命。比如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希腊悲剧中始终无法摆脱弑父娶母命运的俄狄浦斯,以及中世纪英格兰的不断挑战自身命运的英雄罗宾汉等。而在中国,英雄则替天行道,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孙悟空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水浒英雄造反杀贪官保皇帝都是替天行道。

③东西方英雄文化都是宿命论,西方的宿命包含着对命运的挑战和不屈,而东方的英雄往往赋予命运一种妥协和变通。西方英雄是绝对个人英雄主义,他们虽然也讲义气重友情,但始终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特洛伊王子出于个人的欲望而不顾可能带来的后果强行拐走海伦,这在西方社会属于小节,无损英雄的形象,而在东方却是不能容忍的自私行为。在东方,英雄意味着比常人更严格地恪守道德规范,所以桀骜不驯的孙悟空还是逃不脱如来佛的手心,还是要做唐僧的门徒;而打虎的武松,粗野的李逵也必须口服心服地服从宋江的领导。

④英雄文化的共同特点是善恶分明,嫉恶如仇。但是在西方,“恶”的标准是有限制的,一般是恶龙、巨兽或是极端残暴者和异教徒。而两位君主之间的争斗并不被当作善恶之争,人们往往把争斗双方同时当作英雄歌颂,即使一方是自己的敌人。法国大仲马的《三剑客》和波兰显克微支的《十字军骑士》都有这种倾向。西方英雄文化强者为王的观念较为明显,对西方人而言,英雄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即使是对手的英雄行为也值得歌颂。但是这种观念在长期大一统观念下植根而生的中国文化表现为胜者为王败者为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手就是异类,对手的英雄不仅代表自身,还是敌人的象征。所以与西方领主经济下形成的文化不同,中国文化中对于对手的英雄气概一般都是贬低和挖苦,不能灭自己威风长敌人志气。《三国演义》虽然有开头的曹操煮酒论英雄,但最终还是把曹操描绘成奸雄。

⑤英雄爱美人是英雄文化的共同点。但是在江山和美人的选择上,中西文化也有不同。为了美人舍弃江山,在西方文化中仍然是英雄行为,比如特洛伊王子和海伦的故事。而在中国却要遭到无情指责,并且将责任推到美人身上,斥之为红颜祸水。在漫长的男性为主体的古代社会,东西方的英雄绝大部分都是男性,女性只是男性的陪衬。但是,西方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让人们肃然起敬的女英雄如圣女贞德,而中国的女英雄必须要女扮男装才能成为英雄,如花木兰。可以看出,东西方英雄文化随着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进步都在发生着变化。比如中国的反封建运动和西方的女权主义兴起,使得东西方女性英雄和伟人不断增加。东西方在英雄标准和英雄行为的认识上有逐步接近的可能。                                                                   

1.下列对东西方英雄文化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东西方英雄的理念首先都是创立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树立永远的丰碑。

B.东西方的英雄虽然对待命运的具体态度不同,但东西方的英雄文化都是宿命论。

C.东西方的英雄都是讲义气重友情,都能为朋友两肋插刀。

D.东西方都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女性价值得到充分肯定的女英雄。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往往是叛逆的,通过自身的抗争挑战宿命的;而在中国,英雄则是替天行道的。

B.特洛伊王子若在中国,他的英雄称号就会被质疑;而夸父若生在西方,也一定不会被称为英雄。

C.就“恶”而言,中国的标准要比西方宽泛,中国人认定的能称得上“恶”的对象要多于西方。

D.在中国和西方,都有英雄因爱“美人”而影响江山的事,但人们对这类事情的态度却不尽相同。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东西方英雄文化随着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进步都在发生着变化,因而在英雄标准和英雄行为的认识到上有逐步接近的可能。

B.中西方英雄史观的共同点就是英雄的理念首先是创立具有当时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是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

C.西方英雄文化中强者为王的观念和中国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匪的观念是一样的。

D.西方的英雄是绝对个人英雄主义,始终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高利益。而东方的英雄是不能容忍有自私行为的。

 

查看答案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日,杭州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其中包括乞丐和拾荒者。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抱怨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馆阅读,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馆长褚树青回答:“知识不分高低贵贱,人人都有到图书馆求知的权利。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见闻或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所给的信息,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