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山石、水体、植物配置、建筑小品是构成园林的四大要素。园林中的山石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表现,故又称之为“假山”。它不仅师法自然,而且凝结着造园家的艺术创造,因而除形神兼备外,还具有传情的作用,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这个意思。 在扬州园林,就有用石象征四季的做法,如以粉墙漏窗为背景,一峰突兀于疏竹丛中,犹如雨后春笋,象征春回大地,有万物竞春之意趣。中国园林这种借山石抒发情趣的做法,可能是受绘画的启迪。
山石是中国园林重要的造景素材,园林对石的运用是很有讲究的。古有“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诸说,还有颇多关于庭园用石的记述,如宋徽宗“爱石成癖”等,可见古人在庭园中对景石的钟爱。今天,园林用石尤广,它能固岸,坚桥,又可为人攀高作磴,围池作栏,叠山构峒,卧地为座,以至立壁引泉作瀑,伏池喷水成景。
中国园林刻意以石创造诗情画意。对于较小的庭院,通常以疏落有致的石块加之玲珑俊秀的石峰来点缀空间。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手法即是在粉墙中嵌理壁岩。如《园林》所云:“峭壁山者,靠壁理也。借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笔,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对于大型园林空间,为避免空旷、单调和一览无余,便借山石将单一的大空间分隔成若干个较小的空间。凡以山石分隔空间,通常都因山石无定形而使被分隔的空间相互连绵、延伸、渗透,从而找不出一条明确的分界线;而以人工建筑为界面来分隔的空间,则彼此泾渭分明。两者相比,前者似乎更能以不着痕迹取胜。
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庭园景石造型,有法无式,变化百千,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塑物型,一为筑山型。前者虽只几分形似,但妙在神传,有若中国写意画,介乎似与不似之间;后者仿作自然山体,讲究气势。
塑物型景石,其所选的石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形状特征,或酷似风物禽鱼,或若兽若人,神貌兼有;或稍以加工,寄意于形。江南庭园里珍贵的塑物型景石,均是以一定的主题来表达景石的意境的,它置于庭中,往往就成了庭园的景观中心,深化园意。不作为庭中观赏的孤赏石时,一般布置在入口、前庭、廊侧、路端、景窗旁、水池边等,以作点缀。
筑山型景石造景的特点是非常注重山型,如砌筑山峰,一般成下小上大,似“有飞舞势”之奇峰,如果要使峰筑得更奇、更险,常用岩、壁、峡、洞等手法去强化。作峰还常与岭相辅作景,把挺拔的峭峰置于“翻若长鲸”的伏岭间,对比之下,峰更峭,岭愈顺,逶迤起伏。
和西方相比,石头与中国园林艺术有着不解之缘。石头文化在中国园林文化中有着广泛的艺术价值和精神意境。
(摘编自杨文会《片山有致 寸石生情——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的审美意境》)
1.下列关于“园林中的山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山石在园林中的用途非常广泛,它能固岸、坚桥、作磴、围池作栏、立壁引泉作瀑等,既可作庭园的点缀,又可作景观中心。 |
B.园林中的山石又被称为“假山”,它不仅师法自然,而且凝结着造园家的艺术创造,因而还能传情。 |
C.山石是构成中国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造景素材,可见其在园林中的地位是最重要的。 |
D.山石、人工建筑在园林中都能用以分隔空间,虽然目的一样,但前者的分隔效果更自然。 |
2.下列不能证明“中国园林刻意以石创造诗情画意”的一项是( )
A.计成在《园冶》中有“片山有致,寸石生情”之说。 |
B.古有“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的说法。 |
C.在扬州园林,有用石象征四季的做法。如以粉墙漏窗为背景,一峰突兀于疏竹丛中,犹如雨后春笋,象征春回大地。 |
D.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笔,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塑物型景石造景不重形似,只重神似,酷似中国写意画。 |
B.山石成为中国园林抒发情趣的形式,大概是受了绘画的影响。 |
C.塑山型景石造景非常注重山形,追求奇、险的效果,以气势取胜。 |
D.与中国不同的是,西方园林艺术不注重以山石作为造景素材。 |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早晨不到5时就起床,烧水,做早餐,给病床上的母亲洗漱,给母亲喂饭,扶母亲躺下……打理好这一切,7时30分,一路小跑赶着去学校上课,这是16岁少女刘雅丽每天的生活常态。刘雅丽是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一中高二的一名学生,与同龄人相比,她显得瘦小单薄。12岁时,父亲被判刑入狱,从此,小小年纪的她便肩负起照顾瘫痪母亲的重任。从初中到高中,她一边坚持上学,一边照顾母亲,用孝心演绎了一段人间真情。
在我们的身边,总有许许多多的事情令我们心生温暖与感动。特别是去年以来,许许多多的“最美草根”们,用他们的无私与善举,向公众传递着人性的温暖。“最美奶奶”、“最美妈妈”、“最美天使”、“最美仙女”、“完美扑救”……越来越多的“最美草根”, 为社会树立起了道德标杆。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联想、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友直, ,友多闻,益矣。 ,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仰之弥高, 。瞻之在前, 。
4.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 。
5.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 ,欲罢不能。”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①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②?
【注】①仲殊,宋代僧人。②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概括。(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客问其族。子路对曰:“族孔氏。”客曰:“孔氏者何治也?”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又问曰:“有土之君与?”子贡曰:“非也。”“侯王之佐与?” 子贡曰:“非也。”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
子贡还,报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与!”乃下求之,至于泽畔,方将杖拏而引其船,顾见孔子,还乡而立。孔子反走,再拜而进。
客曰:“子将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学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
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官治其职,人忧其事,乃无所陵。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赋不属,妻妾不和,长少无序,庶人之忧也;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禄不持,大夫之忧也;廷无忠臣,国家昏乱,工技不巧,贡职不美,春秋后伦,不顺天子,诸侯之忧也;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诸侯暴乱,擅相攘伐,以残民人,礼乐不节,财用穷匮,人伦不饬,百姓淫乱,天子有司之忧也。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节选自《庄子·渔父》)
1.下列对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行仁义身:亲自 |
B.顾见孔子,还乡而立乡:故乡 |
C.孔氏者何治也治:研习 |
D.人忧其事,乃无所陵陵:侵扰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休坐乎杏坛之上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
B.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去以六月息者也 |
C.其圣人与其如土石何 |
D.乃下求之乃幽武置大窖中 |
3.对加点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
B.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
C.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
D.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2)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7分)
甲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乙
《论语》的精髓为后人学习、借鉴,被誉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良策。对于执政者而言,应该对天下人一视同仁,而不应以是非善恶定天下,只要执政者正确地引导,天下人就会去恶向善,所以天下人不必拘泥于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
1.(1)用文中一个词概括孔子中庸之道的内涵。(1分)
(2)结合子贡和孔子的对话背景,简要分析孔子中庸思想的精神实质。(3分)
2.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是非善恶”观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