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海洋波能的利用 风起浪涌,海洋波能便孕育在这海水的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海洋波能的利用

风起浪涌,海洋波能便孕育在这海水的起伏运动中。当然,没有水自身的重力,浪亦难涌。波能属于势能与动能共同形成的“综合能”。海浪的水质点相对于静水面位移具有势能,而动能则来于水质点运动。在深水中波能的传播受到限制,只有占能量总和50%的势能可随波浪传播。波能的能量密度虽较低,但总能量很大,据估计全世界的海洋波能约30亿千瓦,其中可利用的约占三分之一。南半球海洋的波浪比北半球大,在南美、南非澳大利亚等地区海域的波能也比较大。中国沿海的波能分布也是南大于北。南海波浪比东南沿海大,平均波高在1.5米以上;我国海洋波能的可开发量约为7000万千瓦。

长期以来人们总想利用这一巨大能量。现今,淡化海水的波能搅拌站、波能发动机和大型防波堤电站等已经问世。利用波能,必须有波能转换装置。波能转换装置形式不一,但都没有本质区别。波能转换装置是三级组合装置:第一级受波体是将海浪转换为装置实体持有的能量。装置实体中的受能体直接和海浪接触,将波浪转换为机械运动;而相对固定的固定体与受能体形成相对运动。第二级中间转换器,其作用是将第一级转换与最终转换沟通;因为波能经过第一级转换往往达不到最终推动机械运动的要求,不仅是因为其水头低、速度低,而且稳定性也较差。不管哪种类型的中间转换器都要起到传输能量和稳定输出的作用,水动式是通过液压泵将机械能变为水能,经水轮机再将水能变为机械能。它在增速、传输、调节上都比直接机械式方便。气动式则以空气为介质完成能量转换。它可以减少海水对设施的腐蚀,它是目前世界广泛采用的波能中间转换装置。最终转换是应用设备,它依用户需要来设计。

有趣的是,波浪产生于海洋,但是波力电站不一定要建在海上。岸式波力电站就是建在常年风急浪大的海边,只有利用坚固的岸基与钢筋混凝土构件建成的受波通道伸入海水。这种发电站是利用经过两级转换装置的海洋波能能量压缩空气以推动涡轮机工作,使振荡水柱往复运动而发电的。波力电站可与常规发电站并网运行。

1.对“海洋波能”的科学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风使海洋产生的起伏运动孕育了势能与动能形成的综合能,即“海洋波能”。

B.海洋波能是海浪水质点相对于静水面位移的势能与水质点运动的动能的总和。

C.海洋波能是势能与动能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其源来自于风浪和水自身的重力。

D.海洋波能属于“综合能”,它是由水质点具有的势能与动能综合生成的能量。

2.对“波能转换装置形式不一,但都没有本质区别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形式的波能转换装置都必须包括“受波体、中间转换器和最终转换应用设备”三级能量转换装置。

B.波能转换装置的外观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来设计,但受波体、中间转换器和最终转换应用设备必须统一。

C.波能发动机、波能发电船和大型防波堤电站属于不同形式的波能转换装置,但它们均具有多级能量转换功能。

D.气动式装置虽然是以空气为介质完成能量转换,但它与水动式装置的本质一样,都能将第一级转换与最终转换沟通。

3.下面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海面上的滚滚波涛是海洋在风力和海水自身重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物理现象。

B.中国东海沿海到南海都孕育着海洋波能,全国海洋波能的可开发量相当可观。

C.波能须经转换装置的两级转换,才能与最终转换设备沟通从而达到应用要求。

D.波能中间转换器的类型共有两种:水动式和气动式,后者更先进被广泛应用。

 

1.B 2.A 3.D 【解析】 1.A 、C两项,对“势能与动能”的性质均未涉及,因此对“海洋波能”的解释就不够科学;且A项,对“海洋产生的起伏运动”的原因解说片面。D项,“由水质点具有的势能与动能”,表述含混 2.B项,“受波体、中间转换器和最终转换应用设备必须统一”,不妥,最终转换应用设备是根据用户需要设计的。C项,陈述对象不是“波能转换装置”。D项,“气动式装置”与“水动式装置”只是“中间转换器”的类型 3.原文提及的波能中间转换器类型有三种:直接机械式、水动式、气动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面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林秀贞的事迹写一段颁奖词(6分)

林秀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这位朴实的农村人,始终记得她母亲的朴素教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来治理自己的家,万万治邻——用一万分力量来治理邻里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5分)

在印度,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整个印度都被印度教覆盖,宗教是第一位的。印度几乎没有好的公路。但行驶在任何一条路上,突然之间,路边就会出现一座壮丽的寺庙。我问印度人:  ①   ② ?印度人答:路是通向财富的,不重要; ③ 。我说:这样, ④ ?印度人说:对呀,就是不要发展,发展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像美国一样:钱很多,却没有文化。而且,我们印度已存在7000年了, ⑤ ?700年之内美国可能会衰落得连蒙古帝国也不如。

 

查看答案

下面是关于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的介绍,请将几个句子重新排列,使之表达连贯。(3分)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                     

①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

②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

③舞前踩地神祭祀,表达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

④农乐舞已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

⑤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

A.①②⑤③④

B.②⑤③④①

C.⑤③②①④

D.⑤②③④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精彩的表演

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位画家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兰芳!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搬上桌来。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

“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所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摘编自陈炳熙《梅兰芳·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2分)

A.移居香港时,梅兰芳专心画画,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绘画这种艺术活动填补自己的空虚,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为风范,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

