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共18分)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1)寒冷离我们越来...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共18分)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1)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2)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还说有一种厄尔尼诺现象。对此,我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只感觉到,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现在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3)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是的,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说得具体一点,是在过去,是在江汉平原。

(4)树是江汉平原不可多得的景致,树的旁边有湖或者河流。我想起来了,冬天的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们在河上行走。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我在冰上伫足仰望,在体验寒冷的厚度的同时,又领略到了寒冰的高度。

(5)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穿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6)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7)冬天也看露天电影。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冰山上的来客》,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陡生,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那天看了“冰山”,对比之下,这点寒冷算什么?

(8)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从这一点说,寒冷似乎有了酒的成份。

(9)最幸福的时刻,是围着树蔸烤就的一堆火,炖着狗獾肉(从雪森林的狗獾洞里猎获的战果),或者鸡子、粉条、霉渣巴、干豆角、大白菜……端着暖手的碗香喷喷地吃着,看那门外的雪轰轰烈烈地下着,这时的寒冷又有了一种隽永的滋味。

(10)而回忆中的寒冷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11)现在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不知还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12)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风景?

(13)不仅仅是孩子们。

(14)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朵,我不知道会有什么好结果。

(15)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16)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17)寒冷还会来的。

1.第(3)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2.第(4)段说:“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

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

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5分)

3.从文中看,作者回忆中的“寒冷”有哪些“异乎寻常”的味道?(4分)

4.第(1)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又说“寒冷还会

来的”。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探究。(5分)

 

1.(1)在过去,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体验寒冷程度不够深刻。(2分)(2)引起下文,引出寒冷体验的叙述和对寒冷的感悟。(2分) 2.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形和声两个角度,(3分,答出四种中的任何三种即可)描写了树枝结冰的美丽外观与动听声响,(1分)突出作者对冬天可爱之景的赞美和对寒冷的喜爱(1分)。 3.寒冷带来的美景;寒冷给我一种疼痛的味道;寒冷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寒冷也有一种隽永的味道,使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答出一点得1分) 4.开头是说人们对生活中“寒冷”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少(1分);结尾说经历“寒冷”不仅是生活的自然规律,而遭受挫折乃至磨难等人生的“寒冷”更是生命的成长规律;人需要“寒冷”以发挥生命潜质,锻炼意志品格,使自己坚强勇敢。(2分,意思对即可)文章由实到虚,首尾呼应,紧扣主题,使主旨更加突出。(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3.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能力层次为F,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5.江间波浪兼天涌,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6.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小 园

清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窥:偷视;寒花:菊花;小立:静立片刻。

1.首联中“动”、“窥”两字颇可品味,请选择其一进行赏析。(4分)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表露了诗人怎样的情趣?请联系诗境具体解说。(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每题2分,共6分)

苏辙传

自元佑初,一新庶政,至是五年矣。人心已定,惟元丰旧党分布中外,多起邪说以摇撼在位,吕大防、刘挚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谓之“调停”。宣仁后遗不决,辙面斥其非,复上疏曰:

臣近面论,君子小人不可并处,圣意似不以臣言惟非者。然天威迟迟,言词迫遽,有所不尽,臣而不言,谁当救其失者!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此理之必然。未闻以小人在外,忧其不悦而引之于内,以自遗患也。故臣谓小人虽不可任以腹心,至于牧守四方,奔走庶务,无所偏废可也。若遂引之于内,是忧患盗贼之欲得财,而导之于寝室,知虎豹之欲食肉,而开之以坰牧,无是理也。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同处必争。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何者?小人贪利忍耻,击之则难去,君子洁身重义,沮之则引退。古语曰:“一薰一莸,十年尚有臭。”盖谓此矣。

先帝聪明圣智,疾颓靡之俗,将以纲纪四方,比隆三代。而臣下不能将顺,造作诸法,上逆天意,下失民心。二圣因民所愿,取而更之,上下忻慰。则前者用事之臣,今朝廷虽不加斥逐,其势亦不能复留矣。尚赖二圣慈仁,宥之于外,盖已厚矣。而议者惑于说,乃欲招而纳之,与之共事,谓之“调停”。非辈若返,岂肯但已哉?必将戕害正人,渐复旧事,以快私忿。人臣被祸,盖不足言,臣所惜者,祖宗朝廷也。惟陛下断自圣心,勿为流言所惑,勿使小人一进,后有噬脐之悔,则天下幸甚。

