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关于围棋的资料,请根据这些资料,陈述将围棋纳入亚运会比赛项目的理由。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65字。(4分)
围棋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戏,围棋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为流行,甚至出现了诸侯列国都知道的围棋高手。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中国与中亚细亚有了文化交流,其中就包括围棋的交流。
围棋被喻为黑白世界,棋盘纵横各19道,共有361个交叉点,是一种极具魅力的智力游戏。围棋自身蕴涵的深刻文化内涵,使其在绵延数千年的发展中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颗璀璨的东方文化的明珠正在大踏步走向世界。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围棋》教材,为青少年进一步了解围棋做了一整套的教学设计,围棋成为青少年继承祖国文化传统的优秀项目。
围棋由于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答:
不动笔墨不读书,简短的书评魅力四射,令人拍案叫绝。如,“一本从八岁读到八十岁的书”——《唐诗三百首》;“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或“历史的长城”——《史记》;“人生智谋的宝贵形象”或“三国刀光剑影,百年虎斗龙争”——《三国演义》;“字字是泪,句句是谜”或“大厦将倾的挽歌”或“一把辛酸泪,可懂‘假语称’”——《红楼梦》;“先民的歌唱”——《诗经》。请你仿照以上的书评方法,为两部你熟悉的经典名著各写一句书评,每句不超15个字。(4分)
①
②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中国环境标志”图,准确理解标志的含意,请你根据此图介绍其构成要素及其寓意。(4分)
答:(1)构成要素: (2分)
(2)寓意 (2分)
课内背诵篇目默写(8分)
1.人生如梦,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2.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
3. ,秋水共长天一色。
天高地迥,_____________。
4.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
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两篇节选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六国论(节选) 苏辙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 国 论(节选) 李帧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 ,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1.对下面句中加线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以二国委秦 委:舍弃 暴秦之欲无厌 厌:满足
B.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 当:抵挡 始速祸焉 速:招致
C.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 向使:原先的使命 革灭殆尽 殆:将要
D. 未可专以罪秦也 罪秦:认为秦有罪 族秦者秦也 族秦:灭掉秦全族
2.下列四组句划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杳不知其所之也 B。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余观之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D。未有能愈于秦国也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而四国休息于内
3.下面的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 )
A. 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然而天下的诸侯却又要凭借韩、魏来掩护自己不受西方的侵略,因此,不如加强和韩、魏的团结,从而抵制秦国。
B. 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使韩、魏没有东顾之忧,而为天下的诸侯挺身而出,来抵御秦兵。
C.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六国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
D.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 只是他们最终没有攻克秦国,反倒替秦做了许多事,因此,六国最终是自己削弱自己。
4.比较苏洵与苏辙、李帧的《六国论》,对三篇文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三篇《六国论》均为史论文章,本意都不在悲叹六国的灭亡,而是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讽谏当朝统治者要以六国为鉴。因此结尾都谈到现实问题,委婉地告诫当朝者要记取历史教训。
B.苏洵说的“弊在赂秦”主要是指韩、魏、楚说的,而韩、魏之所以“赂秦”,是因为与秦接壤,“为积威之所劫。”如果照苏辙说的六国“厚韩亲魏”,做韩、魏的后援,“赂秦”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可见父子二人的基本立场是接近的。
C.三篇《六国论》的作者对六国灭亡的原因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在于以地赂秦;苏辙认为原因在于六国“不知厚韩亲魏以摈秦。”李帧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自弱而取夷灭”。
D.苏辙认为六国应该“厚韩亲魏以摈秦”的观点是基本正确的,李桢认为“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是应该肯定的。只是局限于生活的时代,他们都不可能从历史发展的趋势去看秦统一六国是历史的必然。
5.翻译(10分)
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3分)
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4分)
③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3分)