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文君当垆,相如涤器”新解
吴康零
汉代饮酒之风盛行,不仅官吏、富豪、文化墨客饮酒,一般百姓甚至奴仆也普遍饮酒。王褒《僮约》就曾严格限制奴仆饮酒的数量,“奴但当饭豆饮水,不得嗜酒。欲饮美酒,唯得染唇渍口,不得倾杯覆斗”。当时城邑中出现了专门酿酒的作坊,市场上设有销售酒的商铺,路边道旁开有沽酒的小店,路上常见推酒的独轮车和挑酒的挑夫。在这幅酿酒、售酒、饮酒图中,“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千古佳话。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是我国汉赋的奠基者。汉景帝时曾担任武骑常侍,后东游梁国(西汉封国)受到梁孝王的热情接待,写了《子虚赋》等名篇。梁孝王死后,司马相如返回成都。因家贫,受临邛令王吉之邀到了临邛(今邛崃市)。一次,临邛巨富卓王孙大宴宾客,邀请县令王吉与司马相如参加。酒酣,王吉请司马相如演奏古琴。相如知道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才貌双全,丈夫死去不久,正寡居家中,于是拨动琴弦,弹奏了一曲《凤求凰》。卓文君早就仰慕司马相如的才华,听到相如奏出的琴音中含有挑动之意,又从窗户中窥见了相如的翩翩风度,于是二人通过琴音产生了爱情。一天深夜,卓文君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毅然投奔司马相如住处,二人结伴驰归成都。卓王孙对女儿的叛逆行为十分气愤,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一钱不分也。”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在成都一贫如洗,无以为生,不久便一起回到临邛,“尽卖车骑,买酒舍,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感到丢了面子,杜门不出。后经昆弟诸公反复劝告,卓王孙才改变态度,“分与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这段史料,《史记》和《汉书》均有记载,内容基本一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据此,通常的理解是,他们在临邛开了一家卖酒的小店子,卓文君坐在柜台内当垆卖酒,司马相如则负责跑堂刷洗酒碗酒杯。这种理解,未必妥贴。因为,《汉书•司马相如传》说他们“尽卖车骑,买酒舍”。这“酒舍”,可以理解为既酿酒又卖酒的酿酒作坊,即通常所说的前店后坊,自酿自销。既然西汉时期的“甘酒”可以“一宿而熟”,而东汉画像砖《酿酒》图上搅拌酒糟的又是妇女,说明妇女酿酒在当时是普遍现象,聪明能干的卓文君很可能就是一名酿酒高手。司马相如身穿犊鼻裈(围裙或裤子),“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既表现了司马相如“大不拘”的“名士风度”,又说明他们所开的“酒舍”还雇佣了若干名酿酒卖酒的小工,并不是规模很小的夫妻店。至今邛崃市内还有一口“文君井”,相传卓文君即从井中取水酿酒。如果只开一个零售酒店,而当时的酒,所含酒精浓度本身就低,再从井中取水往酒里注,那还有什么酒味呢?如此说来,司马相如在临邛开的是一家自产自销的酿酒作坊,卓文君应当是“文君酒”的创始人。
成都的琴台,相传是司马相如的故宅,唐宋时期为成都名胜古迹,宋以后荒芜不存。明代觅址修建的琴台,已非故址。当年的琴台在哪里?说法不一。据专家考证,大约在今通惠门附近的东南面。后来的好事者,多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再次返回成都后,曾在“琴台卖酒”。梁载言《十道志》复谓“琴台即相如与文君卖酒处”。此说大谬。因为,《史记》、《汉书》都说“文君当垆”之地在临邛而非成都,更何况他们已经得到卓王孙的资助,回成都即“买田宅,为富人”,何必再去卖酒?今日成都琴台路上的“文君酒家”,自称即为当年文君卖酒之处,显然是一种商业炒作。
(选自《巴蜀文化研究通讯》)
1.本文是对“文君当垆,相如涤器”一说的新解,那么,作者不同以往的观点的一项是( )
A.以往人们以为“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地点在成都,但作者认为文君开店卖酒之处在临邛而不在成都琴台。
B.以往人们认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的酒店很小,夫妻二人自为庸保,但作者认为他们开的酒店雇佣了一些小工,具备一定的规模。
C.以往人们认为卓文君坐在柜台内当垆卖酒,但作者认为卓文君可能不在卖酒,而在酿酒。
D.以往人们认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的是一家卖酒的零售小店,但作者认为他们二人很可能开的是一家既酿酒又卖酒的酿酒作坊。
2.下面不是佐证作者“新解”的依据的一项是 ( )
A.《汉书•司马相如传》载“尽卖车骑,买酒舍”。“酒舍”,既可以理解为卖酒的小店,又可理解为自酿自销的作坊。
B.“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可见,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的“酒舍”颇有规模。
C.东汉画像砖《酿酒》图上搅拌酒糟的是妇女,说明妇女酿酒在当时是普遍现象。
D.现在的邛崃市内还有一口“文君井”,相传卓文君即从井中取水酿酒,文君井极有可能是酿酒的取水之井。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酒舍”的初衷在于谋生,摆脱贫困。
B.司马相如不拘于小节,与佣人杂处劳作,颇有名士风度。
C.司马相如为追求才貌双全的卓文君,便于宴会时弹奏古琴,一曲《凤求凰》让卓文君听出了弦外之音,这是发生在临邛的事;而成都的琴台仅是司马相如的故宅。
D.“奴但当饭豆饮水,不得嗜酒。欲饮美酒,唯得染唇渍口,不得倾杯覆斗”这说明统治阶级严格禁止奴仆饮酒。
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多于市人之言语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奈何取之尽锱铢
A.③⑤⑥⑧ B.①②④⑥ C.①③④⑤ D.②⑥⑦⑧
下列各句中均含有第三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
①思厥先祖父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⑤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⑥斯用兵之效也
⑦吾其还也 ⑧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⑥⑧ D.④⑤⑦
《滕王阁序》中多处用典,表意精练含蓄,根据文意,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两处用典,赞美了滕王阁所在地的物华人杰。其中,“龙光”指宝剑的光芒,“徐孺”和“陈蕃”都是东汉豫章南昌人,后有“下榻”的说法就源于此典故。
B.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作者用终军弱冠建立功业、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暗示自己空有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却没有实现的机会。其中,“长风”一词出自南朝宋时人宗悫的“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C.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帝阍”,为天帝看门的人。“宣室”,是西汉未央宫正殿。汉景帝时,贾谊迁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景帝把他征回长安,召见于宣室,这里用此典自况,不知自己何时才有机会侍奉君主。
D.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典出《论语·季氏》,“鲤对”,孔鲤于庭前受教于其父孔子时,父子之间有关于读诗学礼的对话。王勃在这里是说自己过些时候要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樯橹 重宵 白驹过隙 不遐自哀 矫揉造作
B、驰聘 锱铢 落霞孤骛 革灭殆尽 盛宴难再
C、绿州 丰腴 萍水相逢 钟鸣鼎食 高朋满坐
D、颠覆 粟粒 躬逢胜饯 山清水秀 逸兴遄飞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纶巾(guān) 巷陌(xiàng) 剽掠(piāo) 俪迤(yǐ) 暴(bào)霜露
B、毗邻(pí) 溯流(shuò) 绣闼(tà) 咫尺(zhí) 电饼铛(chēng)
C、气氛(fēn) 跫音(qióng) 涸(hé)辙 造诣(yì) 架梁之椽(chuán)
D、瓯(ōu)越 舸(gě)舰 潦(láo)水 簪笏(hù) 直栏横槛(j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