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前,曰:“辙疑吾君臣兼用邪正,其言极中理。”诸臣从而和之,“调停”之说遂已。        

(选自《宋史·苏辙传》)

【注】①坰:(jiōng)遥远的郊野。②薰:一种香草。③莸:(yóu)一种莸臭味的草。④噬脐:用嘴咬自己的肚脐,喻不可及。

1.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辙面斥其非非:过错、错误

B.沮之则引退沮:败坏、贬损

C.吕大防、刘挚患之患:厌恨

D.人臣被祸被: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而不言,谁当救其失者出淤泥而不染

B.知虎豹之欲食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且放白鹿青崖间

D.勿为流言所惑公为我呼入

3.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虽然当今皇上聪明圣智,想用纲纪整顿天下,可是宣仁皇后却被元丰旧党的言论迷惑,想重用元丰旧党的一些人,苏辙的进谏,才使她醒悟。

B.香草和臭草相处在一起,结果只能是闻到臭味。苏辙以此来比喻君子与小人共处相争,最终小人必胜,君子必败的道理。

C.苏辙希望皇上能坚定自己圣明的意志,不要被流言迷惑而任用小人,否则后悔莫及。

D.从此文可以看出苏辙是一位有清醒政治头脑、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贤之臣。

4.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4分,共8分)

①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此理之必然。

②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前,曰:“辙疑吾君臣兼用邪正,其言极中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科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生物钟是一门跨学科科学。生物钟学的中心概念是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一种十分奇特的机制。它可以帮助生物体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每个器官和系统都有自己的节律,而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衔接的。譬如,心跳平均每分钟70次。而晚上只有60至50次。处于运动状态时,心跳则会加快。呼吸和新陈代谢也如此。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自然界就产生了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自然界产生的生物现象。它存在于生命的各个阶段。研究表明,生物节律对肌体适应不良生态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生物钟医学中还有一个概念——非同步。它犹如钟表中的尺寸不同的齿轮。当齿轮相吻合时,就会不停地运动。当齿轮出现故障时,肌体就有了毛病。

坐飞机到外地就是一个例子。人已经习惯于晚上呆在某个地方,如果换了地方,肌体就需适应变化。如果不适应,人就会懒洋洋、工作效率低下、头疼、精神紧张;自我感觉不佳等。这一切都可称作非同步。

一昼夜中,人体的机能是不断变化的,病亦如此,而且是严格遵循规律的。就拿高血压来说,早晨血压会升高,白天会下降并趋于正常,夜间又会升高。借助血压计可以测量出血压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人可以根据血压升降的规律服药,而不是死板地一日三次。也就是说,一天服一次药就可以达到稳定血压的目的。少服药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又可省钱。

同样,针灸和理疗也要选择最佳时刻。选择的时间不当,也许还会造成不良后果。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他们给家鼠注射了增加肌肉收缩力的药物。药量相同,注射时间不同,结果大相径庭。早上注射,家鼠几乎全军覆没,而晚上注射则无一死亡。

现代生物钟医学的主要研究课题是,研究纠正人体生物节律的方法和药剂。根据“生物钟”选择最佳时刻治疗疾病,能够收到比平时更好的效果。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起使用的方法是借助理疗仪。用得相当多的还有调节褪黑素生成的药物。

要学会维持正确的生物钟,否则就会出现生理和心理紧张。要努力使自己的社会活动节律与自己的生物钟相吻合,这样才能精力充沛和高效率地工作。

1.下列对“生物节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节律是对人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奇特机制。

B.生物的每个器官和系统都有自己的节律,而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衔接的。

C.生物节律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产生的生物现象。

D.生物节律存在于生命的各个阶段,对肌体适应不良生态因素起重要作用。

2.对“非同步”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生物肌体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生物现象。

B.生物肌体不适应环境变化而导致肌体故障的状况。

C.只用于人的肌体适应环境变化而出现的病态或不适感觉。

D.只用于人因病而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状况。

3.下列对“生物钟医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钟医学的原理是利用生物节律来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B.根据“生物钟”选择最佳时刻治疗疾病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C.使自己的社会活动节律与自己的生物钟相吻合,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

D.应根据疾病也有其“生物钟”的情况治疗和预防疾病。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欧阳老师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B.通过对小悦悦事件的反思,使我们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是最可怕的,人与人之间应该充满温情,这样我们才会感觉到温暖。

C.一项最新调查结果表明,我国65%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 “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D.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已经明确地认识到,交通和通讯的畅通与否,是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