B.川喜多长政是京剧艺术的行家,他目睹过梅兰芳先生的风流神采,但与他相约聚会的梅兰芳却身形伛偻,声音嘶哑,这巨大的反差不免让他陷入深深失望之中。

C.抗战期间,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梅兰芳移家香港后蓄须明志,自我断绝粉墨生涯,甘于淡泊平静的生活,以自己的誓不媚敌、洁身自好来报答祖国和人民。

D.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演,梅兰芳巧妙打扮,极尽疲弱衰老之态,让人觉得他已丧失演出条件,但在抗战胜利公演大会上,他的表演却异常精彩,让观众如痴如醉。

E.本文通过记述梅兰芳谢绝舞台、巧妙拒绝日本人邀演的过程,描写了他在中国京剧艺术上的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坚贞高洁的感人形象。

2.文章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3.梅兰芳之所以为人称道,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格,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梅兰芳的崇高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4.有人认为,艺术归艺术,政治归政治,不能因为政治而干扰艺术。梅兰芳因政治原因而放弃艺术表演的做法实不足取,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照《时代周刊》所说,得到博士学位的人早已不足看作是知识分子。即令是大学教授也不一定是知识分子。至于科学家,只在有限的条件之下才算是知识分子。该刊在两个假定条件下来替知识分子下定义:

第一,一个知识分子不只是一个读书多的人。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必须有独立精神和原创能力。他必须追求为观念而追求观念。如霍夫斯泰德所说,一个知识分子是为追求观念而生活。勒希说知识分子乃是以思想为生活的人。

第二,知识分子必须是他所在的社会之批评者,也是现有价值的反对者。批评他所在的社会而且反对现有的价值,乃是苏格拉底式的任务。一个人不对流行的意见,现有的风俗习惯,和大家在无意之间认定的价值发生怀疑并且提出批评,那末,这个人即令读书很多,也不过是一个活书柜而已。一个“人云亦云”的读书人,至少在心灵方面没有活。

如果依照上列时代周刊所举的两个条件来界定知识分子,那末不仅中国的知识分子很少,即令在西方世界也是寥寥可数。

在现代西方,罗素是十足合于这两个条件的。在中国,就我所知,明朝李卓吾勉强可作代表。自清末严又陵以降的读书人堪称知识分子的似乎不易造一清册。而且,即令有少数读书人在他们的少壮时代合于这两个条件,到了晚年又回头走童年的路,因此不算知识分子。

这样看来,作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得付出生命的代价。苏格拉底就是一个典型。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必须“只问是非,不管一切”。他只对他的思想和见解负责。他根本不考虑一个时候流行的意见,当然更不考虑时尚的口头禅;不考虑别人对他的思想言论的好恶情绪反应;必要时也不考虑他的思想言论所引起的结果是否对他有利。一个知识分子为了真理而与整个时代背离不算希奇。旁人对他的恭维,他不当作“精神食粮”。旁人对他的诽谤,也不足以动摇他的见解。世间的荣华富贵,不足以夺去他对真理追求的热爱。世间对他的侮辱迫害,他知道这是人间难免的事。

海耶克说,知识分子既不是一个有原创力的思想家,又不是思想之某一特别部门的专家。典型的知识分子不一定必须有专门的知识,也不一定必须特别有聪明才智来传播观念。一个人之所以够资格叫做知识分子,是因他博学多闻,能说能写,而且他对新观念的接受比一般人来得快。

海耶克的说法没有时代周刊的时代论文那么严格。我对这两种说法都采用。依照海耶克的说法,中国文化里的知识分子倒是不少。《时代周刊》所界定的知识分子是知识分子的精粹。海耶克所说的知识分子是知识分子的主干。前者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创建的前锋;后者是社会文化创建的主力。

(摘自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

1.下列属于《时代周刊》所定义的“知识分子”的一项是

A.一个科学家,如果能对流行的意见,现有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公认的价值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那么他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

B.一个读书人即便读书不多,不是博士或教授,但他具有独立精神、原创能力,并始终不放弃对社会现象和价值的质疑与批评,他就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

C.是他所在的社会的批评者,也是现有价值的反对者。必要时不考虑他的思想言论引起的结果,经得起任何名利诱惑和考验。

D.具有独立精神和原创能力,真正做到“只问是非,不管一切”,并且能够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负责的读书人。

2.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时代周刊》所界定的知识分子的标准过于严格,古今中外,符合这个标准的知识分子在数量上并不是很多。

B.一个为思想而活的读书人,虽遭周围人讨厌,但他心灵中具有追求真理的品质和能力,又始终批判现实社会,质疑当下价值,可算是苏格拉底一类的知识分子。

C.知识分子既是创建一个社会文化的前锋,也是社会文化创建的主力,在这两者之间,前者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后者。

D.在海耶克看来,一个读书人只要博学多闻,能说能写,对新观念的接受比一般人来得快,他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社会不仅要有像苏格拉底、罗素、李贽和严又陵那样的知识分子精英,更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文化并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建设的读书人。

B.一个知识分子,只需见闻广博,知识丰富,善于接受和传播新观念,不必把具有独立人格、创造能力和对社会现象、社会价值的质疑与批判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

C.按照《时代周刊》所定标准,凡属说话务求迎合流俗、立言存心哗众取宠、因耐不住寂寞而不能抱真理到底的读书人,都不能算作知识分子。

D.按照海耶克对知识分子的定义,参与中国社会文化建设的知识分子要远远超过被《时代周刊》所定义的知识分子的数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